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的特點
林則徐(1785 8月30日-1850 165438+10月22日),字福,名穆,,名村老人,村老人,七十二峰老人,瓶泉老人,後期橡樹。
林則徐是嘉慶十六年(1811)的秀才。歷任翰林官、江蘇按察使、東河巡撫、江蘇巡撫、湖廣總督。道光十九年(1839),壹個欽差大臣去廣東禁煙,就派人暗訪。
這壹事件被視為第壹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索。戰爭爆發後不久,林則徐被誣陷罷官,發配新疆邊疆。道光二十五年(1845),再次投入使用,歷任陜西巡撫、陜西巡撫、雲貴巡撫,並加太子太保。
道光三十年(1850),林則徐在奉命鎮壓拜神起義時,死於潮州普寧。他被封為太子太傅,謚號“文忠”,其《林文忠公政書》等著作代代相傳。
林則徐壹生遊歷各地,在治理國家方面成績卓著。他雖在兩廣抗擊西方入侵,但對西方文化、科技和貿易持開放態度,主張學習和利用。他編纂的《泗州誌》和魏源編纂的《海誌》對清末洋務運動乃至日本明治維新都有啟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