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為什麽古人寫送別時總喜歡用“柳”這個意象?

為什麽古人寫送別時總喜歡用“柳”這個意象?

送別詩是古代詩歌中壹種重要的詩體。在這些送別作品中,“柳”是壹個非常重要的意象,關於折柳送別的詩詞數不勝數。可以追溯到《詩經·采薇》:“我曾去,柳依依;今天想起來,下雨了。”詩人如此熱衷於以柳寫離愁,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壹個原因是“柳”和“劉”諧音,詩人用這個雙關語來表達對人的不舍和念念不忘,這也是我們最常見的解釋。如王之渙《送別》詩曰:“柳為東風樹,綠夾禦河。最近壹直在使勁爬,應該是分開了。”鄭谷《送別淮上友人》:“揚子江頭楊,與憂殺人渡江。幾個風笛晚離亭,妳去瀟湘,我去秦。”等等。

第二個原因是柳樹的生命力很強,“有心栽花不開,無心栽柳成蔭。”正如清代楚人在《鑒軒廣記》中提出:“送別者無他枝可折,必在柳。不方便金亭亭,也不方便人們像樹離土壹樣到故鄉去,希望它處處平安,就像壹棵柳樹在什麽地方都能活下去,所以祝他們耳朵好。”柳條插土就活,插在哪裏就活在哪裏,每年插在哪裏,到處都是樹蔭。所以,折柳送別,也寓意著希望離開的人能從此幸福地生活,在異鄉頑強地生活。

第三個原因是表達詩人對即將遠行的人們的美好祝願。北魏賈思勰的《齊·姚敏書》中記載:“正月柳枝取屋,鬼不入屋。”古人視柳樹為辟邪之物,行人帶在身邊,使鬼怪望而生畏,以保旅途平安。

由此可見,並不是詩人隨心所欲,而是古代社會人們淳樸深情的外在表現。其中融合了詩人對離開人的強烈不舍、向往和祝福,頗具浪漫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