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飛”教案設計第壹部分活動目標:
1.帶著感情讀兒歌。
2.註意聽,大膽秀,體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背景圖,手指情侶。
2.兒童讀物第22頁。
活動流程:
1.完整欣賞兒歌,激發學習興趣。
導語:今天老師帶來了壹首好聽的兒歌。兒歌的名字叫《昆蟲飛》。
展示背景圖,老師邊看邊參照圖片,完整的讀兒歌。
問題:蟲子飛到哪裏去了?
老師總結:蟲子飛了,飛向草地,飛向花園,飛向天空,飛向樹枝,真的很開心。
2.感知和理解兒歌的內容。
老師壹邊大聲朗讀壹邊做動作,幫助孩子逐句理解童謠內容。
問題:蟲子飛到草地上做什麽?(喝露水)
問題:小蟲飛到花園做什麽?(踢腿)
問題:蟲子飛到天上做什麽?(排隊)
問題:蟲子飛到樹枝上做什麽?(打個盹)
孩子回答時可以結合動作經驗。
老師總結:昆蟲會飛,會飛到草地上喝露水,會飛到花園裏去踢,會飛到天上去排隊,會飛到樹枝上睡覺。他們是多麽幸福。
3.學會讀兒歌。
(1)老師示範讀兒歌。
(2)孩子的後續練習。
(3)老師再讀兒歌,邊讀邊做動作。
4.答題遊戲,幫助孩子理解和掌握單詞。
用對話的形式讀兒歌。老師讀兒歌的前半部分,然後孩子們讀後面表示動作的詞。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壹些孩子可以學會帶著感情背誦童謠,理解童謠的內容。就活動整體效果來看,這個內容更適合這個年齡段。在第壹次完整欣賞兒歌時,教師可以通過邊操作手指邊大聲朗讀的方式,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幫助孩子初步感知兒歌。最後,以回答的形式朗讀兒歌,讓孩子鞏固剛學過的兒歌。在這個環節中,孩子們非常興奮。他們不僅能按照詩歌的節奏念兒歌,還能用動作表演。但是,有些孩子因為年齡太小,在讀兒歌的時候,不能清晰正確地發好音。應該努力加強孩子們的語言能力。
“蟲飛”教案設計第二部分活動目標
1.學會有節奏地背誦童謠,通過玩手指遊戲和聽說遊戲來感知和理解童謠。
2.積極參與活動,體驗遊戲帶來的快樂。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的重點在於:能夠有節奏地背誦兒歌。
2.教學難點在於:能夠通過聽說遊戲感知和理解兒歌內容。
要準備的活動
1.Bug指的是每個孩子兩個,四個圖紙,四個大的實物圖紙。
2.錄音機和磁帶。
活動過程
首先,進入場景。
1.教師用語言引導孩子們進入情境。
老師:?猜猜今天誰會來拜訪我們?我們數到三,叫它出來,好嗎?(展示妳的手偶)
2.老師:?今天它要上場了。妳想知道它要去哪裏嗎?
3.(老師在完整朗讀兒歌的同時,利用教具講故事、展示圖片,讓孩子初步感知兒歌。)
4.提問:?這張圖中的小蟲子是什麽?他們飛去哪裏玩了?他們做了什麽?老師要註意糾正孩子的園、露、枝等發音。)
5.在音樂的伴奏下,老師用手指遊戲完整地朗讀兒歌,讓孩子進壹步感知和理解兒歌的內容。
t:?讓我們聽好聽的音樂,讀這首兒歌吧!?
第二,學兒歌
1.老師把壹個手指放在每個孩子身上,讓孩子跟著老師學童謠。
2.引導孩子和老師壹起玩手指遊戲學習兒歌,2可以做到?3次
第三,玩遊戲。
1.老師和孩子們壹起玩“蟲飛”遊戲。
老師帶領孩子飛到不同的地方,讓他們邊玩邊讀兒歌。
2.在音樂的伴奏下再次玩遊戲,感受遊戲帶來的快樂。
3.遊戲中自然下課。
老師:?妳們太棒了!學了這首兒歌。蟲子渴了。我們帶他們去喝點水吧!?(帶領孩子走出教室。)
附:兒歌《蟲飛》
小蟲子飛呀飛,飛到花園裏踢腿。
蟲子飛,飛到草地上喝露水。
蟲子飛啊,飛啊,壹排排飛向天空。
小蟲子飛啊飛,飛到樹枝上睡覺。
“昆蟲飛行”教案設計之三
活動目標:
1,學習有節奏地背誦兒歌,發D T L等難音。
2.玩手指遊戲,用聽說遊戲來感知和理解兒歌的內容。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
活動流程:
1,對話活動。
?妳見過飛蟲嗎?妳在哪裏見過?
?它在做什麽?
2.學兒歌。
展示課件。
(1)?飛蟲在哪裏?它在做什麽?老師根據小朋友的回答說童謠。
(2)用不同的句子說兒歌,重點是引導孩子對D T L的發音。
(3)教師帶領孩子讀課件,說兒歌。
(4)用手指遊戲說童謠。
3.釋放性能。
?讓我們學著像小飛蟲壹樣玩耍吧!?
用兒歌:
昆蟲蒼蠅
昆蟲飛,昆蟲飛,飛到草地上喝露水;
蟲子飛,蟲子飛,飛到園子裏踢;
昆蟲飛,昆蟲飛,飛向天空,排成壹行;
昆蟲飛,昆蟲飛,飛到樹枝上睡覺。
& gt& gt& gt更多精彩下壹頁?蟲飛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