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替記憶法。
又叫分布式內存,法語重視首尾內存。這是壹種通過時間分配和交替來記憶不同助記材料的方法。長時間記憶壹門學科的知識效果並不好,因為同性質的材料對腦神經的刺激太單調了。久而久之,大腦相應區域負擔過重,容易疲勞,會從興奮狀態轉為保護性抑制狀態,表現為頭暈、腦脹、註意力不集中,不利於記憶。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在記憶的過程中,先記住的東西對後記住的東西有抑制作用,這種抑制作用叫做死後抑制(我們用它來表示);妳後來記住的東西對妳先記住的東西也有抑制作用,這叫反向抑制(我們用的);然後,記憶的順序是:
英法聯軍
可以看出,開頭a和結尾f僅在壹個方向上被抑制,而中間部分B、C、D和E在兩個方向上被抑制。中間部分越多,抑制作用越強。為了減少這種抑制,可以采用分區法。也就是說,記憶的順序被打斷,非記憶活動被插入,使開頭和結尾增加,中間部分減少,抑制作用大大減弱。
有人做過壹個實驗,壹篇很長的材料,妳壹天要讀68遍才能背出來;但是每天讀幾段,三天讀38遍就能全部背下來。所以,背長課文,分階段復習,與其集中時間突擊,不如分而治之,每天背壹點,效果更好。換句話說,交替進行不同科目的學習,避免過多的單壹刺激,可以提高記憶效果。
課間鍛煉就是打斷壹個上午的記憶序列,變成兩個記憶序列。午睡會把上午和下午之間的抑制降到最低,從而恢復下午和晚上學習的精力。
如何利用內存的這個特性?
(1)記住開頭和結尾的重要事情。發言的話,要把重要的事情提前告訴大家,在最後強調。
(2)記憶大篇幅材料可以分段進行,讓每壹段都有開頭和結尾,人為地為提高記憶力創造了條件。
(3)壹次背幾個名詞或大題可以改變順序,每背壹次就換個開頭和結尾,平均分配復習力量。
(4)合理組織記憶材料,盡量使相鄰的學習內容完全不同,防止抑制。比如剛學完歷史,就不要學語文,以減少材料之間的互動。
(5)合理安排時間。早上起床,不受前向抑制影響,晚上學習後睡覺,不受後向抑制影響。這兩個“黃金時代”是不能錯過的,可以用來記那些難的材料。再者,在長時間的學習中,中間要有休息,最佳時間為10-15分鐘,增加開頭和結尾的次數。
總之,充分利用開頭和結尾,能讓妳在同樣的時間裏,用同樣的精力,達到顯著的記憶效果。
有人曾經介紹過豐子愷先生的“二十二種讀書方法”。這二十二次不是壹次完成的,而是四天進行的。第壹天讀十遍,第二三天讀五遍,第四天讀兩遍。這就是分布式記憶法。這種方法既省力又科學。心理學家沙爾達科夫曾經做過這樣壹個測試:要求兩組學生分別記憶同壹首詩。壹組采用集中記憶的方法(即集中壹段時間反復學習記憶的材料,直至背完),另壹組采用分散記憶的方法(三天內,每天只背壹遍,最後背完)。測試結果表明,分布式記憶優於集中式記憶。在分配和記憶時,人的腦神經細胞可以得到適當的休息;相反,如果總是重復同壹種材料,單調的刺激容易引起大腦皮層的保護性抑制。分布式記憶意味著分散的記憶。所謂分散也是有限度的,不能認為越分散越好。太短的材料不應該分散記憶。同時壹定要掌握好音程。間隔太長容易忘記,間隔太短容易被打擾。
2、自測記憶法。
這是壹種通過自我測試來增強記憶力的方法。
首先,它可以幫助我們準確地了解我們的“基礎”。通過定期的自我測試,我們可以知道哪些知識沒有學好,哪些知識沒有記住,哪些知識比較混亂,哪些知識做錯了,可以立即檢查並改正,避免重復錯誤。其次,它可以培養我們隨機應變的能力。考試中,考題經常變換角度,與原來的學習大相徑庭;在工作中,我經常遇到壹些棘手的問題。如果經常運用自測記憶法,多方面理解消化所學知識,臨陣退縮也能自信不慌張。即使遇到突發問題,因為平時訓練有素,也會處理的很好。
具體來說,自測記憶方法如下:
(1)常規測試。時間可以分為兩種:日考和周日考。①日考:晚上睡覺前,要重復或默想當天所學內容的要點。②周日測試:周日可以從改變壹周以來所學課程內容的角度提出問題,寫在壹張紙上,自己測試。如果發現任何問題或含糊之處,立即解決,絕不拖欠。從課程內容來說,可以分為單元測試和書本測試。單元測試:學完壹個單元,可以問問自己學了什麽,主要內容是什麽,有什麽收獲。②書本測試:學完壹本書,可以打開目錄,逐章回憶內容,選擇那些重要的內容進行自測。
(2)聽寫自測。記憶書寫符號的效果比只看書不寫字的效果更顯著。這是因為聽寫時註意力高度集中,大腦思維活躍,必然會鞏固記憶的知識。
(3)提問和回答問題。“如果我是老師,我希望我的學生掌握哪些問題?”如果妳經常問自己這樣的問題,從各種角度來回答,妳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因為提問和回答可以進壹步明確學習的目的,增強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習的熱情。而這些都是增強記憶力的有利因素。
3、系統記憶法
系統記憶法就是根據科學知識的系統化,把知識編織成壹張網,讓妳記住的是壹串。散落的珠子,我們壹手抓不到幾顆。如果我們用壹根線把珠子穿上,我們可以把線抽出來拉起壹大串。記憶也是如此。零散、碎片化的知識,記不了多少,也維持不了多久。如果妳把妳的知識組織起來,系統化,妳會在妳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記。比如在記憶圓、扇形、拱形的面積公式時,可以這樣記憶:首先要把握這三種形狀的關系:扇形是圓的壹部分,拱形是扇形的壹部分,然後要把圖形面積的幾個公式串起來。
這樣記起來並不難。
把知識系統化,經常可以用列表比較的方法。記憶是智慧的倉庫,但這個倉庫裏不能亂。我們要把各種知識分門別類的放在合適的位置,這樣才能記憶清楚,提取方便。在上市的過程中,還可以培養比較和歸納的能力。經常壹張表整理出來,知識在妳腦子裏壹清二楚。不需要專門背,但是可以牢牢記住。
4.辯論記憶法。
這是壹種通過和別人爭論記憶材料來強化記憶的方法。
爭論的時候,雙方都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壹方面,他們傾聽對方的意見,分析是非;壹方面積極思考,評論對方的觀點,闡述自己的觀點。在這種情況下,輸入大腦的信息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
論證可以幫助我們檢查記憶的準確性。通過爭論,錯誤被暴露出來,被糾正,從而形成正確的記憶。記憶正確的知識也得到了檢驗和應用,鞏固和加強。
爭論也能讓雙方開闊視野,開闊思路,互相啟發。在辯論中,由於高度集中,無論是聽到新的觀點還是找到新的論據;無論妳是被對方駁得體無完膚,還是被對方贊賞,都是壹種強烈的刺激,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使用論點記憶法時應註意以下幾點:
(1)動機應該是正確的。爭論的目的是為了鑒別知識的準確性,從而加深理解和記憶,而不是為了爭高低、炫耀,更不是為了逞強而互相傷害。
(2)態度要端正。爭論時要保持友好平等的態度,不要鉆牛角尖。既要允許對方有錯誤的意見,也要承認自己的不足。真誠地糾正別人的謬誤,勇於糾正自己的錯誤,絕不固執己見。
(3)方法要對。不要在爭論中離題。如果離題太遠,就很難得出正確的結論。在壹場爭論中,要堅持獨立思考,不能跟風,不能裝懂。
5、了解記憶法
心理學認為,理解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識,建立事物之間的邏輯聯系。在閱讀壹篇輕松的文章時,理解只是表現為感知,也就是說,突然想起以前掌握的知識,或者能從已有的知識中立即抓住自己需要的東西,並與新的印象相結合。但在閱讀和學習不熟悉、不理解的知識時,就需要運用知識建立新的邏輯聯系。理解記憶是基於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這種理解不是指壹般的理解,主要是指掌握所要學習的內容,尤其是各部分之間的邏輯聯系以及與以往知識和經驗的聯系。
理解記憶法是記憶的關鍵和基礎。要理解,就要分析判斷記憶的內容。把握它們的內在邏輯聯系和層次關系,抓住重點(或關鍵詞、關鍵句、段落、關鍵步驟等。)來表達內容的本質。這樣在理解中就會背下來。
6.試著回憶壹下。
被感知的事物不在眼前,卻能獨立再現的過程,叫做記憶。試著回憶,就是在背的過程中不斷考驗自己。考試的方式有很多種,主要是復述和自己寫。比如背外語單詞,可以背,也可以看英文背中文寫,也可以看中文讀英文口。背課文的時候,可以不斷嘗試自己背。後面錯了,再看壹遍,再記壹遍。努力及時回憶所學知識是有效的。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①可以及時了解自己在學習中的記憶情況。每次我努力回憶的時候,我就會知道我記住了什麽,沒有記住什麽。進壹步閱讀時,可以有重點、有選擇性地記憶。②能激發人的學習熱情。試著回憶,目的是逐字重現閱讀的內容,可以鼓勵自己逐字閱讀,針對那些還沒記住的材料。
有的同學,背的時候總是閉著腦袋壹遍壹遍的讀。這種枯燥的重復閱讀往往不能使大腦皮層處於興奮狀態。這樣,必然會降低記憶效果。試著回憶,雖然比照本宣科更費力氣,尤其是回憶不起來的時候,要動腦子。因為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壹直處於興奮狀態,所以很容易記住讀過的材料。
反復看完要背的材料,盡量不看。背(或回憶)壹遍,遇到困難再看書。這種利用反饋效應嘗試背誦的記憶法,叫做嘗試背誦記憶法。
比如背完英語單詞後,可以看著英語默寫中文,也可以看著中文默寫英語,然後對照答案,錯誤的改正後再寫下來。再比如背課文。背完之後可以試著回憶壹下,也就是自己背。背不出來的時候,再看看,再記壹遍。再比如,在背壹個復雜的數學定理證明時,在理解的基礎上背完之後,也可以試著用筆背。當妳無法證明的時候,就把書讀壹遍,再記壹遍。
實驗表明,讓記憶者知道自己的記憶效果,即給予信息反饋,往往能提高記憶效果。下面的心理學實驗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受試者分為A組和B組..考官要求A組的學生連續四次朗讀壹篇課文。讓B組學生讀壹遍同樣的課文,試著背壹遍,再看壹遍,試著背壹遍。結果壹個小時後,A組只記住了52.5%。B組記住了75.5%;壹天後,A組只記住了30%,B組記住了72.5%。10天後,A組只記住了25%,B組仍然記住了57.5%。
每次試著背的時候,都給了壹個記憶信息的反饋。為什麽利用反饋效應嘗試記憶可以提高記憶效果?這是因為反饋提高了記憶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壹篇材料背了好幾遍,總有壹些部分背完了,壹些部分沒背完,或者記錯了。反饋信息可以告訴妳哪些部分已經記住,哪些部分需要加工,幫助妳了解記憶的進度和難點。然後,妳就可以把註意力集中在難記的部分。其次,反饋可以增強記憶的自信心,從而為記憶增添力量。如果妳把壹個比較難的材料或者很長的材料讀幾遍,妳會發現妳已經記住了大部分,這將極大地激發妳的學習動力和成功的喜悅,並且充滿信心地完成剩下的記憶任務。當然,當妳背了幾遍之後,發現自己還沒記住,心裏難免會煩躁。這時妳要知道:“煩躁會幹擾記憶,影響記憶效果。”最好的辦法是控制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冷靜下來,相信自己的記憶能力,或者這樣想:“這個材料比較難,要多記幾遍。”其次,反饋可以消除疲勞,在某個程序中保持註意力集中。壹遍又壹遍的悶讀,這種枯燥的重復閱讀容易產生疲勞,久而久之註意力容易分散。如果在記憶的過程中,不時有關於記憶的信息反饋給妳,無疑會消除壹些疲勞,或者延緩疲勞的發生,同時讓妳的註意力集中在記憶上。所以,與其反復讀、看、寫,不如嘗試背誦記憶法。
7.比較記憶法。
這是壹種對相似但不同的記憶材料進行比較分析,找出其異同點進行記憶的方法。
比較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重要手段。只有對比才能分辨。沒有比較,我們就很難分清事物的特征和本質,也很難理解事物之間的聯系和異同。比較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全面學習材料。相似材料的對比閱讀,顯然會達到對材料全面理解和“立體”記憶的效果。
(2)準確記憶材料。記憶的準確性直接關系到最初的記憶。如果輸入大腦的信息是錯誤的,那麽提取壹定是不準確的。而對比是記憶準確的關鍵。
(3)深入記憶材料。很多背的材料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很難區分。在記憶某壹材料時,如果找相似的材料閱讀參考,稍加比較,各自的特點就會突出,印象就會深刻。
比較法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對立比較法、對比比較法、順序比較法和相似比較法。比較有兩個基本原則:
第壹,求同存異。也就是找出記憶材料相似點之外的不同點。比較時,不要停留在對材料表面現象的理解上,而要著眼於其本質屬性的比較,抓住細微特征進行記憶。
二、求同存異,即在死記硬背材料的不同點之外,努力找出它們的相同點或相似點。世界上的事情很復雜,雖然表面現象千差萬別,但往往有本質的相似或相同。如果我們能找到他們,我們會更牢固地記住他們。
8、聯想記憶法。
這是壹種通過事物之間的關系,從中把事物與其他事物聯系起來的記憶方法。
聯想是什麽?巴甫洛夫認為,聯想是兩種或兩種以上刺激同時或連續作用而產生的暫時的神經聯系。聯想是在頭腦中從壹件事想到另壹件事的心理活動。依靠聯想,每個人把輸入大腦的信息排成壹串,形成記憶網絡;依靠聯想,人們可以從記憶倉庫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並順利提取出來。如果能掌握聯想的規律,學會聯想的方法,不僅能幫助我們快速記憶,還能幫助我們鞏固記憶。
(1)表示關聯方法
這是壹種把需要記憶的東西和它的物理外觀聯系起來的方式。如果妳記住了“蚯蚓”這個詞的概念,只記住這兩個詞是不容易鞏固的,腦海裏壹定有那種令人恐懼的形象。當壹個形象出現時,頭腦要像打開屏幕壹樣看單詞聽發音,當場把形象畫在屏幕上。這樣,經過多次的練習和習慣,就很容易把圖像印入腦海。
運用意象聯想的要領是:①盡量在頭腦中將知識對象轉化為具體的意象。如果妳學會了“住宿”這個詞,想象妳住在奶奶家。②利用誇大物體的方法。比如在學習“細菌”這個詞的時候,擴展到教育片裏看到的那種細菌圖像。(3)把抽象的東西變成具體的東西。如果妳理解了這個抽象的成語,妳可能會感到困惑。妳可以把自己比作壹個正在搖頭欣賞好詩的老學究。(4)有時候要記的東西很多,可以用整體對象法來記。
(2)緊密聯系法
這是壹種基於某些事物在空間或時間上的相似性的聯想方法。如果妳看到帶魚,妳會立刻想到大海;關裏人提起哈爾濱,必然會想到氣候寒冷、冰燈、冬泳等現象;說到井岡山,人們會想到朱德和毛澤東等曾經在那裏會師。,都是因為他們在空間上距離很近。再比如,壹提到諸葛亮,馬上想到“借東風”和“訪草堂”;提起鴉片戰爭,人們馬上會想到1840和林則徐的禁煙運動,因為這些事情在時間上是接近的。在學習中,如果用這種方法把我們遇到的事實、事物、知識與接近的事物聯系起來,形成壹個在空間或時間上不相關的系統,就可以產生聯想,幫助我們記憶,而當我們提到壹件事時,就可能把它與壹長串內容聯系起來。
這種聯想是基於事物在現象或本質上的相似性。相似聯想主要是突出事物的相似性和相似性,對學習和記憶有重要作用。如集中識字教學,因為利用了漢字結構音、形、義的相似性,所以可以大力推廣。根據漢字的構詞規律,把握特點,將常用漢字分門別類,然後編成《快速集中識字手冊》,在全國推廣。再比如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就是基於兩個全等三角形的相似特性。平行四邊形的兩個對角頂點相連,就形成了兩個全等的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底乘以高除以二”。兩個全等三角形組合成的平行四邊形正好是三角形的兩倍,兩兩相消,得出平行四邊形有壹個“底乘高”的公式。很好記。
相似聯想廣泛應用於各學科的教學和學習中,它要求在符合邏輯和忠於現實的前提下進行。兩個不合邏輯,違背現實的東西,是不能強行聯系在壹起的。相似聯想用得好,不僅對高效記憶有作用,還有助於發揮創造才能。
(4)對比聯想法
對比聯想是根據事物之間對立的特點建立的聯想。如從熱到冷,從甜到苦,從愛到恨,從落後到進步。因為想到的東西都是對立的,所以分組在壹起。利用對比和聯想來增強記憶,效果尤為顯著。小學語文教學中,同義詞和反義詞往往是壹起教的;在分析中學小說時,我們經常將這個人物與另壹個人物的形象進行比較,可以增強感染力;在數學和物理的教學中,也可以總結出相互對立的定理、公式和規律,利用對比和聯想來幫助記憶。對比聯想在學習和教學中應用廣泛,是提高記憶效率的極好方法。
(5)奇怪的聯想法
奇怪的聯想是世界公認的“記憶的秘密”,也是記憶的“絕招”。奇怪聯想是壹種增強記憶的方法,將相關的事物、詞語或知識與壹些離奇的想法聯系在壹起,在大腦中形成壹系列的圖像。
奇怪的聯想可以把任何單詞或單詞概念串起來,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記憶。
運用怪聯想必須掌握三個要點:壹、把靜態的東西變動態,通過思維讓靜態的東西動起來。比如“氣球、水墨、草原”就是三個不相幹的名詞。如果要把它們連接起來達到記憶的目的,可以想象墨水掛在氣球上,飛到草原上。二是用事物A代替事物B,或者使事物A成為事物B的壹部分,並將其連接或組裝起來。比如“鉛筆、草帽、大豆、拖拉機”,可以想象成鉛筆代替人,戴著草帽坐在拖拉機上拉大豆。三是誇大或縮小,增減記錄的東西。要記住“表、瓜、滑”這三樣東西,怎麽聯想?想象壹下,手表大如瓜,滾下滑梯。用這種方法隨意組合事物,可以產生聯想,獲得最佳的記憶效果。奇怪的聯想法乍壹看很可笑,但是用在需要記憶很多東西的場合,就會發揮特殊的作用。訓練習慣後記住壹系列單詞和事情會方便很多。
總之,聯想記憶的方法多種多樣,最重要的是定位聯想法和應用聯想法。由於難度大,限於篇幅,很難把這篇文章介紹清楚。請愛好者學習王偉同誌的“快速記憶法”,效果會更好。
9.總結壹下記憶方法。
這是壹種提煉記憶材料,抓住記憶關鍵的方法。
雖然人的記憶潛力很大,但是記住妳看到的東西,看到多少東西,不僅不可能,而且不科學。失去的得到了,簡化加強了。在記憶時,壹定要提取材料的關鍵部分,然後進行綜合概括,形成簡單的“信息符號”,供大腦接收、儲存和提取。
壹般來說,廣義記憶的形式如下:
(1)主題概括在閱讀壹本書、學習壹篇文章、欣賞壹首名詩時,需要把握主題,了解豐富的思想內容和寫作特點。如果能抓住大綱和線,把內容和要點系統全面的放在壹起,記憶起來會方便很多。比如不總結中心思想,難學的實踐論論文就會像壹盤散沙,很難在實踐中應用。可以表述為:“本文論述了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闡明了在實踐的基礎上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第二次飛躍,揭示了認識過程的反復性、無限性和進步性,強調了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統壹”。
這個總結已經顯示了全文的中心,但還是很難記住。如果用“數字總結法”再總結壹下,會更簡潔,可以記為:壹個基礎,二個飛躍,三個特點,壹個重點。這樣強化記憶後,就能記住中心思想了。
(2)內容總結法學習空間大的材料往往卷帙浩繁,復雜多變,難以記憶。這就需要抓住內容概括,選擇重點單詞和句子,重點記憶,才能激發所有內容的聯想。比如,大到壹部作品、壹部電影、壹篇長篇論文的“內容介紹”和章節目錄,小到壹篇文章、壹段事實的記錄,甚至是壹個邏輯很長的長句,都可以用關鍵詞、關鍵句子進行縮寫或概括,做到少而精,從而啟發記憶,加深理解。
(3)縮寫和概括在學習和記憶材料時,我們仔細尋找起關鍵作用的詞和短語作為思維的“媒介”,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這是簡略的概括。比如在學習化學中的“氧化-還原”反應時,首先要了解電子的得失與“氧化-還原”的關系,然後判斷什麽物質是氧化劑,什麽物質是還原劑,這壹點非常重要。當妳真正理解它的時候,妳可以用“損失-氧氣-返回”這個詞作為縮寫結構來記憶它。它的意思是:氧化後失去電子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