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無法想象杜甫是如何用自己孱弱的身體承載壹切的。駕著扁舟,穿梭在滔滔江水中,杜甫逆流而上的艱難可想而知。走在唐朝的下坡路上,他註定要弓著腰,低著頭,點點滴滴地數著老百姓的疾苦,然後蘸著濃於筆墨的憂愁,含淚寫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他的使命決定了他不能過安逸的生活。“窮則獨善其身。”有多少人用這句話安慰自己,搖頭,屈服於黑暗的社會現實,然後只為個人和家庭的前景奔波。但是,杜甫的心是和千千成千上萬的勞動人民連在壹起的,所以不管有多大的困難,他都會用自己的肩膀撐起壹片天地來容納他們的嘆息。於是破舊的小屋裏傳來了喊聲:太平千樓,天下窮人皆大歡喜。還有壹句詩,既可恨又悲傷:不要把眼睛弄幹,把眼淚收起來。眼睛幹澀的時候能看到骨頭,世界就會無情。而冼陽橋“直沖雲霄”的吶喊,也被後人深深銘記。他是人民真正的“代言人”,用自己的肩膀扛起壹部屬於人民的“詩史”。
翻到杜甫的壹生,不禁讓人想起這句話:“壹個詩人要提防繁華”。他沒有辦法進入仕途,闖蕩了十年才得到壹個小小的職位。安史之亂被流放,被人俘虜。直到最後,他死於貧窮和疾病。小時候,他在自己的棗樹上爬上爬下,把笑聲灑滿了院子。他當然沒想到,命運為他安排了如此坎坷而不尋常的人生道路。他壹定沒有想到,他會用這副肩膀來肩負自己壹生的不幸和整個時代的悲哀。
而杜甫居然堅持住了。人生雖已“叩富門,黃昏必隨肥馬塵。”碎杯寒炙,悲悲切切無處不在”,但他從來不把目光局限在個人得失、悲喜上,就在他即將死去,為自己舉行告別儀式的時候,他還在牽掛著“戰血猶在,軍聲感動至今”。他總是著眼大眾,深入人心,體察底層人民的疾苦。然後專註,醞釀,提煉,搖擺。杜甫是大儒,但他明顯優於傳統儒家。儒家說:“窮則獨善其身,成則兼濟天下。“然而杜甫不顧貧窮,欲兼善天下。儒家主張“不在位,不求政治”,杜甫無論在位與否,都要求政治。那些為時代吶喊,為人民歌唱的敘事詩,很少直接表達憤怒和哭泣。他總是以壹個局外人客觀冷靜的視角冷眼旁觀,從壹個安靜的敘述中帶著更加沈重和豐富的怨恨前行。不知道後世有多少人憤怒到熱淚盈眶。西川的壹句詩或許是杜甫最好的寫照:在壹個灰暗的時代,妳是唯壹的靈魂。
都說“男人以鐵的肩膀扛起道德”,那麽杜甫才是真正的千古偉人。壹雙肩膀,看似柔弱,卻撐起了中國歷史上的壹座文學道德高峰,讓人遠遠觀望,贊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