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中唐時期采用杜甫,寫樂府詩的詩人有

中唐時期采用杜甫,寫樂府詩的詩人有

古代文學史上的“新樂府”,即“新樂府”,是相對於古代樂府而言的。是指用新的題材寫時事,不再以是否過癮為標準的壹種樂府詩。新樂府詩發端於杜甫,為元結、顧況所繼承,白居易、元稹所大力提倡。中唐時期,白居易、元稹倡導了壹場以創作新樂府詩為中心的詩歌革新運動。

樂府詩的作者主要有白居易、元稹、沈李、張繼和王建。

白居易、元稹等詩人或“暗示古代題材”,或模仿杜甫“名物詩”,改良當時流行的民歌,積極從事新樂府詩的創作。白居易的《新樂府詩》50首,的《新樂府詩》10首,元稹的《田家詞》、《知府詞》,以及李派的《新樂府詩》12首,都是他們的代表作。張繼的33首樂府詩、野老歌、築城詩、賈等詩,反映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揭露了統治者對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奴役。王建在《船工歌謠》中描寫了郵船信使的悲慘生活。《田家行》和《蠶集詞》揭露了封建賦稅的殘酷。沈李曾經寫過20首關於樂府的新詩,但是已經沒有了。他的兩首詩《悲憫農民》寫道:“春種壹粟,秋收萬種。四海無閑田,農民還餓死。”“中午割完糧,汗水淌進土裏。誰知道盤子裏的中餐是硬的。”,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晚唐詩人皮日休、聶、杜荀鶴繼承了新樂府的精神。皮日休的十首詩和三首可恥的詩,聶的《公子行》,杜荀鶴的《山中寡婦》和《後會村亂》,深刻地揭露了晚唐統治者的殘暴和腐朽,以及晚唐農民戰爭前後的社會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