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礪鋒詩話》最大的特點是經常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生活感悟來解讀詩歌,使人感到更加親切生動,從中可以深刻體會到詩歌的內涵,感覺古典詩歌離自己很近,雖然有時空的差距,但心是相通的。把對人生如此深刻的理解,放到詩歌裏去闡釋,更像是在聽壹個讀過所有滄桑的長輩在說話。莫礪鋒先生平時和人打交道的時候好像話不多,但是上課或者回憶的時候,就像變了壹個人,進入了另壹個世界。文字如行雲流水,隨意停駐,對壹些感傷的細節有著驚人的記憶力,這是它自己的單語世界。比如“風景”壹章,我在寫唐詩的風景時,發現七首古詩重疊了我自己的經歷,每壹首都用壹個小故事來說明,讓我覺得“熟悉這個場景”,不禁驚嘆古人的生動描寫,也深深體會到詩人賦予場景的“微喻”。寫風景的詩是這樣,寫編年史的抒情作品也是這樣。小時候看繪本,臨摹圖片等。,我為自己感到難過。真的是《綠燈俠聞起來像童年》;小的時候,在日本車站把媽媽留下,我很難過。博士論文答辯成功後,我忍不住哭了。看完之後,我忍不住淚流滿面。所謂“喪父母,生我”,誰不為三春暉的深情所感動;我寫了女兒“逗張或笑鄧艾吃”的頑皮,“搬凳子到書桌上,畫魚鳥”的聰明,女兒出國時的無限規勸——“妳在冀州做官,卻喝冀州水”,“河裏有鯉魚,妳勤送書報”。
這種由詩歌意境激發的生命情感的實現,得益於莫礪鋒先生對詩歌的熟悉和獨特理解,尤其是基於他豐富而坎坷的人生經歷。他在序言中寫道,“高中畢業那年,壹場突如其來的風暴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我珍藏多年的關於清華校園的夢想破碎了。”痛苦的生活完全改變了莫礪鋒先生的愛好。後來他去了長江附近的趙浜村插隊當農民,於是與當初對數理化的迷戀隔絕,專心自學文科。回憶錄隨筆《浮生的壹點記憶》中提到,插隊十年,生活相當辛苦,最苦惱的是沒有書讀。壹本薄薄的《唐詩三百首》陪他度過了無數個寒霜的清晨和黃昏。古典詩歌深深打動了莫礪鋒先生的心。詩人日夜陪伴著他,向他敞開心扉,有時他們只是與古人相視而笑。“多少個雨夜,我壹個人站在窗前,望著昭邦那邊的竹林,直到壹切都淹沒在暮色中。多少個寒冷的冬夜,我在汴河農具廠的宿舍裏裹著被子,凝望著黑暗。孤獨就像無邊的黑夜,吞沒了我,我的身體和靈魂。此時此刻,我會默念蘇軾的《蔔算子》或李清照的《聲慢》,用古人的酒杯澆灌自己的街區。這壹舉動雖然不能完全驅散我胸中的孤獨感,但自從聽到古人的孤獨之心,我就有了壹種相濡以沫的感覺。”父親的去世猶如晴天霹靂,帶來無法彌補的傷痛。他不知道什麽時候,什麽時候才能從悲痛的泥潭中解脫出來。他只能通過反復背誦古人的詩詞來學習支撐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