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698-757),字邵伯,唐代大臣,著名邊塞詩人。開元十五年(727),中進士,授校書郎,遷龍標郡。他考了博學宏辭,授泗水縣尉,流放嶺南而坐。開元末,回到長安,被封為江寧縣丞。安史之亂時,被亳州刺史邱孝所殺。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都有較深的交往。他的詩歌以七絕著稱,尤其是邊塞詩,被稱為“詩人之師”、“七絕之主”。著有《王江寧集》六卷。
文學成就:王昌齡詩歌1,81,體裁以古詩五首、絕句七首為主,題材以離別、邊塞、宮怨為主。王昌齡的詩不如李白、杜甫、高適、岑參,但他的詩質量很高。
王昌齡的邊塞詩善於捕捉典型情景,概括力高,表現力豐富。既反映了盛唐的主旋律,又詳細描寫了邊塞風光和邊塞戰場場景,同時捕捉到了軍人細膩的內心世界。他的詩歌意境開闊,語言醇厚,語氣委婉和諧,發人深省,在抒情、造景、寫意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
王昌齡善於用心理描寫來表達細膩多變的感情。王昌齡是較早在詩歌中表達丈夫心聲的詩人,為宋詞中人物心理的細膩描寫奠定了基礎。他通過即時丈夫的心理變化來描述他們跳動的心臟;或者通過營地裏的歌舞,表達征兵者內心的痛苦;或借助邊關特有的生活場景,寫出丈夫內心的哀怨;或者用戰爭來寫邊防戰士捍衛民族尊嚴的英雄主義。可以說感情的表達非常細膩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