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鋪滿蘆花,躺在雪地裏,我可以心安理得地睡在雲裏,省去了那次冥想所產生的良知和善念;捧著竹葉青杯喝著酒,吟詩作賦,遠離塵世的喧囂。
給…作註解
蘆葦被子:用蘆葦花絮做成的被子,比喻窮人的被子。1314年秋,袁關雲實南下途中經過梁山泊。關允石愛壹個用蘆葦花絮做的漁人被,漁人請他交換詩詞。關允石略壹思索,唱了壹首七調:“蘆花摘時不塵,綠沙談用為壹種菌類。西風吹夢,秋意無邊,夜月白雪皚皚。發骨與世俱老,古今功名不窮。青絲不羨鴛鴦,聲無春色。”這首詩《魯花北》廣為流傳,關允石用它換魯花北也是壹段佳話。關允石幹脆取了個“魯花道人”的外號,寫道:“清風裏的荷葉杯,明月裏的蘆葦被,甘昆中的靜如水。”宣布結束自己和名利場,開始了十年流浪江湖、潛心創作的新生活。
臥雪:後漢書《元安傳·後孝》中,引用金《汝南聖賢傳》:“雪積之時,有十余尺。洛陽命屍體出案,見眾人出雪,有乞丐。到了圓安門,無路可走,也就意味著安死了。它使人們擺脫了雪,看到安僵硬地躺著。問為什麽不能。安曰:‘雪人饑,不宜操人。使之德,養之為孝。“三國魏教仙也有‘臥雪’的故事。金皇甫謐《高士教賢傳》:“野火燒其草堂後,先露冬雪,先臥。當人們認為他死了,他們認為這是壹樣的。“後來,我就以‘臥雪’作為清貧清高的標準。
沈睡的雲:對山居生活的隱喻。劉唐玉溪《西山半品茶歌》:“欲知花乳清之味,必是睡人。”
夜靈:儒家指的是冥想產生的良知和善念。《孟子·高子上》:“若復之,夜氣不足;夜氣不足,離違獸不遠。”
吟詠風月:這是指詩詞歌賦,過去指文人以風月等自然景物為題材寫作或吟誦的作品。現在更多的作品被形容為空洞無聊。唐凡鄭川韓力林白墓誌銘:“吟誦風月,坐於天上地下,妳卻適合它,不知何故。”
紅塵:指熱鬧繁華的地方。它很長、很高或很深。《後漢書·蘇靜傳》:“天上有白虹,寬可十尺,長可午。”紅塵,鬧市飛揚的塵埃,指的是繁華的社會。南朝陳所作《洛陽道》詩之壹:“三春暗,紅塵多戲。”佛道稱世間為“紅塵”。見註149。
評論
蘆葦的花絮可以代替棉花填充到被褥裏做被子,但那是很粗糙的劣質被褥。“巢”是指壹個小房子。臥雪臥雲,是形容觸摸寒夜。此時躺在蘆葦被子裏,壹塵不染,可以說是超脫了世俗的生活。釀酒時,竹葉放在裏面味道很好,所以世人稱這種酒為“竹葉青”,竹葉青杯就是酒杯的意思。蘆花與竹杯相對,正合適。如果捧著酒杯,賞著風月,唱著詩,平日裏在紅塵中翻騰的人,可以暫時遠離各種世俗的煩惱。壹個平日追逐名利的小人,只知道如何讓自己衣食住行富足,內心自然會變得世俗。相反,處於壹種冷漠的狀態是無限有趣的。充滿優雅的田園生活相當吸引人。田園詩人陶淵明最能體會他生活的優雅。他在《飲酒詩》中說:“蓋房子是在壹個人的環境裏,但沒有車馬;問妳能做什麽,妳的心遠沒有自我偏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越來越好了,鳥也回來了;這裏面有真意,我都忘了想說什麽了。”這是壹種遠離紅塵的隱居。但不知道是所有隱士都不願意留下名字,還是都是為了南方的捷徑。真正的隱士不多,但被冠以隱士之名的人卻很多。陶淵明的價值在於他對自然的興趣,而不是為了藏而藏,也不是追求不被人間煙火觸動的表面形式。曹操在軍訓的同時,也打破了“唱風戲月”的儒雅之感。他著名的《短歌行》說:“飲酒時,人生幾何?比如朝露,去日本是苦的,是慷慨的,是難忘的;如何解決問題,只有杜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