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根據這首詩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到主角是牛郎和織女:
《遠晨壇》是《古詩十九首》的第十首,借助古老神話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反映愛情生活。牽牛花和織女是兩顆星星的名字。《古詩十九首》中這首《遠晨壇》描寫了牽牛花和織女這對夫妻的分離。其時代在東漢末年,略早於曹丕和曹植。
第二,根據對詩歌的欣賞也可以看出:
牽牛花和織女是兩顆星星的名字。牛郎星,或稱“鶴谷二”,位於銀河系的東部。織女星又稱“天孫”,位於銀河系西部,與牽牛花相對。在中國,關田矮牽牛和織女的民間故事起源很早。《詩經·瀟雅·大東》寫了牽牛花和織女,但它只是作為兩顆星星寫的。《春秋圓明寶》《淮南子伯鎮》開始說織女是女神。在曹丕的《葛炎行》、曹植的《洛神賦》和《九詠》中,牽牛和織女成了夫妻。曹植《九歌》說:“牛為夫,織女為婦。織女佩妮之星,處處河鼓旁,七月七日過壹會兒。”這是當時最清晰的記錄。《古詩十九首》中這首《遠晨壇》描寫了牽牛花和織女這對夫妻的分離。其時代在東漢末年,略早於曹丕和曹植。將這首詩與曹氏兄弟的作品進行對比,可以看出,牽牛織女的故事大概在東漢末年到魏時期就已經定型了。這首詩講的是壹對夫妻在天上牽著壹頭牛,牽著壹個織女,但視點在地上,是用第三者的眼光觀察他們夫妻的離別之痛。前兩句寫的是兩個地方,說牛“遠”,織女“明”。跳跳和嬌嬌對彼此的看法不同,所以我們不能執著。牽牛花也亮,織女也遠。它們都那麽遙遠,那麽明亮。然而,人們很容易聯想到壹個遠離家鄉的遊子帶著壹株屬於遠親屬的矮牽牛,而人們也很容易聯想到壹個擁有屬於遠親屬的織女的女人的美麗。在這種情況下,它們似乎不能再互換了。如果是互文,那就改成《牽牛花,遠江姑娘》,趣味性就降低壹半了。詩歌語言的精妙在這裏可見壹斑。織女之所以叫“河漢姑娘”,是為了湊成三個音節,同時避免在三個字裏用“織女”。前壹句用了“牛郎星”,後壹句用了“織女星”,既不押韻也不單調。《河漢姑娘》生動多了。“河漢女”指的是銀河系邊緣的女子,更讓人聯想到壹個真實的女人,忽略了她是壹個明星。我不知道作者寫詩的時候有沒有這樣的苦心。反正不同的寫法有不同的藝術效果。總之,“牛郎星,嬌嬌河漢女”這十個字的安排可以說是最巧妙的安排,也是最有渾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