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第壹只雲雀,
有壹個美麗而神奇的女孩,
來到可憐的牧羊人身邊。
她不是出生在這個山谷,
沒有人知道她來自哪裏;
壹旦這個女孩和所有人說再見,
她的視力很快就會消失。
她壹到,我就松了壹口氣。
每個人都感到由衷的高興,
但是有壹種崇高和尊嚴,
讓人無法和她親密。
她帶來了新鮮的水果和鮮花,
那是從別的地方來的,
在另壹種陽光下長大,
以更好的方式。
她有適合每個人的東西,
給這壹個水果,給那壹個鮮花;
無論是青少年還是拄著拐杖的老人,
每個人都帶了禮物回家。
任何客人都受她歡迎;
尤其是當壹對夫婦接近她時,
她會送出最好的禮物,
送他們最美的花。
(錢春蕤譯)
做出贊賞的評論
在《壹個異國的女孩》這首詩中,席勒通過擬人化的手法向讀者描述了自己的詩歌理想。
這首詩就像壹幅畫,人物和場景,生動傳神。“洋妞”是詩歌的人格化。詩人在詩中塑造了壹個完美的女性形象,美麗、神奇、善良、親切,融合了詩人心目中的理想特質。可以說,“異域少女”類似於戴望舒的詩《雨巷》中的“丁香少女”。它們都是詩人根據現實生活和自己的想象創造出來的,是比生活更美好的藝術想象的產物。
席勒的基本信條包括現實與理想的對比,詩人的這壹信條也隱含在《洋妞》這首詩中。這是壹首格律詩,全詩分為六節,就每節的行數而言,是壹首四行聯。第壹節描述“她”的到來。現實社會就像這個貧瘠的山谷。因為“異國少女”的到來,當時封閉的社會充滿了春天的氣息和活力。後來又進壹步寫到“她”來自遠方,“她”不是來自現實,而是來自遙遠世界的彼岸。第三節寫“她”的到來讓人感到幸福和欣慰,就像壹股清新的風喚醒了塵封的民族意識,開闊了人們的心靈。而且,“她”還從外地帶來了鮮花和水果。第四節的鮮果鮮花,寓意思想先進,詩中特別強調這些鮮花和水果是在另壹個極好的環境中產生的,彼岸世界的富足與此岸世界的貧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詩的第五、六節寫“她”,把鮮花和水果送給每壹個人,少年、老人、戀人。每個人都享受先進思想和詩歌帶來的美好,體現了詩人的人文關懷和博愛理念。全詩中的“她”是壹個完美理想國的產物,是詩人理想的體現。詩人希望用先進的思想打破封閉的民族意識,使現實的社會生活充滿新的活力。
這首詩風格清新,文字簡練,描寫現實。詩人在運用修辭手法方面也很熟練和高超。貫穿擬人手法,將抽象的思想轉化為具體的人物形象,使詩歌顯得優美生動。對比的運用突出了理想國的富裕和現實的貧窮,構成了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了詩人樂觀的理想主義。他把現實生活的所有苦悶都隱藏在充滿期待的理想背後,所以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在他的詩中讀到光明的希望和美好的憧憬。在提到席勒時,赫爾岑寫道:“當我現在情緒低落時,他清晰的詩句給了我安慰。”
深刻的思想內容和高超的表現風格讓這個“外國女孩”受到了眾多讀者的喜愛,席勒清新的詩歌也給全世界帶來了創作思路。
(楊海英)
亞當·紮加耶夫斯基(1945——),波蘭詩人、小說家和散文家,是“新浪潮”詩歌的代表人物。1945年出生於利沃夫(今烏克蘭)。出生後,他和家人搬到了Gveritzer。他成名於1960年代,是新浪潮詩歌的代表人物。1982搬到巴黎。主要作品有《公告》、《肉鋪》、《畫布》、《火熱的土地》、《欲望》、《試圖贊美不完整的世界》。2004年,Zagajews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