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世紀,《詩經》編成壹部書,收錄地方民樂160首,雅樂31首,小曲74首,祭樂40首,* * 305首,笙樂6首,樂譜失傳。產地包括陜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湖南北部。《詩經》中有反映宴飲之樂的詩句,如瀟雅·鹿鳴。有反映戰爭的詩歌,如《瀟雅六月》;著名的愛情詩如鄭風姬子;“馮偉伐譚”的諷刺現實:還有壹批反映周朝開國歷史的大型周朝皇家史詩,如《晟敏》、《鞏留》、《勉》、《易帝》、《大明》。
公元前339年正月十四日,中國詩歌史上第壹位偉人屈原誕生了。西漢末年,劉向編撰了屈原、宋玉等著作。成書《楚辭》,其中收錄了《離騷》二十三首,《九首》(11)、《田文》九章(9)和《招魂》。其中,《離騷》以忠君愛國為主題,以香草美人為象征,反復生成纏綿悱惻的悲憤,塑造了忠貞高尚的英雄形象。
詩意
屈原的詩歌開創了新的詩風,直接影響了漢賦的產生。並大量使用楚方言,如“些、才、羌、爭、誓、誓、誓”,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楚辭突出了浪漫主義精神,影響了後來的詩人如李白、李賀和韓愈。香草美人的象征傳統由來已久,其影響壹直延伸到清代的《聊齋誌異》。
繼《詩經》和《楚辭》之後,漢代樂府詩出現在詩壇,西漢樂府機關和東漢黃門宣傳部收藏。樂府詩擅長敘事,郎講述美女抗暴,桑講述羅敷不服太守,邢講述妻子為遊子縫制衣服,引起丈夫猜忌,名篇《孔雀東南飛》講述了壹個悲情的愛情悲劇。詩人的筆觸深入到各自的階層,合在壹起充分反映了整個社會的真實面貌,既有對財富的規勸,也有對苦難的同情。漢代樂府詩實現了從四言詩到雜言五言詩的過渡。
東漢時期,出現了文人集團創作的詩歌。五言詩取代了傳統的四言詩,甚至產生了完整的七言詩。東漢現存最早的文人詩是班固的《詠史詩》,他的《竹扇詩》是壹首早期完整的七言律詩。最著名的文人詩是《古詩十九首》,沒有留下作者的名字。講的是對女性的漂泊和牽掛,所以懷舊和愛情融為壹體。同時涉及很多人生哲學,討論永恒與短暫,人的心態與生命周期,悲喜。文人的詩歌善於抒情,語言完美而珍貴,直接影響了曹植和陶淵明。
從東漢末年建安時期到曹魏初期,三曹七子同時出。耿直悲涼的曹操,婉約婉約的曹丕,既是父親又是兄弟的曹植,以“建安七子”為翅膀,完成了樂府民歌向文人詩的最終轉化,開辟了五言詩的康莊大道。著名的有曹操的《短歌行》、曹丕的《百良風情艷歌》、曹植的《白馬王彪》和《白馬篇》。曹植是建安最受推崇的詩人,因為他的文采絢爛,對五言詩的發展影響很大,而他不幸的人生經歷又引起了後世文人的景仰。
白雲
“建安體”是建安文學,尤其是五言詩中壹種鮮明而富有朝氣的文風。基於作家慷慨的思想感情,形成了誌深、綱闊、悲涼、慷慨的特點。鮮明的個性和時代特征,成為建安詩風的獨特魅力。
曹魏末年前期,司馬掌權,壹批人不滿司馬的統治,隱居山林。以阮籍、嵇康為首的七人,被稱為“竹林七賢”。阮籍的代表作是《詠懷詩八十二首》,這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第壹首詠懷詩。詩中充滿了孤獨和苦悶,但在政治的壓力下,他不敢發聲,靠隱喻和象征來寄托雙臂。嵇康的詩歌成就最高的是四個字,追求自然,超越獨立。總的來說,鄭氏的詩風變化成了壹首主題久遠、寄托深刻的詩,體現了獨特的藝術觀。
司馬燕代魏稱帝,建立了西晉王朝。西晉詩壇的藝術特色被稱為“太康詩風”,其特點是註重形式、描寫繁復、修辭華麗、詩風復雜。陸機仿古詩是華麗藻飾的代表作。太康詩風的代表人物有張(張燮、張載、)、二陸(陸機、)、(和彭妮叔叔)。他們詩歌中對山水元素的描寫大大增加,這是謝靈運、謝朓等山水詩人的先聲。同時,左思以其八首詠史詩,開創了詠史之路,成為後世詩人效仿的榜樣。
東晉建立壹百年後,詩壇被玄言詩占領,詩歌藝術發展中斷。直到中國詩歌史上第二位偉人陶淵明的出現,這條線索才被重新接上。他的詩歌源於《古詩十九首》,受到阮籍遺風的影響。魏晉詩歌乃至中國古代詩歌的原始風格在他手中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他成為終結壹代詩風的大師的裏程碑。他創作了《歸園》《飲酒》等田園詩,寫出了耕讀人生的感悟,用平實質樸的語言表達了對人生的哲學思考。陶淵明是魏晉風流生活的代表人物,追求生活的藝術性。他也是中國文人的精神歸宿之壹,為後世文人構築了精神家園。
東晉被宋朝取代,然後宋、齊、梁、陳交替,四朝偏江南。南方優美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經濟條件,使南朝民歌呈現出優美纏綿的風格。代表作是長詩《西周曲》,四韻變,韻委婉。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族人民創造的文化成果,《智利歌》氣勢磅礴,氣勢磅礴,是千古絕唱;代表作《木蘭詩》清新蒼勁,寫的是壹個女英雄的豪氣。
謝彬彬淩雲在南朝和宋代,文人的詩風發生了變化。他創作山水詩,特點是清新,註重描寫和刻畫對象。但由於仔細考慮,它們又是極其美麗的,如“池裏上樓”。他是新壹代詩風的開創者,影響了南朝整整壹代詩風。齊、梁、陳時期是新體詩形成和發展的時期,新體詩的特點是註重音律和雙重性。沈約等人創立了音韻嚴謹的“永明體”,規定了四聲八病,主張詩歌講究音韻美。以詩人謝朓為代表的“永明體”續寫山水詩,避大榭之晦澀,情景交融,深刻含蓄,講究永明氣質,基調流暢和諧。蕭、蕭炎、蕭統是齊梁時期形成的三個文學群體,他們的詩歌以宮體艷情詩為主。但是,南方詩人庾信留在了北方,把南方的文風帶到了北方。同時,他自己的詩風也集合了南北之長,窮南北者勝。南方之美與北方之強的結合,為唐代新詩風的形成做了必要的準備。
唐詩是中國詩歌的象征。初唐四大家和初唐詩人在永明體的基礎上創造了壹種新的詩體——律詩,五種律詩最終由宋和沈全啟定型。盛唐,國家強盛,中國詩歌史上第三位偉人李白走上詩壇。他以絕世的才華,豪放飄逸的氣質,寫出了《蜀道難》《入酒》等行雲流水,變幻莫測,充滿骨氣,不著痕跡,深刻雋永的詩篇。邊塞詩人高適和岑參的《葛炎行》、《西遊記》,使邊塞生活壯麗、豪邁、慷慨。田園詩人王維、孟浩然把山水田園的寧靜與美好表現為美麗與空靈。
浙江大學詩歌
公元775年,安史之亂爆發。杜甫,中國詩歌史上的第四位偉人,用驚天動地的歌聲書寫了戰爭中人類的災難。《三官》、《三別》將深沈的抒情融入敘事,是詩歌表達方式的壹次重大變革,標誌著盛唐向中唐詩風的轉變。杜甫是壹個承前啟後的人物,他的命運導致了中唐時期的元稹和白居易。韓愈、孟郊、李賀、苦詩派,開奇言怪語;李商隱的七律始於晚唐,成為後世的典範。
中唐時期,白居易有悲涼的《長恨歌》《琵琶行》,韓愈有殘酷慷慨的《鹿魂石鼓山火歌》,引領了中唐詩歌的高潮。但到了晚唐,詩風又發生了變化,杜牧的史詩註入了深厚的歷史情感。李商隱的《備帖》(七律)陰郁,是杜甫獨有的,而他的《錦瑟》、《無題》等晦澀的詩歌則深入精神世界,形成了憂郁多彩的風格,成為唐代最後壹位詩人。
中唐詩歌是盛唐詩歌的延續。這壹時期的作品主要是描寫社會動蕩和人民苦難的。白居易是中唐時期最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繼承和發展了《詩經》和漢樂府的現實主義傳統,在文學理論和創作上掀起了現實主義詩歌的高潮,即新樂府運動。元稹、張繼、王建都是這場運動中的重要詩人。元稹(779-831)的主要作品有19古樂府和12新樂府。元詩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與白居易的詩非常接近,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語言通俗易懂,這是由於它們的文學觀的壹致性。張繼和王建雖然沒有明確的文學主張,但他們以豐富的創作成為新樂府運動的中堅力量。同情農民疾苦是張繼樂府詩,尤其是野老歌的主題。雖然與上述人士風格極為相似的沈李詩歌並不多,但兩首《為農之仁》卻為他贏得了廣泛的讀者。
在新樂府運動之外,這壹時期還出現了另壹派詩人,即韓愈、孟郊、李賀等人。他們的詩歌藝術不同於白居易,獨樹壹幟。韓愈(768-824)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擅長寫詩,將新的語言風格和技巧帶入詩歌世界,拓展了詩歌表達的領域,但同時也帶來了寫詩的風氣,講求才學,追求冒險和奇詭。孟郊(751-814)和賈島(779-843)都是以“苦吟”著稱的,他們* * *的特點是追求冒險和苦思。劉禹錫(772-842)是壹位熱衷於創作民歌的詩人。他的許多關於支竹的詩描述了事實,很受人們的歡迎。此外,他的詩和絕句也很有名。柳宗元的詩(773-819)和他的散文壹樣,表達了個人的悲痛和抑郁。他的山水詩委婉簡練,處處顯示出他高尚的人格,如江雪,壹直為人們所傳誦。李賀(790-816)在形象、意境、比喻等方面都沒有走前人的路,在中唐詩風中獨樹壹幟,開辟了壹個奇異崛起、幽美悲涼的浪漫主義新世界。蘇小小的《墓》和《天上的夢》都是充分體現他獨特風格的作品。
晚唐詩歌具有濃厚的感傷氣息,代表詩人有杜牧、李商隱。杜牧(803-852)以七言絕句著稱,其代表作有《江南春》、《山行》、《伯秦淮》、《郭華清宮》。這些詩在優美的文字和生動的畫面中顯示出英俊的才華。李商隱(813-858)擅長愛情詩。杜甫,他的七律學,典故精妙,對仗工整,很有代表性,比如馬嵬。他的七言絕句也很有技巧,其中《雨夜給北方朋友的筆記》和《嫦娥奔月》都是名篇。
晚唐出現了壹批繼承中唐新樂府精神的現實主義詩人。代表人物有皮日休、聶、杜荀鶴。他們的詩鋒芒畢露,直指時代之弊。
詩歌沒有像唐代那樣發展輝煌,但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即減少抒情成分,增加敘事和議論成分,強調描寫,廣泛使用散文句法,使詩歌與音樂疏離。
蘇軾和黃庭堅(1045-1105)的詩最能體現宋代的特色。黃庭堅詩歌風格奇特突兀,影響了當時的蘇軾。他和陳師道壹起開創了宋代最有影響的“江西詩派”。宋初的梅(1002-1060)和(1008-1048)並稱為“蘇梅”,奠定了宋詩的基礎。歐陽修和王安石(1021-1086)的詩,起到了很大的掃除昆西風的作用。南宋時期,國難深重,詩歌中往往充滿了憂郁和憤怒。陸遊是這個時代的代表人物。同時,以“田園詩”著稱的範成大(1126-1193)和楊萬裏(11206)是自覺的。文天祥(1236-1282)是南宋末代大詩人,其代表作《郭楊》高揚寧死不屈的民族精神。
詞發源於唐,盛於宋。文(812-870)是晚唐時期第壹位專職詞人。他詞藻華麗,寫女性的離別和相思之情,被後人稱為“花間派”。南唐皇後李煜(937-978)在詞的發展史上占有很高的歷史地位。後期,他在詞的藝術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於美人和浪淘沙用恰當的比喻來形象化他的感情,他的語言接近口語,但他用得很美。
像嚴舒(991-1055)和宋初的歐陽修等詩人都有優秀的作品,但他們仍然受到花間派的影響。到了柳永,他開始創作長期的慢詞,從此詞的尺度有了明顯的變化。到了蘇軾的到來,詞的主題得到了進壹步的發展,懷古傷今的內容進入了他的詞中。與蘇軾同時代的秦觀(1049-1100)、周邦彥(1056-1121)也都是優秀的詩人。秦觀的代表作有《浣溪沙》、《踩沙》、《鵲橋仙》等,擅長寫短篇小說,通過抒情的景物書寫傳達悲涼之情。周邦彥不僅擅長寫詞,還擅長作曲。他創作了許多新曲,為詞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受柳永的影響,他的詞旋律嚴謹,適於傳唱,用詞講究,描寫細致。代表作有《穿越秦樓》、《漫方婷》、《勇士蘭陵》、《六醜》等。女詞人李清照以其獨特的風格在宋代詞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南宋初年,面對國破家亡的危機,詩歌大多表達了作家的愛國情懷。辛棄疾是著名的愛國詩人,是這壹時期的代表人物。受辛詞的影響,陳亮、劉過、劉克莊、劉辰翁等人形成了南宋中期以後最強大的愛國詞派。
南宋末年詩人姜夔(約1155-1235)最為著名。姜詞多為詠物之作。在他的詞作品中,多為人生經歷的漂泊和愛情的失意而慨嘆,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長亭慢怨》。他的詞沿襲了周邦彥的道路,講究修辭和音律,但內容並不充實。
詞在南宋達到頂峰,散曲在元代盛行,詩歌卻退居二線。
穿越零的海洋
明代詩歌在模仿與反模仿的反復中前行,沒有出現傑出的作品和詩人。
清代詩歌流派眾多,但大部分作家都沒有擺脫古體、形式主義的那壹套,很難超越前人。清末龔自珍(1792-1841)打破了清中葉以來詩壇的沈寂,以其先進的思想走在了現代文學史上的前列。他的詩歌往往關註社會、歷史和政治觀點,以揭露現實,使詩歌成為現實社會的批判工具。後來的黃遵憲(1848-1905)、康有為(1858-1927)、梁啟超(1873-1929)等新詩派甚至直接取詩。
在五四文學革命中,中國現代文學誕生了。1917年,胡適(1879-1942)在《新青年》上首次發表白話詩八首,提出“詩風大解放”的主張,提倡不正式、平長的“胡適之式”詩歌。在新詩誕生的過程中,劉半農、劉大白、康、俞平伯是主要作家。通過他們的努力,新詩形成了不拘泥於音韻、雕琢、典雅、質樸、白話的基本* * *性質。最早出版的新詩集有:胡適的《試集》、俞平伯的《冬夜》、康的《草》、郭沫若的《女神》。
在新詩創作中,愛情詩領域是湖畔詩社詩歌中最引人註目的,有應秀仁(1900-1933)、潘墨花(1902-1934)、馮雪峰(1903-65438)。他們的詩中描寫的愛情是豪放的、裸露的,其中表現出來的單純的美是最打動人的地方。
寫自由詩的馮至(1905-1994)也是壹位有成就的詩人。他的詩不僅是關於愛情的,也是關於親情和友情的。出版的詩集有《昨日之歌》、《北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