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賦作為壹種文體最早見於誰的作品?

賦作為壹種文體最早見於誰的作品?

賦作為壹種文體,最早見於荀子的文章。

賦是中國古代的壹種文體,講究文采和韻律,具有詩和散文的性質。它的特點是“傳頌散文,以實物寫誌”,重在寫景,借景抒情。

賦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

1,最早出現在諸子百家的散文中,稱為“短賦”;以屈原為代表的“騷體”是從詩到賦的過渡,稱為“騷賦”。

2.賦的文體在漢代正式確立,稱為“辭賦”;魏晉以後向駢文方向發展,稱為“駢文”。

3.唐代由駢體轉入法體,稱為“法賦”;在宋代,賦以散文的形式出現,被稱為“文賦”。

著名的賦有:杜牧的《阿房宮賦》、曹植的《洛神賦》、歐陽修的《秋聲賦》、蘇軾的《千赤壁賦》、庾信的《哀江南賦》等。

賦的來源

第壹個把“賦”字作為文體的人,應該推司馬遷。漢文帝時期,《詩》已立博士,成為經學。在這種背景下,把屈原的作品稱為詩是極不恰當的。但屈原的作品往往只能讀不能唱,稱之為“歌”也不妥當。

所以司馬遷選擇了“辭”和“賦”這兩個名字。但他還是傾向於用詞來命名屈原的作品,這是因為屈原的作品富有文采。宋玉、唐勒、荊軻的作品稱為“賦”。第壹個真正稱自己的作品為賦的作家是。

然後到西漢末年,文人常常以“賦”為名寫自己的作品。“賦”這個名稱最早見於戰國末期荀況的《賦篇》。原來的詩詞歌賦會唱,傅不會唱,只能背。看起來像散文,裏面有詩的韻律,是介於詩歌和散文之間的壹種文體。

賦是介於詩歌和散文之間的邊緣文體,在詩歌和散文之間,賦更接近詩歌文體。從漢代到初唐,賦更接近詩歌而不是散文。從題材上看,楚辭式作品題材比較單壹,多為“傷心人不相逢”。而且它的形式比較固定,都是模仿屈原的作品,像屈原壹樣寫自己的不幸和煩惱。

屈原《招魂》的奢飾,對漢大賦的影響不言而喻。賦自誕生之日起就帶有濃厚的文人氣息,這是它深受楚辭影響的原因。騷體賦多采用楚辭中“香草美人”的比喻,常沿襲楚辭的比喻。

自“賦”字形成以來,賦與詩就相互交織,相互影響。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詩賦合流的現象。但是,詩和賦畢竟是兩種文體。總的來說,大多數詩歌是為情而作文章,而傅往往是為情而作情懷。詩歌重在抒情,賦重在敘事對象。阿清詩人劉熙載說:“傅不同於詩人,因為詩中少了感情,字裏多了感情,字裏少了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