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靈魂,往往需要在痛苦中磨練,才能鑄就。同樣,只有經歷過痛苦的人,才有資格解讀痛苦的奧秘。
C.S .路易斯(1898—1963)是20世紀壹位多才多藝的英國作家。26歲成為牛津大學的教席,被當代人譽為“最偉大的牛津人”。1954年被劍橋大學聘為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英語語言教授,這個頭銜壹直保持到退休。
在他的壹生中,他完成了三項非常不同的事業:
?首先,他是牛津和劍橋大學傑出的文學史家和評論家。代表作有《牛津英語文學史》16世紀卷。
?二是科普科幻作家和兒童文學作家,代表作有《太空三部曲》、《納尼亞傳奇七部曲》。
?第三種是流行的基督教神學家和演說家,代表作品有《天路歸程》、《地獄來信》、《回歸自然》、《四種愛》等。他壹生寫了30多本書,包括學術著作、小說、詩集和童話。他在世界各地擁有龐大的支持者,今天,他的作品每年繼續吸引成千上萬的新讀者。
?1898 165438+10月29日,路易出生在貝爾法斯特東郊。他是家裏最小的兒子,上面還有壹個兄弟。我父親是壹名成功的律師。他乖戾嚴厲,事業重於妻兒。母親是壹名優秀的數學家,有法國血統,脾氣溫和,活潑,做事獨特。
?1905年4月,路易壹家搬到利托利,住在寬敞的紅磚房裏。透過樓上小房間的窗戶,可以看到聖凱爾教堂。這座房子裏經常出現天主教的仆人和新教長老會的女家庭教師,我父親還向教堂捐贈了聖餐儀式用的銀器。
?他的父母是新教徒,每周日帶他去教堂。他覺得說教很無聊。長大後,他對基督教非常疏遠。
1908年8月,小路易斯10歲生日前三個月,他的母親死於癌癥。這是他人生中的第壹場大雪,他所有的快樂、寧靜和舒適都消失了。他討厭空洞的葬禮,抱怨上帝不聽他為母親康復的祈禱。在這段時間裏,他認真聽講,每天晚上祈禱。然而,他遇到了麻煩,壹個來自撒旦的想法幹擾了他的祈禱,他稱之為“假良心”;無論他祈禱多少次,想法還是不夠,還被問及是否在祈禱過程中不斷思考祈禱的內容,然後否定。於是,他反復祈禱,甚至失眠,陷入了思維的煎熬和思維的戰鬥。
?父親極度悲傷頹廢。他不顧氣溫,經常禁止在家開窗,讓兩個兒子在炎熱的夏日中午吃很多熱食,教他們又長又難的拉丁文單詞。這讓兩兄弟感到悲觀和沮喪。不久,他們的父親把他們送到英國的壹所寄宿學校。
?寄宿學校的校長冷暴力,經常以此為借口鞭打學生。路易斯在他的自傳中稱這所學校為集中營。學校後來被迫關閉。他在該校學習了近兩年,並參加了聖約翰天主教堂的禮拜儀式。這個教會只註重外在儀式的莊重。路易不喜歡那裏的蠟燭、熏香和法衣,但他從布道中接觸到了基督教的基本教義。後來,路易離開了韋恩大院,他的教導並沒有持續多久。
?1910年,路易斯回到貝爾法斯特坎貝爾大學的寄宿學校。壹年後,她去英國馬爾文文學院學習。女生宿舍的監考老師魏老師經常照顧和安慰受傷的男生,給了路易斯很多關心和溫暖。然而,她本人卻癡迷於神秘主義、羅斯科思想和招魂術。她追求宗教和唯靈論的方式非常獨特,令人興奮。相比之下,路易所接受的傳統基督教教義是刻板而枯燥的。他不僅失去了信仰,也失去了原本的美德和赤子之心。阻止路易回歸信仰的壹個主要因素是“對時間的蔑視”。他不加選擇地追隨當時知識分子的思想環境,拒絕過時的教條。回到基督之後,他指出,我們必須弄清楚,當世人認為這些教條已經過時的時候,人們是否能夠反駁它們。他在馬爾文的學業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還是寫信請求父親帶他離開。他智力超群,不合群,持有異教觀點,與公立學校強調集體化、標準化的保守氛圍格格不入。父親同意了。
1914年,路易前往巴克漢姆,在私人導師威廉·柯克帕特裏克的指導下,開始學習拉丁語、希臘語、法語、德語和意大利語的文學和哲學。柯克帕特裏克是無神論者和理性主義者。在路易眼中,他是壹個“純粹的邏輯實體”,有著安靜的幽默感、冷靜、好脾氣和精力,是壹個偉大的人。他培養了路易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他的理性主義也深深影響了路易。路易斯整天都在閱讀,與老師討論,在鄉間漫步。這段時間很舒適,安靜,充滿樂趣。
?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1916年,路易斯獲得了獎學金,進入了牛津大學。當時第壹次世界大戰期間他主動參軍,戰爭對他影響很大。在法國北部的戰壕裏,他約見了愛爾蘭戰友穆爾。不管誰死了,幸存者都要負責照顧彼此的家人。
?戰壕潮濕、難聞、血跡斑斑,充滿了寄生蟲攜帶的細菌。由於感染和惡劣的醫療條件,輕微的外傷就可能導致死亡。交戰雙方戰壕之間的無人區,散落著身份不明的屍體和奄奄壹息的幸存者,就像殘疾的昆蟲。有時雙方達成協議,暫時停火,運送傷員。他忍受著內心的痛苦,不斷經歷著戰友的死亡,這讓他更加質疑上帝的存在。這時,他開始寫他的第壹本書《被束縛的靈魂》。在1921六月18的日記中,路易記錄了自己是如何從莫名的痛苦中醒來,眼裏含著淚水。
?1965438+2008年3月,他最好的戰友摩爾被殺。
?1965438+2008年5月25日,路易斯帶著壹顆沮喪的心和三處被炮彈碎片擊傷的傷口回到英國,住進了倫敦的壹家醫院接受治療。他陷入了戰後創傷性抑郁癥。路易斯寫信要求他的父親來看他,但是他的父親沒有來。這種冷漠的反應給了年輕的路易斯很大的打擊。
?事實上,自從母親去世後,父親的狀況壹直很不好。到1918,他開始喝酒,每天晚上至少喝壹瓶威士忌。這時,摩爾的母親來到醫院,兩人互相接納。路易斯搬去和摩爾夫人及其女兒莫琳住在壹起,在那裏住了30多年,直到摩爾夫人去世。
?1919年,戰爭結束後,路易回到牛津繼續他的學業,出版了他的第壹部作品《被束縛的靈魂》。這本書體現了他當時的無神論觀點。1921年,他的老師柯克帕特裏克去世,讓他感到悲痛。
?從1920到1923,路易先後獲得牛津大學希臘拉丁文學、哲學和古代史、英語語言學三個壹級學位。
?1925年,他獲得了牛津大學英語語言文學講師的職位,從那以後,他已經從教29年。65438年至0926年,他發表了長篇敘事詩《戴莫爾》,主題是夢境和自欺,更直接、更全面地揭示了戰爭帶來的痛苦。在這首長詩中,路易對基督教發起了猛烈的攻擊,認為基督教信仰等同於超現實主義和唯心主義。按照理性主義,他壹直認為現實世界是黑暗而空虛的,但他在小說和詩歌中讀到了尊嚴、真、善、美和不朽。他們之間的沖突延緩了他的回神,但他希望文學作品中表達的人類欲望能夠得到滿足。
?1926年5月,英語系在默頓學院開會時,學者托爾金引起了路易的註意。路易曾說自己從來不相信天主教徒和哲學家,而托爾金恰好同時擁有這兩種身份。兩人都熱衷於談論和閱讀北歐神話傳說,並很快成為密友。路易不相信奇跡,但托爾金相信。壹個無神論者Louis knew曾經評論說《聖經》福音書的歷史真實性相當高,而且好像確實發生過壹次。路易斯想,既然這個頑固的無神論者的觀點已經松動了,他該怎麽辦呢?
?到了1929,路易和托爾金開始定期見面,談論彼此寫的詩歌、神話和書籍。無數個夜晚,路易獨自徘徊在抹大拉學院的房間裏。他的思緒不時離開手邊的工作,走近他不想遇見的上帝。
?壹天,路易斯乘公共汽車從抹大拉去海丁頓,突然感到壹扇門為他打開了。那壹刻,他接受了上帝。然而,這只是從無神論到有神論的轉變,他還沒有完全接受基督。
?1965438+2009年9月24日,父親艾伯特去世。路易斯很難過。他認為和父親關系不好主要是他的責任。他覺得父親似乎還活著,很關心他,他開始相信靈魂是不朽的,這促使他主動查閱聖經經文,開始參加教會活動。
?1930年,路易加入了文學社團,該社團有許多著名的基督教學者,其活動持續了16年。
?9月19319周六,19,幾個學者去了路易的房間幾個小時。他們談論歷史、神話傳說、基督教信仰和四部福音書中記載的耶穌。
?異教神話是阻止路易回歸上帝的障礙。他從小熱愛北歐神話,覺得異教神話和基督教有很多相似之處。異教徒的神也來到地球,然後死去。他相信聖經上說上帝來到人間,為人類死在十字架上。這只是壹個神話,而且神話是傳說,不是事實,也沒有充分的理由證明基督教是壹種真正的信仰。幾位學者告訴他,異教神話中的諸神之死是通過想象對真相的壹瞥,並在神話傳說中表達了這種神秘的欲望,這壹切都發生在兩千年前。這是壹個不爭的事實,耶穌是壹個真實的人,出生在伯利恒,朱迪亞,是上帝的兒子。許多非基督教文獻記載了他的壹生。通過這次長談,路易解決了很多從小就困擾他的信仰問題,知道了基督教的化身為很多文化中上帝之死的命題提供了壹個真實的歷史答案。
幾天後,路易斯騎著他哥哥的摩托車去了威斯納動物園。他出發時不相信基督,但到達後就信了。壹個偉大的靈魂,往往要經過思想鬥爭和痛苦煎熬,才能鑄就,就像聖奧古斯丁壹樣。
?那壹年,路易33歲。
?從1912到1931年,經過18年,路易從無神論轉向基督教,從此成為上帝的忠實仆人,充滿勇氣和智慧的神學家和作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我哥哥沃尼應征入伍。但他在部隊只呆了11個月,就因病回家了。戰爭開始時,路易斯40歲。根據英國法律,41以下的男性必須服兵役。然而,政府特別允許他留在牛津。為了報效國家,他加入了兼職的國民警衛隊,準備在納粹大規模進攻時戰鬥。他在英國廣播公司發表演講,並積極參加牛津社團的活動。
?1940《痛苦的奧秘》出版,給無數人帶來了震撼。1941成為牛津大學蘇格拉底俱樂部主席,這是壹個關註知識分子在宗教信仰,尤其是基督教方面問題的公開論壇。
?到1942,路易已經成為壹個著名的基督教演說家。路易斯於1954年離開牛津,去劍橋大學當教授。不久,他回到了牛津。
1956年4月23日,他辦理了合法手續,與離婚的美國猶太女詩人喬伊·大衛曼結婚,幫助她留在英國。他覺得這不是上帝眼中的婚姻,所以兩人分開住就沒有婚姻。檢查後,喬伊患上了骨癌。當時,路易斯深深地愛上了這個聰明的女人。
?1957 3月21日,他們在醫院的病床前,請牧師主持基督教婚禮儀式。晚年的路易仍然不得不面對艱難困苦。喬伊於7月1960去世。路易用文字緬懷亡妻,完成了長篇悼念筆記《卿卿如吾》。這是路易斯在那些“令人心碎的午夜”寫的,當時他失去了心愛的妻子。《傾情如舞》是路易對生與死、信任的喪失與重建等生命主題的深刻思考,包括他對那段悲傷時光的深刻、真誠和坦率的反省;同時也是對真人心路歷程的細膩記錄,展現了他在苦難面前懷疑人生意義的掙紮歷程,也再現了他如何回歸信仰,忍辱負重,在天堂奔跑的人生痕跡。這本書自出版以來,以其靈性細膩的語言和真摯強烈的感情吸引了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讀者,成為治療人們精神痛苦的“恩良藥”。有人說這是迄今為止討論悲傷最好的作品。
埋葬妻子後,路易斯寫了自傳《驚喜與歡樂》。妻子去世後的第三年,也就是1963 165438+10月22日,他終於走完了壹條豐富而艱難的人生道路。
?在《疼痛的奧秘》壹書中,路易觸及了疼痛的本質。“痛苦是壹種可以立即察覺的邪惡,不能被忽視。我們可以心滿意足地依靠自己的罪惡和愚蠢;例如,壹個貪吃的人狼吞虎咽地吃下壹桌子美味的菜肴,但他不知道自己在吃什麽。任何看到這張圖的人都必須承認,我們甚至忽略了樂趣。但是,痛苦是永遠不能忽視的。當我們沈溺於享樂時,上帝會對我們耳語;當我們的良心發現時,上帝會對我們說話;當我們痛苦的時候,上帝會向我們呼喊:痛苦是上帝的擴音器,是用來喚醒這個昏昏沈沈的世界的。他指出,疼痛是壹個我們人類無法完全理解的謎。對痛苦本身大驚小怪是沒有意義的,必須在基督教思想中討論。痛苦包括幾個層面:人的罪導致痛苦,當人有意無意地違背神,就會為罪而受苦;上帝通過痛苦喚醒人們的心靈,使人們尋求並接近上帝。上帝用苦難來創造苦難並塑造他們的性格。道成了肉身,耶穌基督來到世間,被釘在十字架上,承受著人類的苦難。導言之後,路易討論了上帝的全能和善良。當上帝創造人類時,他給了他們自由意誌。有了自由意誌,人們可以選擇善或惡。
?接著,他討論了罪是如何從亞當進入世界的,人類的罪是如何造成世界的苦難的,為什麽有罪的和無辜的人和無助的動物要受苦,最後的懲罰是什麽——地獄。然而,對於基督徒來說,痛苦是上帝實現復雜善的工具。在討論了痛苦的奧秘之後,這本書的第七章討論了快樂的奧秘——天堂的快樂,這是必不可少的壹章。
總之,痛苦有著深刻的玄機,也可能是上帝大愛的壹種特殊形式,讓我們的靈魂回歸,自我回歸,也讓我們意識到某種惡的存在。事實上,上帝對壹個人的愛不僅是有益的,還會給人困難或痛苦,甚至會把人逼入絕境。只有走投無路的人才會真正的打破自己,走出自己,然後仰望無限。由此建立的信仰是牢固的,與上帝的聯系是發自內心的。
?同樣的痛苦也為英雄主義提供了機會,因為痛苦的地方往往是翅膀誕生的地方。正如尼采所說,“殺不死妳的人,會讓妳更強大。”而這種力量本身就是恩典,因為壹旦死亡,妳就不會懼怕生命,妳會熱愛生命,珍惜妳活著的每壹天,清點剩余的場景,知道生命的意義,明白妳靈魂的方向。
?以下是書中原文的壹些語錄,與讀者分享——
壹切生物相互依存,這是既定的安排。對於低等生物來說,這種為了生存的捕食過程就意味著死亡,而高等生物有壹種新的東西,就是感官意識,痛苦是伴隨著感官意識而存在的。人生的痛苦是與生俱來的,生物要生存就要承受痛苦,而且大部分都是在痛苦中死去。大部分高級生物,比如人類,也有壹種素質,就是判斷力。因此,人可以預見自己的痛苦。之後是思維敏銳的痛苦在先,人也能預見自己的死亡,所以渴望永生。因此,人們發明了各種巧妙的伎倆,對相似的、非理性的生物施加痛苦,這種痛苦遠遠超過了通過其他手段施加的痛苦。他們將這種能力發揮到了極致。人類歷史記錄了各種犯罪、戰爭、疾病和恐怖。當然有足夠的快樂。當幸福存在的時候,人們承受著失去幸福的恐懼。壹旦失去快樂,人們就會因為回憶快樂而痛苦。人們常常努力改善自己的處境,於是我們所謂的“文明”就誕生了。但是,所有的文明都會消失,有些文明即使存活下來,也會帶來獨特的苦難,遠遠超過它們對人類普遍苦難的消化。既然我們自己的文明如此,誰也不能否認;那麽,每壹個文明都必然會像前壹個文明壹樣消亡。如果有壹個本不該滅絕的文明存在呢?物種註定要滅絕。在宇宙的各個部分形成的不同物種肯定會滅絕;因為我們知道,宇宙會逐漸枯竭,會呈現為統壹的、無限的低溫單壹物質。所有的故事都將化為烏有:最終,所有的生命只不過是無限物質的愚蠢外殼上短暫而無意義的扭曲。如果妳想讓我相信這壹切都是仁慈的萬能的上帝所為,我會說所有這些證據都是適得其反的。
?愛情可能會給被愛的人帶來痛苦,但這只會發生在被愛的人需要改變自己,變得完全可愛的時候。
?時間根本掩蓋不了惡行,也無法抹去罪惡感。只有悔改和基督的血才能洗去罪惡感:如果我們願意承認早年犯下的這些罪行,我們就會把容忍我們罪惡的代價刻在心裏,並保持謙卑。有什麽東西可以掩蓋犯罪本身嗎?在神的眼中,任何時間周期都是永恒的。難道這位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上帝不能沿著某個時間線看到妳的壹切嗎?他會永遠知道,妳小時候拔過蒼蠅的薄翅膀,妳在學校有多諂媚,多說謊,多貪婪,妳有時膽小,有時傲慢無禮,就像壹個陸軍中尉。也許,上帝的救贖並不在於抹去這些永恒的碎片,而在於讓妳有負罪感,從而獲得人性的完美,因為上帝的慈悲而歡欣,因為懺悔罪惡而滿足。
?不是所有的動物都像人壹樣對同類殘忍,不是所有的動物都像我們壹樣貪婪好色,也沒有任何動物像我們壹樣野心勃勃。
既然人把自己和存在的來源分開,也就把自己和能力的來源分開了。
把自己完全交給神,必然要經歷痛苦:要想完美地實現這種行為,就必須完全順從,放棄自己的意誌,或者忍受自己的意誌。
痛苦本身並不是壹件好事。經歷痛苦的好處是,受痛苦者會遵從上帝的旨意,旁觀者會有慈悲心,慈悲心會發展成善意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