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科技速寫怎麽寫?

科技速寫怎麽寫?

所謂“科學隨筆”,是指帶有人文色彩、趣味性豐富的自然科學文章。

“科學技術”是指文章內容主要反映和總結自然科學的成就。這些文章多為前沿科技動態或邊緣學科,代表最新科研成果,反映科技發展趨勢。“小品”是指這類文章多采用文藝風格,趣味性、人文性強,如《周楠六月荔枝丹》、《沙塵暴》;第二,這類文章的內容具有科學性和普適性,不是專業知識的教科書;而且文章很短,壹千字左右。“鑒賞”是指閱讀的主要目的不僅僅是學習和掌握文章中介紹的科技知識,更重要的是理解和欣賞文章的表達思想、方法和語言運用。高考選這類文章不是考科技知識,而是考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畢竟科技小品是科技知識的介紹,文章往往會用到壹些新概念,長句多,內容集中,信息密度大,相對來說比較難懂。但是,它仍然屬於說明文的範疇。遵循閱讀說明文的壹般思路,即說明的對象、介紹的要點、說明的順序、說明的方法、修辭手法的運用、語言的特點,我們就不難得到正確的理解和評價。

首先,概述要點和對象

闡述的對象是文章的核心,確定這個核心是理解和鑒賞的關鍵。科技速寫的說明對象多為事物和事件,事件說明文的觀點壹般在文章的第壹段,或每段前面幾句,起到總結全文或整段的作用。如果把每壹段的觀點串聯起來,進行總結,就可以得到壹個整體的印象。

1.分析總結題目。

科技速寫往往以說明對象為標題,如“銅奔馬之名”、“沙塵暴”等。在閱讀正文之前,對題目做壹些分析和推測,有利於把握全文的要點。比如壹般應該說明的主要內容是“銅奔馬”的原名是什麽,正確的名稱應該是什麽,為什麽要改名,依據是什麽。推測“沙塵暴”要解釋什麽是沙塵暴,沙塵暴的成因、作用、危害和預防。帶著這些猜測去閱讀相應的原文,可以快速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觀點。如果需要增加話題,要對科技論文的主要信息進行概括,註意第壹段和第二段中的關鍵信息,對作者的觀點、態度、事例進行篩選和總結,將主要信息濃縮成簡潔的句子。

2.相應的觀點和例子。

壹篇科技論文往往包含幾種信息和觀點,引用許多例子,列出各種依據。有時在寫作中觀點和例子之間有很大的距離。這就要求我們在閱讀的時候要把例子和觀點壹壹對應起來,以例子找觀點,以觀點找依據。字數最多的例子往往能說明最重要的觀點。高考命題人往往在觀點和證據之間設問,用觀點舉例相互交叉,設置幹擾。理清觀點與例題、總觀點與分觀點,便於把握全文,為理解和鑒賞做準備,減少做題阻力。

3.確認指示代詞的意思。

常用的指示代詞如this,that,這些,那些,it,他們和this等。為了言簡意賅,作者常常用這些代詞來代替文中的各種信息、觀點、事例,根據上下文選取與代詞最接近的句子或內容,確認每個代詞的意義,明確不同代詞之間的關系,如並列、交叉、包容等。參考大多是聯系過去和未來的紐帶。如果把引用的內容代入原文,能讀到的壹般是代的內容;有時候參考文獻很多,如果妳能讀懂原文,甚至能通順理解,就要考慮最接近代詞的內容,也可以和本段的小論點對比,選擇最接近論點的內容。如果指稱的內容含有修辭手法,就要推斷修辭的具體含義。

第二,理清解釋的層次思維

壹般來說,科技論文的段落很少,但段落中的層次比較復雜。明確段落中的層次和段落之間的關系,是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和形式的必要步驟,是進壹步理解和欣賞的基礎。閱讀時,要把解釋性的觀點句、每段的小觀點、各種認知觀點、依據等勾畫出來,並做好標記。推斷句子和段落層次的關系,用雙豎線隔開。閱讀說明文,主要運用邏輯思維,可以將內容簡化、量化、列表,做到壹目了然,內容、觀點、論點壹目了然。比如《銅奔馬正名》壹文中,先給銅奔馬正名已經不盡如人意,最近更是不合適,“閆飛”這個名字最合適。觀點明確,論據充實有力,言辭雄辯,層次清晰,下文準確。再比如“沙塵暴”。文章首先提出問題,指出沙塵暴的本質、特征和作用,然後從幾個方面分析其在生態平衡中的意義,接著分析其危害的原因,列舉其危害的表現形式,最後給出建議。

第三,區分內容類別

科技速寫雖然字數少,但內容復雜,容量大,尤其是壹些關鍵段落,有時看了三四遍,還是壹無所獲。這就需要我們學會分類整理東西。

可以根據原文中明確提出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內容進行分類。如《銅人馬本正名》作者認為將其命名為“飛病銅馬”不妥,並列出了大量證據和理由。我們可以把它分為四類:①寫得太晚,有雜小說之病,不充分;(2)人是動物還是鳥,意義難以確定,不充分;(3)武威銅馬寫實,異於神話,虛實合壹,牽強附會,證據不足;(4)飛鐮銅馬指向兩件事,混淆概念,不充分。也可以根據對象或者根據提示進行分類。很多科技速寫在段落的開頭或中間都有很多或明或暗的暗示,可以作為分類的標誌。比如《沙塵暴》第三段“沙塵不僅對土壤的分布和補給起著重要作用,而且在全球水循環中也起著重要作用”,其中“土壤分布和補給”是壹個範疇,“水循環”是壹個範疇。也可以按照正反面分類。壹些比較科技的草圖,最適合從正面到負面分類。

第四,分析理解長句

科技小品多采用附加成分復雜的長句。壹句話壓縮了很多內容,比如壹件事或壹件事的時間、範圍、性質、狀態,或者用多個句子作為修飾、限制元素。這些長句往往是我們理解全文的障礙,也是命題者設置考點的地方。理解長句的壹個有效方法是劃分主謂賓定補,分解句子的內容成分,分層次,化小為大。首先提取主幹,確定主語、謂語、賓語,因為它們是句子的中心;然後確定提取狀語,註意每個狀語的位置;然後確認屬性的提取,註意屬性的順序,句子中強調的內容往往靠近中心詞。壹般長句都是由內而外或者由外而內分解。在分解句子的基礎上,抓住各個層次的意思,從而理解句子的意思。

五、靈敏準確地把握詞義

由於科技速寫內容復雜,長句多,表達要求準確,區分微妙,分寸感恰當,所以用詞的選擇和運用是精密細致的。要理解壹些單詞,要培養畫圈的習慣,提高敏感度,把握其具體含義。

1.相關詞。

常見的關聯詞有遞進、平行、假設、條件、因果、轉折等。讀書時,看到“第壹”,就要想到“第二”;當妳看到“多重條件”時,妳要找到“獨特條件”;當妳看到“所以”時,妳應該尋找原因...高考命題人往往在關聯詞的使用上設置障礙,比如把原文的充分條件說成必要條件,把因果關系說成條件關系。

2.副詞。

科技文章在表述科技成果時,往往使用“已經”、“未來”、“可能”、“可能”、“設想”等詞語,以區分已經實現的事實和尚未實現的事實,理解詞語的內涵和外延。

3.負面詞匯。

科技文本中常用來表示否定意義的詞語有“不”、“不”、“否決”、“推翻”、“無條件”、“禁止”、“取消”等。其中要註意雙重否定表示肯定的意義。如果壹個句子中有三個以上的否定,先拿出兩個否定變成肯定,再去理解整個句子的意思。還要搞清楚壹些否定詞的確切含義,比如“絕對”就是“無條件、無限制”“無條件”就是“沒有要求、沒有限制”。

4.表達相反意思的詞。

註意科技文本中壹句話的相反表達。常用詞如“減少”、“縮小”、“反比”、“截然相反”、“不同於”等。首先要詳細了解對立詞語的意思,仔細分辨壹句話中詞語的細微差別。如果兩句話表達的內容不壹樣,就要把原句寫下來,對照主謂賓的區別,比如“滿月時地球兩極的溫度上升,中緯地區的情況卻完全相反。”理解“相反”可以模仿為“滿月時中緯地區氣溫下降”

5.比喻性的詞語。

由於科技文章的意思比較抽象,為了具體,經常使用辭格或詞語的比喻意義,理解時要找到“本體”。比如在“信息高速公路是借鑒美國20世紀50年代修建的高速公路”這句話中,“信息高速公路”的含義不是“互聯的高速公路”,而是“互聯的信息網絡”。準確理解帶修辭的句子,要註意前後對比和對應的特點。

六、熟悉測試幹擾的設置方法。

1.脫離上下文。

斷章取義,即設置的選項沒有從全文的主旨中理解內容,而是偏離了主旨,提煉出幾個詞組合成壹個看似正確的理解,誤導考生做出錯誤的選擇。2.誇大範圍。

命題者往往誇大事物的範圍、作用、程度,或者任意擴大概念外延,引誘考生入圈套。

3.以偏概全。

壹概而論就是故意縮小範圍,縮小作用程度,或者任意縮小概念外延來代替整體,誤導考生。

另外,“偷換概念”、“隨意設置因果”、“推導其他思路”、“錯誤整合”都是常用的出題方法,需要我們在日常訓練中逐項熟悉,幫助我們判斷。

七、掌握壹般解題思路和步驟

1.準確把握題目要求。

要仔細分析題幹中每壹個詞的含義,如意義、解釋、作用、原因、證據、推論、主要、根本、歸屬、不歸屬等。

2.確定相應的區域。

有了對全文的整體把握,快速找到合適的區域就不難了。但有些選項涉及的信息不止壹個,考生往往只找壹個點,把其他的都扔掉了。這就需要我們樹立“多點意識”,準確找到所有對應的點。

3.分析比較原文和選項。

對選項的原文和內容文本進行仔細的分析和比較,從句型、陳述對象、句意強調、範圍和程度等方面區分異同,利用命題人常用的幹擾方法知識幫助判斷和選擇。

4.回頭看看。

初步確定選項後,再次對照stem的要求驗證選項的正確性。

任何壹種能力的形成都是在反復的實踐中培養出來的。第壹選擇是保證閱讀的“質量”,每次都是認真細致,而不是匆匆而過。每次閱讀練習後,我們都應該反思。不能只靠感覺,在很多閱讀實踐中積累感性認識,不斷領悟總結壹些規律性的東西,從而提高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