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五·三”慘案的歷史進程、結果和歷史影響。

“五·三”慘案的歷史進程、結果和歷史影響。

濟南慘案又稱五·三慘案,發生在民國十七年(1928)。當時蔣介石率領國民革命軍北伐。日本軍國主義擔心中國統壹後不能隨意侵略,於是出兵濟南、青島、吉焦鐵路,以武力阻止北伐。

5月1日,國民革命軍收復濟南後,日軍於5月3日進入中國政府設立的山東談判部,殘酷殺害談判代表蔡公石,燒殺擄掠中國人民。在這種情況下,17000多人死亡,2000多人受傷,5000多人被俘。同時,日軍扣留車輛,切斷交通要道,占領行政機關。

五·三慘案的歷史經過是這樣的:1928年5月3日上午,濟南壹片祥和景象。然而,上午9時許,北伐軍士兵在日軍警戒區被擊斃,日軍突然開火,向國民革命軍發起進攻。中國軍隊損失慘重,但92師和93師奮起反擊,制止了日寇的囂張氣焰。然而,隨著日軍加緊進攻,中國軍隊被迫解除武裝。

蔣介石下令不抵抗,派蔡公石談判,但蔡公石被包圍,談判處陷入黑暗。日本兵把除蔡公石以外的人都綁了起來,蔡公石又鼓動其他人壹起聲討日軍,結果軍官下令全部處死。

蔣介石命令黃扁向日本政府提出嚴重抗議,但日本政府不予理睬,反而加緊進攻。蔣介石派羅家倫、趙、崔世傑、王等與日本談判,都被日本轟了回來。蔣介石給張群發了壹份急電,要他在東京與日本當局直接談判,但日方意圖明顯,要控制蔣介石的勢力,阻止北伐軍北上。

蔣介石最終決定撤出濟南,日軍於5月11日入城,開始大規模屠殺。濟南軍民死傷17000余人,引起了全世界的公憤。

五·三慘案導致國民黨政府放棄開啟抗戰時代的希望,加劇了中國國內的反日情緒,破滅了中日互信合作的希望。蔣介石決定暫時中止對北方的控制,集中力量鞏固他在南方的統治。濟南事件對中國的歷史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