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唯心主義哲學家。出生在雅典。我父親是雕塑家,母親是助產士。十幾歲時,他和父親壹起從事雕塑工作。據說他讀過許多古代哲學家的著作,聽過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阿那克薩哥拉的講座,研究過幾何、天文、音樂和詩歌。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他三次在軍中服役。他還參加了斯巴達支持的“三十僭主”統治下的元老院。他壹生都在爭論。他習慣在街上、市場上、體育場裏和年輕人討論戰爭、政治、倫理和哲學。因為與奴隸主optimates勾結,70歲時被奴隸主民主派指責不相信國家所信仰的神,傳播不同意見,腐蝕青年。法院以酗酒判處他死刑。
蘇格拉底自己沒有什麽書,也沒有辦過學校。要了解他的言論和想法,只能靠別人的記錄。古希臘劇作家阿裏斯托芬在他的喜劇《雲》中嘲諷蘇格拉底為狡猾的詭辯家,但蘇格拉底的學生色諾芬在《蘇格拉底言行錄》和《柏拉圖對話錄》中卻對他推崇備至。壹般認為柏拉圖的對話錄,如《辯經》、《費德羅斯》、《克雷多》和《泰亞德斯》更為可信。蘇格拉底的學說在他死後被他的大弟子柏拉圖繼承和發展。
蘇格拉底熟悉阿那克薩哥拉的自然哲學,但當智者懷疑雅典的舊習慣和道德原則,雅典的基礎動搖時,他從研究自然轉向研究倫理和政治。他認為“認識自己”比認識自然更迫切,因為從樹、石頭、星星上什麽也學不到。蘇格拉底始終堅稱自己壹無所知,他之所以比別人聰明,就在於“知其無知”。他堅持認為,知識是所有人在沒有認識和故意做壞事的情況下在美德上完美的唯壹必要條件。他的結論是“美德即知識”。他說,“假設美德是知識,毫無疑問,美德來自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蘇格拉底第壹次指出了知識與美德的關系以及教育在培養美德中的作用。
蘇格拉底在論證中經常使用所謂的蘇格拉底問答法。他在和鞋匠、商人、士兵或富有的年輕貴族以及各種各樣的人交談時,假裝別人比他聰明,通過巧妙的提問,使對方承認自己的觀點是混亂的,他所說的是自相矛盾的,他確實不知道所用名詞的基本含義。這第壹步叫做蘇格拉底反諷。他認為這是使人變聰明的必要步驟,因為除非壹個人謙遜並“知道自己的無知”,否則他什麽也學不到。第二步叫定義,通過反復的提問和歸納,得出壹個明確的定義和概念。第三步叫助產術,引導學生自己思考,自己得出結論。就像蘇格拉底自己說的,他雖然無知,卻能幫助別人獲得知識,就像他的母親是壹個助產士,雖然年老不能生育,卻能接生嬰兒壹樣。柏拉圖在《美諾》中說,當蘇格拉底向壹個從未學過幾何的年輕奴隸提及圖形和定義時,年輕奴隸得出了正確的結論。這意味著每個人都有思考的能力,學習不是簡單的積累知識材料的過程,而是學生和老師共同尋求正確答案的過程。所以亞裏士多德認為蘇格拉底最大的貢獻是第壹次提出了歸納和定義方法。後來西方教育史上的啟發式,就是從蘇格拉底的方法發展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