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是漢代最具特色的文體,漢代大多數作家都致力於這壹文體的創作。賦可以說是漢代文學的代表。
賦早在戰國時期就出現了,最早寫賦的應該是荀子。據《漢書》記載,荀子寫詩10首,現存詩五首,包括李、支、雲。西漢初年的賦家繼承了楚辭的風格,創造了騷體賦。其中最成功的應該是賈誼和梅成。賈誼有四部作品保存完整,最有代表性的是《吊屈原賦》和《鵬鳥賦》。
“悼屈”是通過悼念屈原來表達內心的憤慨。作品抒發了自己天賦不足的真情實感,為騷體賦增添了新的內容。《鵬鳥賦》是壹篇以與鵬鳥對話為假設展開的文章,重點講述了如何用老莊的思想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很有那個時代的代表性。梅城是繼賈誼之後的又壹位著名作詞人。其流傳至今的作品《七毛》,用精巧誇張的手法來表現感情,結構宏偉,氣勢非凡。它的出現標誌著漢代三體大夫的正式形成。西漢初年至東漢中期,是漢賦發展的高峰。《漢書·文藝誌》記載漢賦900余篇,作者60余人。司馬相如是漢代大賦的創始人和最有成就的作家。《文選》中的《子虛》和《上林》是他的代表作。這壹時期的其他作家還有東方朔、高美、王勃等人。東漢末年,漢賦的思想內容和體系開始發生變化。這壹時期的代表人物是張衡。他最具代表性的賦作是《二井賦》和《歸田賦》。
從文學發展史來看,西漢辭賦的繁榮促進了中國文學觀念的形成,開始區分文學與學問,對文學的基本特征有了壹定的認識,使文學觀念逐漸清晰明確。
2.散文
秦漢時期,散文有所發展。因為秦朝實行的是毀滅文化的政策,所以有“秦朝不識字”的說法。
西漢時期,散文發展進入輝煌時期,這壹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是司馬遷的《史記》和班固的《漢書》。《史記》是中國第壹部紀傳體通史,其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作為傳記文學的經典之作,《史記》在中國司馬遷肖像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漢書》是中國第壹部紀傳體史書,也是班固最喜歡的作品。其敘事簡潔明了,結構嚴謹,反映了漢代史傳文的發展變化,把散文的發展推向了壹個新的高度。
3.詩意
漢代詩歌是在《詩經》、《楚辭》和秦漢民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內容來源於民歌和文人創作。漢代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詩歌,屬於兩漢樂府民歌和東漢末年無名氏的五言古詩。
秦末漢初最流行的楚音短歌是項羽的《蓋夏歌》和劉邦的《大風歌》。這壹時期,楚辭成為帝王、貴族和文人雅士抒發情感的流行詩體,留下了許多作品,如《秋風詞》、《贊子歌》、《天馬歌》等。
今天漢代的樂府民謠,多是東漢時期的作品。敘事手法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壹般用於揭露現實生活中的黑暗和苦難。東漢樂府最著名的作品是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它標誌著民歌藝術發展到高度成熟的階段,開創了古代敘事詩的優良傳統。
漢代詩歌繼承和發展了《詩經》和《楚辭》的傳統風格,反映了漢代的社會生活和階級矛盾,表達了人們的思想和願望。
漢代詩歌大多保存在《史記》、《漢書》、《後漢書》等史書中,其中樂府歌曲多見於《宋·舒悅誌》和《樂府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