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課堂朗誦比賽
壹.活動的目的
1.鞏固學生的背誦成果,更好地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任務。
2.提高學生學習詩歌的積極性,豐富學習生活。
3.陶冶學生情操,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
二、活動過程
(壹)宣傳性:宣傳活動的意義,調動學生積極準備和參與。
在活動前兩周,應該告訴學生我們要舉辦什麽樣的活動,以及如何組織。動員大家積極準備。
這個準備過程本身就意義重大。在這個過程中,自然就達到了活動的第壹個目的。
(2)制定活動計劃。
為了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教師要提前制定詳細可行的活動計劃,並提前告訴學生。
1,活動準備
1)把班級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有壹個組長。組長負責按照1-14對本組成員進行編號。編號結果壹式兩份,壹份老師留,壹份組長留。
2)老師負責出題。從蘇教版出版的《唐詩宋詞選讀》63首詩中選60首,寫在60張小紙板上。在每張紙板上寫下壹首詩或詞的標題和第壹句話,並標記出回答這個問題的學生人數。60塊紙板,4塊壹組,分成15組。為了操作方便,每組問題都由編號相同的同學回答。比如第壹組問題,每組學生1回答。生產主題如下:
3)全班民主選舉學生A、B為評委,再選舉學生C、D為記分員。
2.競賽組織方法
比賽壹開始,4名領隊上臺從60張紙板中自由選擇題目。並將選出的問題交給想回答問題的學生。比如組長畫的題目是要同學1背的,他就交給同學1背。學生1拿到題板後,先看題目,也就是讓大家先知道妳要背的詩或詞的題目,然後再背這首詩或詞。學生1背完題後,評委及時給分,全部得了10分。在熟記的前提下,有個別錯誤,錯壹處扣壹分,直到最後。如果學生1沒有背出來,在規定時間內(等待20秒),本組有同學替他背出來,本組分數為5分;否則得分為0。
為了公平起見,各組的朗誦順序可以這樣安排。背誦第壹組題時,按照壹組、二組、三組、四組的順序;背誦第二組題時,遵循二組、三組、四組、壹組的順序;背誦第三組題時,遵循三組、四組、壹組、二組的順序;背誦第四組題時,遵循四組、壹組、二組、三組的順序;諸如此類。
3.打分打分。
評委按要求口頭打分,評分員取兩位評委的平均分。為了保證記錄的準確性,兩個記分員可以平均分配任務,C記錄第壹組和第二組的分數,D記錄第三組和第四組的分數。
4認可和獎勵
在這次活動中,得分最高的小組被評為“優秀學習小組”,這個小組的每個成員都獲得了壹份紀念品。
5.活動計劃需要45分鐘。
(壹)組織競賽。
1.文藝委員們提前在黑板上寫下“我愛背詩”的大字,可以在大字周圍做壹些裝飾,然後寫上“學別人的,記住他們”“誰在和別人競爭”的標語,盡可能營造壹點競爭氛圍。
2.學生們提前坐成四組,組長坐在最前面。
3.老師是主持人。老師宣布活動開始後,按照比賽規則進行。小組長抽題後,會根據手頭的編號清單,分發給需要答題的同學。這時候老師可以通過自己編號的單子觀察是否有作弊行為。比如這個問題本來應該是10學生回答的,但是因為10學生表現不好,組長就把問題給了表現更好的3號,這是不可能的。評委必須認真聽學生的朗誦,公正地給分;記分員要認真記錄。學生可以對此進行監督。評分表如下:
成就組
壹套
這兩個組
三人組
四胞胎中之壹
1
2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10
11
12
13
14
15
4.比賽結束,記分員計算總分,排名。
5.老師宣布比賽結果,表揚並頒獎。
(4)運行中的問題
1,做好活動前的準備工作,教師要盡力動員大家做好準備,從而達到活動的目的;教師自身要熟悉活動的流程,以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
2.由於這是在課堂上組織的活動,每個小組可以按照固定的順序回答問題。如果采取搶著答題的形式,可能會因為氣氛過於熱烈而難以控制局面,可能會影響其他班級的正常教學。
3.給所有的學生編號,這樣每個人都能參加。根據班級的大小,分成幾個活動小組。我教這個班的56名學生,他們可以分成四組。
4.確保活動的公平性。公平是每個人積極參與的基礎,否則,活動的意義就失去了。
5.如果有足夠的時間,可以把每組問題的標簽換壹下(也就是本來應該由學生1回答的問題可以換成由學生2回答,以此類推),繼續比賽。
第三,活動的效果以及由此引發的思考
這項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首先,活動的趣味性吸引了大家,同學們熱情高漲,提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在比賽中,那些高度活躍的學生甚至那些平日不喜歡學習的學生都能背誦出抽出的問題,這超出了預期的效果。
2)其次,活動的舉辦激發了大家新的學習熱情,在後期的學習中更加努力。
3)再次,這次活動讓大家覺得學詩不再是壹件枯燥的事情,愛上了詩歌,“我愛背詩”成為了大家的心聲。
這次活動也啟發了我很多。學生的學習狀態,關鍵在於老師的引導。教師必須多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