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歐洲進入文藝復興以來,這種詩歌風格被廣泛使用。意大利詩人彼得拉克成為十四行詩運用的最重要代表。他壹生寫了375首十四行詩,並把它們編成了壹部抒情詩集,獻給他的愛人勞拉。他寫的每首十四行詩都分為兩部分:前部分由兩首十四行詩組成,後部分由兩首十四行詩組成。也就是按照四、四、三、三排列。其押韻格式為ABBA,ABBA,CDE,CDE或ABBA,ABBA,CDC,CDC。每行有十壹個章節,通常是抑揚格。
彼得拉克的十四行詩形式工整,音韻優美,主要內容是歌頌愛情,表達人文主義大師的思想。他的詩歌在內容和形式上為歐洲資產階級抒情詩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同時代的意大利詩人和其他國家的壹些詩人後來把彼得拉克的詩當作十四行詩的典範,加以模仿。因此,人們也稱之為彼得拉克的詩風。
16世紀初,十四行詩傳到英國,流行了壹段時間。到16世紀末,十四行詩已經成為英國最流行的詩歌體裁,產生了著名的十四行詩,如西德尼和斯潘塞。莎士比亞進壹步發展和豐富了這種風格,壹生寫了154首十四行詩。莎士比亞的詩改變了彼得拉克的格式,由三段,四行和壹對對話組成,即四,四。
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比彼得拉克更進了壹步,主題更加生動豐富,思想曲折,運用自如。他們經常指出最後壹對對話中問題的意思。後來,彌爾頓、華茲華斯、雪萊、濟慈等人也寫了壹些優秀的十四行詩。
意大利十四行詩
意大利十四行詩分為兩節,前八節後面是六節。前八句的押韻是A-B-B-A和A-B-B-A,後六句有兩種,c-d-e-c-d-e,或者C-D-C-D-C,第九句不僅改變了押韻,還可以有不同的主題或感受。
意大利十四行詩的規則是由Guittone d ' Arezzo(1235-1294)建立的,他自己寫了將近300首十四行詩。最著名的早期十四行詩詩人是弗蘭齊斯科·彼特拉克(1304-1374)。其他意大利詩人也寫道。如但丁·阿利格伊切裏號戰列艦(1265-1321年)和吉多·卡瓦爾康蒂(~1250-1300年)。
英語十四行詩
參見: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
意大利十四行詩傳入英國後,結構發生了變化。英語類分為三段,四句,最後兩句。後兩句通常與前兩句差別很大,變化比意類的第九句更劇烈。壹般英語十四行詩的韻腳是a-b-a-b,c-d-c-d,e-f-e-f,g-g,或者a-b。
現代十四行詩
白話文流行後,十四行詩變得稀少,但還是有人在19世紀和20世紀寫的,比如法國的阿瑟·蘭波和斯特芳·馬拉美。現在有專門發表十四行詩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