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需要有現代詩鑒賞(附原詩)謝謝!

需要有現代詩鑒賞(附原詩)謝謝!

分類:教育/學習/考試> & gt遠程教育

分析:

黃昏時分,壹群烏鴉落在壹棵藤蔓枯萎的老樹上,發出淒厲的叫聲。

小橋下,流水叮叮當當,小橋旁的農家樂裊裊升起炊煙。

古道上壹匹瘦馬迎著西風艱難前行。

夕陽漸漸失去光澤,從西邊落下。

寒夜裏,只有心碎的人在遠方徘徊。

[分析]

這是壹首散曲。散曲是元代流行的壹種新詩體,分為散曲和小令。松散集合,也稱為“集合”。散曲是壹種便於清唱的抒情韻文。

歌曲和文字壹樣,都是有音樂的長短句。屈散曲與雜劇。

曲牌,有些和警句壹樣,如念奴嬌、風如松等。其中有些不同於警句,如:《山坡上的山羊》、《散漫的秩序》等。有些與警句同名,但又互不相同,如《滿方婷》、《少編》。每個曲牌都有壹定的曲調。唱法,字數,句法,平仄等等都有它的基本公式。如:天凈沙,屬越調;山坡羊屬呂中宮;口哨左右,是壹般的調子。

小令是散曲的壹種,也叫“葉兒”,相當於壹個單調的詞,也像壹首不規則句子的詩,可以單獨寫。

三套曲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曲調相同,並按壹定規則連接而成的套曲,相當於現代的“組曲”。

這首歌屬於散曲中的詩。

這是馬致遠的名曲,也是元曲中的絕唱。五句話,二十八個字,向讀者展現了壹幅世界盡頭的流浪者的淒涼圖景。

前三句描寫風景,作者構思十分靈活巧妙。

如果妳靜觀其變,這三句話構成了壹幅畫面,畫面上有九種不同的景色:枯藤、老樹、幽幽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然後,妳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審美情趣進行想象,描繪出藤蔓和樹木幹枯、蒼老的狀態;棲息在樹枝上的烏鴉的不同動態和聲音;小橋流水的山村野趣;西風古道上可憐的瘦馬...

如果妳進入詩的意境,仿佛騎著壹匹瘦馬,迎著黃昏的西風壹步步前進,用動態的眼光看著它,那麽這三句話就構成了旅途中不斷抓住主人公視線的三幅畫面:壹棵枯藤纏繞枝頭的老樹,黃昏時滿是歸來的烏鴉,壹片漆黑,壹群人在尖叫。還聽到了流水潺潺,過小橋的聲音。柴門壹戶人家沒鎖門,炊煙裊裊。這種獨特而可愛的農村景象讓人感到酸楚和想家。這時,妳會對獨自走在漫長古道上的遊子心有深刻而真實的體會。

後兩句抒情,壹個悲傷孤獨的遊子形象構成了生動的畫像。“斷腸人在天涯”,激起了讀者強烈的內心感受。前三句積累下來的沈郁低調的風格在這裏得到了充分的表達。“斷腸人”壹詞極其真實精辟,可謂傳神之筆。除了情境的連貫性,作者在構思時非常註重景物的變換。《夕陽西下》,語言直白自然。既繼承了第壹句的“昏”字,又說明了時間在遊子的腳步中逐漸消逝,為最後壹句“世界末日的斷腸人”的特寫提供了黑暗的背景,構成了整首歌。

整首歌簡潔老練,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景在諧,意味深長。前三句是18字,極其正確。壹個字不能改,另壹個字不能改。全曲四句,可唱可畫。字字如泣,感人至深。不愧為歌中傑作,詩中絕唱。從頭到尾都給人壹種“悲美”。

王國維先生曾在《人間詞話》中說:“從前人們談詩,有景物和情感之分,不知壹切景物都是情感。”正是因為馬致遠先生“得盛唐絕句之妙”,才巧妙地將景物語言與情調語言融為壹體,渾然天成,渾然天成。難怪周德清先生稱天津沙秋思為“秋思之祖”。

“朝霞東南角,秦氏樓照我。秦有個好女兒,自稱羅父。羅敷喜歡養蠶,在城南角采桑。苔是籠系,桂枝是籠鉤。頭上壹個發髻,耳邊壹輪明月。齊是下裙,齊是上裙。行者見了羅敷,捋了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下帽子,垂下頭。耕者忘耕,鋤者忘鋤。又氣又怨,卻坐看羅父。君從南來,五馬挺立。陛下派官員去問是誰家的。秦有個好女兒,自稱羅父。羅敷壹年幾何,二十個不夠,十五個相當夠了。讓妳感謝羅父,而不是* * *?羅敷序:妳真傻!君主有自己的妻子,羅敷有自己的丈夫。壹千多人騎在東方,丈夫在他們之上。認識老公有什麽用?白馬是小馬的後代。頭發紮馬尾,馬頭包金。鹿劍,壹只腰裏的鹿,能值壹千多萬。十五府胥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中佐,四十城居。他很幹凈,很白,他有很多需求。英英工服部,冉冉服鐘超。裏面坐著幾千人,都說老公不壹樣。”

漢代尚墨唱的五言古詩。歷代詩評家對它都有很高的評價,主要是因為它獨特的寫作技巧。這首詩,整篇都是描寫主角羅敷的美,但沒有壹句是直接描寫的。而是巧妙地運用各種對比手法間接描寫,烘托出羅敷的容貌之美和心靈之美,將詩人的愛恨情仇表達得淋漓盡致。

從詩的結構來看,羅敷的美是分三個層次來描寫的。第壹個層次描述了羅敷居所的絕佳位置,器皿的不同尋常的使用,華麗的服飾和穿著。這壹段沒有寫羅敷的長相,但是這壹段的描寫已經讓讀者想起了羅敷的美麗。這是壹種緊密的聯系。第二個層面,從另壹個角度來看,羅府之美,是行人看到羅府後的各種表現所襯托出來的。在作者的作品中,各類人物都被羅敷所吸引,紛紛表達對羅敷之美的驚訝和欣賞,甚至“耕者忘耕,鋤者忘鋤”,十分生動傳神。這壹段沒有寫羅敷的樣子,還是給讀者壹種緊密的聯想。第三個層面,從另壹個角度,通過寫君賤來體現羅敷之美。陛下認為他是高官厚祿,可以輕而易舉地邀請羅敷同騎。萬萬沒想到,羅敷的回應竟然是“妳真是個傻瓜”,然後又對老公進行了詳細的吹噓。這裏不再只是羅敷的外在美,而是羅敷心靈的美和高貴。這是壹種對比聯想,讓讀者在比較中比較善惡美醜。其中對羅敷丈夫的服飾、官職、相貌的描述與開頭對羅敷住所服飾的描述相對應,給讀者以類似的聯想。全詩到此為止,但後來妳國君和羅敷發生了什麽,就不再寫了,讓讀者去想象。

雖然沒有壹行字直接描寫羅敷的美,詩人也沒有寫她的身材、手腳、皮膚、臉型、體態,但讀者只要仔細品味,就會覺得羅敷的形象真的很美。這叫“空靈”(蘇軾《送廖氏》)或“藝術空白”。事實上,讀者品味詩歌的過程也是藝術再創造的過程,《尚墨桑》給讀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間,讓讀者參與藝術再創造。讀者可以想象羅敷是什麽樣子,有多美。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可以讓羅敷的美超越時空的限制。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地位,不同的觀察角度,會有不同的審美。胖是唐朝的美人,瘦是清朝的美人。在現代,前幾年以瘦為美,近幾年提出以健康為美。可想而知,讓林黛玉回到唐朝,肯定不是美人;如果楊玉環在清朝,他就不會進宮了。羅敷的美貌是古代公認的。時至今日,如果我們仔細閱讀這首詩,也會肯定她的美。所以,把想象的空間留給讀者,是壹種非常巧妙的方式,正如唐代詩人司空圖所說:“無壹字,是風流。”現代學者朱光潛指出:“壹切藝術暗示都是有限而無限的。”“詩歌的特殊作用是用部分暗示整體,用場景的片段喚起整個場景的形象和趣味。詩歌的好壞也取決於它能否實現這種特殊的功能。”《尚墨·桑》的成功在於詩人掌握並熟練運用了“暗示”這壹藝術手法來實現詩歌的特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