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本文結合具體作品,總結了兩漢樂府的敘事特征。

本文結合具體作品,總結了兩漢樂府的敘事特征。

兩首漢樂府詩中既有敘事詩,也有抒情詩,但總的來說,最能代表這個時代詩歌藝術特色的應該是漢樂府的敘事詩。漢樂府的藝術性主要表現在生動的敘事上,這是由它“感悲喜、因事而起”的特點決定的。漢樂府之前的詩,如《詩經》《楚辭》,基本都是抒情詩。有些抒情詩雖然也有敘事成分,但還是有抒情成分,敘事成分只是依附於抒情成分,比如《詩經》?馮偉?雖然《自保》中的大部分篇幅講述了兩個主角從純真的愛情,到男主角的變心,再到女主角的愛情悲劇經歷的完整故事,但這首詩的關鍵在於幾首抒情詩,比如“發誓,別想了。”相反,如果妳不去想它,妳將壹無所知。如果沒有最後幾句抒情評論,全詩真的會變成故事,失去文學性和藝術性。因此,從歷史發展過程來看,兩漢時期樂府詩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古代敘事詩的成熟。漢樂府雖然誕生並輝煌於漢代,但其藝術生命和影響壹直延續至今。在後世詩歌的發展中,無不滲透著漢樂府的風格特征。可以說,韓樂府開創了詩歌的新時代,為後世詩歌創作提供了全新的視野和新的創作技巧與方法。分析漢樂府敘事詩的藝術特色,成為我們研究創作方法和技巧的關鍵。

我們認為,漢樂府敘事詩的藝術特色應該是善於運用傳播和襯托的手法。在漢樂府中,大量運用了精巧的技法,取得了良好的表現效果。這種精巧手法的運用給人以強烈的畫面感,向讀者傳達了壹種靜態的理想狀態。這種靜態的描寫對於詩歌來說並不容易,因為詩歌是壹種語言藝術,時間的線性延續並不是空間的擴展。所以,詩歌要想給人完整的畫面感,確實需要壹些藝術。比如《尚墨桑》中對秦洛甫服飾的描述,以及行人對她的反應,完全是在壹個* * *認知空間中對各種成分的描述,通過各種成分的拼接,形成壹個大的完整畫面。這張圖完全是靜態的,它的動態效果完全取決於讀者的想象力。因此,韓樂府詩歌布局手法的運用,為我們提供了壹幅靜態的主幹畫面,增加了我們的想象空間。

其次,我認為漢樂府敘事詩的另壹個特點是敘事的不完整性。漢樂府的敘事詩在敘述壹個事件時,並不把事件的每壹個過程都完整地陳述出來,而只是把整個故事中最有價值、最核心、最有表現力的部分詳細描述出來。至於與主題無關的情節,他們會毫不猶豫地刪掉,有時甚至連原因、結果、開頭、結尾等重要的敘事部分都完全省略。比如《東門》:“出東門,無論歸;要開始,我要難過。天使裏沒有壹桶米,架子上也沒有掛衣服。拔劍到東門,屋內母子取衣而泣:‘他家望富,妾貴夫養我。用天上的碧波,用下的這黃口。“今天不是!”咄!好吧!我來不及去了!白發很難活得長久。“這首詩的敘述是不完整的。他只講述了壹個男人被迫外出冒險,與妻子進行對話的故事。至於事情的起因,只在主角的心理活動中指出,對於他出了東門要做什麽,最後的結果如何,並沒有說明。全詩只講述了主角出門的壹小段時間裏發生的事情,前後的過程都是空洞的。這種寫法可能會給人壹種突兀、不完整的感覺,但需要註意的是,漢代樂府詩基本都是以托辭為主,講究的不是事件的完整性,而是事件的代表性。《東門記》只是借助主角出門前的場景來揭示社會現實,以示人們生活的貧困。這與西方敘事詩明顯不同。西方敘事詩是對有壹定篇幅的故事的模仿,重在事件的再現,漢樂府敘事詩重在表現。從敘事的角度來看,這顯然是壹個不足,但另壹方面提高了作品的概括能力,突出了說理的效果,給讀者更清晰的褒貶概念,使詩歌的主題更加明顯和赤裸。這裏我們要明確壹點,我們說它敘事不完整,並不是說它敘事不詳細不完整。

第三,它的藝術特色還表現在對話或獨白的運用上。樂府是漢代的壹種樂器。它的主要任務是搜集民歌,制作音樂,配樂,演唱,然後變成樂府。所以樂府詩本來就是說唱,對話和獨白的運用是必然的。如“十五”計劃:

十五歲參軍,八十歲才回來。

村裏的每個人,家裏都有誰?

遙望遠方是妳的家,蒼松翠柏無數。

兔子從狗竇入,野雞從梁上飛。

在中庭,綠谷誕生,在井裏,呂魁誕生。

把五谷當飯吃,把葵花當湯喝。

湯飯煮了壹會兒,不知道會是誰。

出門向東看,眼淚落在衣服上。

這首詩不僅用了獨白(湯飯煮了壹會兒,不知道會是誰。出門向東看,眼淚落在衣服上。)還用了對話(陶遇到村民,家裏有誰?遙望遠方是妳的家,蒼松翠柏無數。)描寫了壹個“年少離家”的老兵在回家的路上和回家後的情景,表達了這個老兵的心情,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具有壹定的典型意義。這種線描手法敘述人物,層次分明,語言樸實,讀來感人至深。

另壹個例子是孤兒之旅:

孤兒生,孤女生,人生苦。父母不在的時候,坐硬車,趕馬。我爸媽已經走了,哥哥嫂子命令我去。南至九江,東至齊、魯。臘月到了,就不敢說了。頭上長滿虱子,臉上布滿灰塵。大哥答應做飯,嫂子答應給馬治病。去高唐取殿下殿。孤兒淚如雨下。讓我早上遊泳,黃昏回到水中。如果手不對,第壹步什麽都不是。奶油裏有許多荊棘。拔出刺蒺藜的香腸肉讓我感到難過。眼淚都掉下來了,而且眼淚很重。冬天沒有恢復,夏天沒有單衣。人生不如意,不如趁早,轉入地下。春天是氣動的,草發芽了。三月養蠶,六月種瓜。會是瓜車,會回家。瓜車重復。幫我的人少,吃瓜的人多。我願意還哥哥嫂子的錢。當妳獨自壹人,歸心似箭的時候,妳要為妳的學校做好規劃。鸞月:我不想送尺子書,但我會和父母兄弟姐妹長期住在地下。

作品《壹個孤獨的兒子的旅程》深入淺出地揭示了普通人的經濟貧困和艱辛,也通過人物的對話和內心獨白展現了他們的精神痛苦和情感煎熬。

因此,對話或獨白的技巧應該是兩漢樂府敘事詩的壹大藝術特色。這種手法的運用不僅推動了故事的發展,而且塑造了人物的鮮明特征,表達了他們的心理感受。其中的技巧和方法值得借鑒。

除了上述藝術特征之外,袁興培的《中國文學史》認為,兩漢樂府詩的作者善於在敘事中選擇常見的生活情節,以捕捉偶然和意外的事件。比如,在現實生活中,拋棄女性與亡夫見面的機會通常很少,往往會刻意回避。《上山采凱旋》收錄在古詩中,是壹個被遺棄的妻子與亡夫相遇的偶然事件。和合曲《葛炎何行》是對人的比喻,是救急。夫妻二人走在壹起,妻子突然生病,不得不中途分手。很慘,眼淚都掉下來了。在選擇敘事主題時,作者也表現出明顯的好奇傾向。比如角廟的歌詞裏有壹首《天馬》,苜蓿是張騫傳入西域後引進的。雜曲《死啦死啦掛》特別提到了這種植物。

關於兩漢樂府敘事詩的三個主要藝術特征,我們認為這些藝術技巧和方法有以下作用:壹是獨白或獨白推動故事的發展,塑造人物的鮮明特征,表達人物的心理感受。其次,傳播對比的方式增加了我們想象的空間,寫出了作者詩意的主題。最後敘述的不完整。豐富了當前的典型理論。

對於兩首漢樂府敘事詩的藝術特色,我們做以上分析。其目的是豐富或指導我們的詩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