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寫出下列詩歌和格言的意思。

寫出下列詩歌和格言的意思。

然而,雖然中國保持我們的友誼,天堂仍然是我們的鄰居:

辭別都督,往蜀中赴任

王波

隔著三秦之墻,隔著壹層霧,隔著壹條河。

我們悲傷地告別,我們兩個官員走向相反的方向。

畢竟,世界只是壹個小小的地方。

不做錯事,孩子* * *沾毛巾。

舒《送別杜副都督》賞析

離別是古詩中常見的主題。古代交通不便。壹旦分開,就很難再見面,甚至連交流都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所以在這些送別詩或者留下其他的詩中,難免會染上傷感和悲涼的色彩。在江淹的別府中,所謂“忘我者,只是別離”,在古代確實如此。但是,不能壹概而論。古人寫的其他詩詞也有光明樂觀的作品。初唐詩人的名詩《送別杜赴蜀》,就是這樣壹首好詩。

王波,字安,江州龍門人。14歲,應該會提到他。他成了壹個王朝的散文郎和的主將,但他很快就被貶了職。於是流落蜀中,壹度充當參軍,並犯下死罪。幸運的是,他被赦免了,但他的官職卻丟了。他的父親被他拖垮了,被降級到壹個腳趾秩序。他漂洋過海去探親,不幸溺水身亡。才25歲。

《送別都督赴蜀》是他在長安時所作。“少府”是唐代對縣尉的統稱。這個少府名叫杜,即將赴四川上任。王波在長安把這首詩送給了他。

"隔著三秦之墻,隔著壹層霧,隔著壹條河."前兩句分別指出告別的地點和行人的去向。“城闕”指首都長安,闕是宮門兩側的瞭望塔。“三秦”是指長安附近。項羽滅秦後,將秦國原來的疆域劃分為雍、賽、翟三國,立秦三將軍為王,史稱“三秦”。“由這墻圍三秦區”是指首都長安被三秦夾圍。“武進”是杜少甫要去的地方。四川岷江從冠縣到犍為有百花津、萬李天金等5個渡口,稱為“武進”。長安是詩人和杜少甫分手的地方,城堡宮殿宏偉而生動。杜少甫離開這裏,自然是戀戀不舍。周樹呢?千裏之外,風煙蒙蒙,壹眼望去,難免有些惆悵。這兩句話通過遠近兩處風景的對比,烘托出旅人與寄信人的告別之情。

這位名叫杜的朋友,在北京做了縣尉之類的小官,不遠千裏來到上任。恐怕他是壹個非常失意的知識分子。王波本人並不以當官為榮。當他們走出京城,放眼武進,他們的感情自然會相互交流。“我們傷心地告別了,我們兩個官員背道而馳”,這兩句詩寫出了兩個人之間的感情。這兩句話的大意是:妳我都是為了當官而遠行的人。妳去周樹,我留在長安。去和留雖然不壹樣,但這壹刻告別的意義是壹樣的!這兩句話表現出真摯的感情,真誠的態度,以及壹種體貼關心的語氣,字裏行間自然流露,非常感人。

五六句話突然轉了筆,安慰這位即將旅行的朋友:“然而,只要中國保持我們的友誼,天堂仍然是我們的鄰居。”意思是:我們分手後,雖然天各壹方,但也不必難過。海中有知心朋友,即使遠在天涯,也如近鄰。最後兩句更進了壹步,說“無所事事是不對的,孩子被毛巾弄濕了。”意思是,在離別的路上不要因為離別而悲傷,就像那些青年男女壹樣,不要以淚洗面。以上四句出自曹植的《白馬王彪》。曹植與弟弟曹丕分家時寫道:“夫誌滿天下,萬裏尚親。”他還說:“煩惱成了病,什麽都不是孩子的仁!”但是王波的詩更加簡潔生動。

《送別杜副將赴蜀》是壹首膾炙人口的詩,尤其是“然而,中國有我們的友誼,天堂仍然是我們的鄰居”,經常被人們引用。這首詩樂觀開朗,沒有壹般送別詩常見的傷感和憂傷。我覺得這是它受歡迎的壹個重要原因。其情調與初唐經濟文化繁榮、封建社會崛起發展的時代精神相吻合。

簡單是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也是它的優點。從齊梁到初唐,浮華絢爛的詩風壹直占據詩壇的主導地位。、楊炯、陸、、羅等人扭轉了齊梁的詩風,開創了詩歌創作的新氣象。王、楊、陸、羅並稱為初唐四傑,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杜甫在《戲為六首詩》中說:“汪洋和當時,卻是又瘦又輕。二曹身名毀,不廢河山。”杜甫說,嘲笑“四傑”的人,只能“隨其名而死”,而“四傑”卻如江河永流,其美名永不會泯滅。杜甫對“四傑”的推崇壹點也不過分。以王波的詩為例。它沒有堆砌文字和典故,而是用簡單的語言表達了壹種波瀾壯闊的胸懷。但是,簡單中有告誡,修辭中有對朋友的體貼,絕非通暢無趣。這位詩人應該安慰杜少甫,勸他不要太多愁善感。但他並沒有壹上來就勸他,而是先用環境的描寫來烘托他的告別情緒,說明他和他壹樣是壹個仕宦之旅者,所以最能理解他離開親友求仕的心情。然後,它繼續說,高山流水不能阻擋知心朋友之間的精神和情感交流,“然而,當中國保持我們的友誼,天堂仍然是我們的鄰居”成為整篇文章的警告。直到最後才有人勸他分手的時候不要太難過。這樣寫多委婉啊!杜少甫壹定會感到親切,他揮之不去的感情壹定會解開。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利於行;

意思是良藥苦口利於治病,忠言逆耳利於矯正行為。現在經常用來說明要正確對待別人的意見和批評。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這句話的意思是,良藥多是苦的,但對治病有好處。教人向善的語言大多不太好聽,但對人改正缺點有幫助。這句話旨在教育人們勇於接受批評。

壹個人犯了錯並不可怕,只要他能及時改正,就沒事。可怕的是他怕生病,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批評,從而從小錯到大錯,從大錯到無可救藥。

出處《孔子家言六書》:“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