湖北過春節的習俗有哪些?
讓我們來了解壹下湖北過年的習俗。“大人盼著種地,孩子盼著過年”。在湖北,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是中國的新年。民間有句俗語:“二十三,送燈;二十四、取出魚刺;二十五、敲鼓;二十六、傅豬肉;二十七、除汙痕;二十八、有福雞鴨;二十九,家家有。”壹直與農耕文化息息相關的中國年,無論是在物質匱乏的年代,還是在經濟發展的時期,都壹直是人們向往的特殊節日。湖北省群藝館研究員、《楚鳳雛風情》等湖北民俗畫冊攝影師吳誌堅感慨地說,“龍鳳祥瑞,高蹺龍燈,海馬,捕象,三十歲火,十五歲燈...在楚的濃郁韻味中,那些古老淳樸的湖北民風真是讓人大開眼界!”邊吃邊聊除夕夜,武漢早期的居民大多是從周邊地區(綿陽、漢陽、黃陂、孝感等地)遷入的。)明末清初。因此,武漢的過年習俗散發著濃濃的鄉土氣息:除了收拾屋子、換春聯、貼大門、小年請竈神,除夕之夜,男人們還要往水缸裏灌滿水,被稱為“鴻運長流”。除夕夜,全家人聚在壹起,吃壹頓豐盛的“年夜飯”(現在叫“團圓飯”)。在武漢,除夕夜壹般會上“三菜”(全雞、全鴨、全魚)、“三餅”(魚餅、肉餅、羊肉餅)、“三丸”(魚丸、肉丸、蓮藕丸)。晚飯壹般在天黑前上桌,有的家庭吃到鐘轉,意思是“越吃越亮”。既然是“談年”,他們就要邊吃邊聊,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互相表達祝福。湖北過春節的習俗有哪些?除夕夜,湖北江漢平原到處都點著墳燈,尤其是農村。除夕之前,人們習慣為逝去的親人“上墳”,也叫“送燈”。就是把好吃的送到祖墳上然後點蠟燭祭祖。然而,這種習俗在許多地方已經消失了。最讓吳誌堅印象深刻的是他去湖北十堰鄖西縣的經歷,有壹年,他特意帶著兒子去鄖西過年。15號晚上,“抓狗”唱《燈籠歌》,“和狗玩,和狗玩,在妳家廚房門口玩……”鄂西土家族至今仍流傳著“趕狗”的歌謠。多毛的狗是狐貍。以前和人是朋友,但是經常偷雞吃。激怒了人類,放火燒它的巢穴。從那以後,就有了在正月十五晚上放鞭炮,燒草和竹子來驅趕狗的習俗。“趕狗”的習俗很古老,在魏晉南北朝的《荊楚時代》壹書中就可以看到。據說只有把狗趕走,六獸才會平安,田地裏也不會長雜草。《利川燈歌》發源於利川市柏楊,已有數百年歷史。利川燈歌中的許多民歌與古竹歌壹脈相承,具有很高的民族文化藝術價值。據記載,自清朝以來,人們在節日、節日聚會和賽龍舟時都要唱燈籠歌。現在廣為人知的《龍船調》原名利川燈歌。目前,利川燈歌已成功進入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在龍船調的故鄉利川,有在正月十五晚上唱“花燈歌”的習俗。15日晚上,當地農民會組成壹個幾十人的隊伍,高舉著紮成龍形的燈籠,穿行在大街小巷,誰路過門口就放鞭炮,十分熱鬧。如果隊伍停在某人的房子前,他們會開始唱“燈籠歌”,周圍的人都會跟著唱...以上關於湖北過年習俗的介紹,妳記下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