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說法常見於宋人的著作中。比如黃庭堅的《論陶淵明的“責任”詩》:“欲見其善心仁厚,俗人便稱袁為壞孩子。可以說,在做傻逼之前,妳是不會做夢的。”朱的《答李伯諫》:“子貢之識,性與天道,尚不得而知,其才於白癡之前。“輝宏的《寒齋夜話》裏有壹個‘做夢給白癡’的故事。
在唐高宗的龍朔時期,壹位外國僧侶來到中國,遊覽了長江和淮河。他所有的行為都和壹般的和尚不壹樣。有人問他:“妳姓什麽?”他說:“妳姓什麽?”再問他:“什麽國籍?”他還說:“什麽國籍?”聽的人會認真對待。和尚死後,李詠為他立了墓碑,於是寫道:“師父貴姓?他是哪個民族的?”這真是對白癡說夢話。
後人把這句話改成了“癡人說夢”,比喻愚人用荒誕的想象說出自己做不到的荒誕的話。
亦作“愚人談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