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陶淵明
雜草無邊,白楊沙沙。
九月中旬,嚴霜把我送出了遠郊。
四面無人住,高墳雕零。
馬啼向天,風自抑郁。
幽室壹關,不在千年。
壹千年後,智者無能為力。
總是把人送走,又回到自己的家園。
親人或悲,別人也唱過。
死法是什麽?我在同壹座山上。
翻譯
茫茫曠野草黃,蕭瑟秋風搖白楊。
已經是九月中旬了。親戚把我送到遠郊安葬。
四周寂寥無人,墳高荒涼。
馬悲天,風悲蕭瑟。
墳墓已經被封閉在黑暗之中,永遠見不到黎明。
妳永遠見不到黎明,聖賢也是。
那些剛被送去參加葬禮的人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親人可能還在傷心,別人早已忘了歌唱。
我死了還能說什麽?我被困在山上了。
擴展數據:
創作背景
魏晉南北朝文學是典型的亂世文學。敏感的作家最容易在戰爭中感受到生命的短暫,生命的脆弱,命運的不可預測,命運的無常,從而形成文學的悲劇基調。從陶的詩歌來看,他不再是壹個感嘆生命短暫的小人物,而是具有了“大華”的身份和超越生死的眼光,因此他的這類詩歌有了新的面貌。
問題1:悲傷(2分)
問題1:D(2分)
詩歌欣賞壹般從內容欣賞、主題欣賞、手法欣賞三個角度進行欣賞,從而從詩歌中理解內容,實現詩歌的主題。此外,“煉詞”也是詩歌鑒賞的重點,學會欣賞詩歌語言的美。1,從“煉字”的角度講述“愁”的美;2.“腰帶”的寬度用在“腰帶越來越寬”中,反映身體的消瘦,進而表達“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