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從《大觀園賦》看柴黛的不同興趣和追求
薛寶釵寫的是《寧輝鐘瑞》:“芳園築於皇城之西,中華祥雲遮奇觀。修簪時,喜歡將鶯鶯移出山谷,等待馮的到來。文風已晚花,孝應還省。瑞早蔡銑滿彩筆,羞得不敢再辭。”前四句通過贊美大觀園來贊美袁菲。詩的開頭,袁菲用了袁菲剛寫的《大觀園絕句》中最後壹句“方圓要給大觀園壹個名字”的前兩個字。而《等馮修釵》則是承上啟下。把袁菲的回歸比作鳳凰的到來,不僅贊美了大觀園,也贊美了袁菲。接下來的兩句是對聖人的直接贊美,說明元妃的歸來,讓大觀園的詩的氛圍更加濃郁,孝的教育更加興盛。最後,自嘲的方法間接說明袁菲文筆不凡,非常人可比。薛寶釵在他的詩中堆砌了大量的謳歌,刻意粉飾肅穆的氣氛和恐懼的感覺。“文風已晚徘徊,孝應歸省”是她浸透封建正統,壹心擇“才”的自我表現。可見她的詩是仿照盛唐那些名篇所作,而對她來說,完全是發自內心的歌頌,宣揚孝道之風。
另壹方面,林黛玉代寶玉所寫的《仙源在外》、《杏簾在望》表面上是謳歌,但詩中景物描寫清雅脫俗,風格清新自然,不矯揉造作。先看《世外仙源》:“名園建在何處,仙境異於紅塵。借秀美山川,添新風景。項容金谷酒,花美玉堂人。何興邀寵,宮車勤過!”詩表面上說大觀園建在仙境,實際上是說大觀園純凈如仙境,世間無紛爭。再看目中杏簾:“杏簾引客飲,目中有壹別墅。靈璧鵝水,桑榆燕子梁。壹床春韭菜綠,十裏稻花香。盛世無饑,何苦耕織?”邀客的杏簾,眼前的別墅,菱形中自由漫步的大雁,相親的桑榆中依偎的燕子,嫩綠悅目的春天?十裏清純醉人的稻香,人沒有饑、餓、冷、累,卻有吃喝的快感。這的確是封建時代的聖地,也是紅塵中的理想仙境。這明明是“夜雨剪春?”,新廚管“杜氏界。它比王蒙的田園詩更親切,比陶謙的更現實。這是她在大觀園裏產生的壹個奇怪的念頭,也是她對愛情理想世界的依賴。林黛玉著重描繪大觀園的景色,巧妙地避開了對聖人的陳腐贊美。這在壹定程度上反映了她厭惡黑暗、鄙視媚俗的心理狀態。
從這兩首詩中,我們不難看出,薛寶釵和林黛玉是註重端莊典雅的封建衛士,是追求奇雅脫俗的封建叛逆者。
第二,從賦詩看柴黛的不同氣質。
《紅樓夢》裏,大觀園裏很多姐妹姐妹經常討論,寫詩,其中描寫薛寶釵和林黛玉的場景應該是最生動傳神的。大量的詠物詩反映了他們不同的思想性格。
讓我們來看看這兩個人在第37章同壹主題上的作品:白海棠頌。薛寶釵寫的是:“惜芳子姿日掩門,與骨灰盒攜手灌苔盆。胭脂洗去秋臺影,冰雪吸魂。淡了才知道花更艷,愁了才得玉無痕。如果妳想為白蒂付錢,妳應該是幹凈的。不說婷婷,就暈。”再看黛玉:“半卷簾掩門,冰碾成土,玉作盆。偷壹個梨三分錢,借壹個梅花壹個魂。月洞仙人縫袍,秋日總在我心的女子抹鴉痕。誰害羞沈默?我厭倦了倚西風夜。”薛寶釵的歌是她自己的寫照。“日善芳子掩門,與骨灰盒手拉手灌苔盆。”壹個受宗法倫理和端莊禮儀影響的封建貴婦形象躍然紙上。詩中說白海棠迷人的外表特別惹人喜愛,所以她白天關起門來親自給它澆水。這突出了白海棠的美麗通過主人的珍惜感情。下面兩句是比喻。含蓄委婉的描寫白海棠澆水後的美麗,就像壹個剛剛洗去胭脂的美女,在秋日的臺階上投下曼妙美麗的身影,白花花就像在露珠的臺階上吸引冰雪作為它的靈魂。這句話寫在外面和裏面,相互輝映。接下來的兩句用擬人化的修辭手法來贊美它優美的身姿,只有輕到極致,才知道白色的海棠花很美;壹朵帶著露珠的花,就像壹個悲傷的美人,臉上掛著淚水。最後兩句繼續用擬人化的修辭來指出白海棠的性格。為了獎勵主持秋事的白帝神,他要“幹凈”。這是寶釵性格的真實寫照,寫出了她在任何時候都不動聲色、老實巴交的思想性格。
相比之下,林黛玉的詩是另壹種情感。詩的開頭,全詩的基本思想是堅冰白玉,不受“溫良恭儉讓”的封建作風束縛,與薛寶釵的故作姿態形成鮮明對比。“偷壹個梨核三分白,借壹個梅花魂”展現了她如梨花般純潔的品質,不受禮教的汙染;同時像梅花壹樣,在“風刀霜劍”的威脅下,頂天立地。那麽幾句話就是她鄙視庸俗和孤獨的真實表達。
第三,黛玉的悲劇命運,不同於寶釵,從《葬花》可見壹斑
林黛玉在壹首《葬花》詩中,以血淚為墨,她哭得像個怨婦。“柳柳為美,不分桃李飛”,體現了對冷酷世界的憤懣和對人情冷暖的眷戀。“壹年360天,風、劍、霜互相用力壓著”,是對長期迫害她的無情現實的控訴。“與其困在溝裏,不如潔身自好”,可見她高尚而忠貞的情懷。“願奴隸肋骨下長出翅膀,帶著鮮花飛向天盡頭”充滿了對美好理想的憧憬和熱烈追求。“說到底,哪裏有香山?如果妳沒有壹招,妳會得到壹個漂亮的骨頭。”《凈土藏情》是在幻想的自由和幸福得不到的時候,不甘受辱玷汙,不甘低頭屈服的孤傲性格。儂今葬花人笑,他葬儂知是誰?試看春花漸落,正是美人老死之時;沒有悲歌給我,不知道花落人亡!"它預示著黛玉的悲慘命運. "《葬花》是林黛玉壹生經歷和悲劇命運的全部哀歌的代表作,也是展現其人格特征的重要作品。林黛玉通過《葬花之歌》的創作,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讓我們看到了她充滿痛苦、矛盾、崇高、至死不渝的精神世界。
這首詩的另壹個價值在於,它為我們探討曹雪芹筆下寶黛的悲劇提供了重要線索。這與黛玉另外兩部作品《桃花行》和《秋窗風雨夕》的基本風格是壹致的,都不同程度地包含著詩意的成分。其中,葬花是寶黛愛情悲劇的總象征。秋窗送別寶黛之後,黛玉情景詩《徒然傷悲》中的心情更是淒淒慘慘戚戚。二十首詩連用十五個秋字,生動地表達了黛玉預見慘淡未來的悲傷。
(編輯張靜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