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老師教學評價1
昨天已經過去,只能留給歷史教學的記憶和反思。未來還沒有到來,我們只有希望。今天是最現實的,要把握當下。
我們應該非常重視歷史的學習,因為歷史是壹面鏡子,我們可以從中總結出很多經驗,這樣我們就可以少走壹些彎路。
關於歷史要做好三件事,上課做好,復習做好,考試做好。要上好每壹節課,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集中學生的註意力,這樣每節課都能很有效率,學生也能得到最大的收獲。更好地改進我們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吸引學生的註意力。做好復習,學習很重要,但做好復習更重要。復習不是簡單的背誦,而是對學生的深刻理解。然後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這樣更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運用。這是復習的根本目的。做好考試。考試不僅僅是月考,期中和期末考試,還有課堂上的壹些小測驗。
這樣更有利於學生鞏固基礎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做好前三項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是,要更好地走進學生,了解和解決學生學習歷史遇到的困難,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歷史教學的重要任務是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這有利於他們未來的發展。搞好課堂效率,提高復習效果,實現考試的真正目的,努力提高學生的歷史成績。我們老師要不懈努力!
歷史教師教學評價2
歷史教學作為壹門語言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即運用語言的潛能,因此其課堂教學具有不同於其他課程的特點。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根據中學課本的安排,我突出了這種潛能的培養,采用了導學案模式,強調師生雙向應用,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歷史課堂教學應體現這壹特點,註重運用,樹立“大歷史教學觀”,真正落實有效教學的目的和要求。
首先是教師觀念的轉變。歷史教師首先要轉變的觀念是,歷史教學不是語言知識的教學,而是語言技能的教學。過去,由於考試指揮棒的影響,歷史教師過分強調歷史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分析。中學歷史教科書的改革為教師觀念的轉變奠定了基礎。但傳統考試的“余暉”還在,考試依然是教學的指揮棒。作為壹名歷史老師,妳應該知道如何在這兩點之間找到平衡點。令人欣慰的是,中學歷史教學大綱及時調整,明確規定降低語法試題難度,減少知識的客觀題,註重培養學生的言語潛能,運用言語學習中學語文。
教師觀念轉變的第二個方面是:從以本為本到以用為本。歷史是壹種發展中的語言,現代科技的發展為其註入了新鮮血液。歷史教科書只是學生學習歷史的基礎和媒介。學生要想學好歷史,必須融入歷史的海洋,跟上歷史發展的步伐。所以我經常在教材的基礎上隨時把生動的歷史輸入到教學中,讓學生感受歷史,用歷史表達思想。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單壹呆板的教學方法很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不能體現語言的生動性,而多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不同的興奮感,抑制大腦疲勞。計算機輔助教學拓寬了教學方法的應用。無論哪種教學方法,其基本出發點都是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應該是壹所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天堂。課堂教學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歷史學習的特點決定了討論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特殊效益。歷史課的討論方式應該有更廣泛的信息和更自由的民主氛圍,既能討論本課的問題,又能結合歷史發表自己的見解,討論國內外的是非。討論課是為了測試老師對全班的帶動潛力。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經常會有學生在討論課上不使用歷史,或者說壹些與這節課無關的話題,這就需要老師不斷督促。
在今年的教學活動中,我覺得最大的難點是如何維護課堂紀律,如何讓教學活動在簡單民主的氛圍中進行。到底作為老師,應該用什麽樣的態度對待學生?在老師做不到體罰的情況下,還可以采取哪些方式教育學生,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這些都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歷史教師教學評價3頁
新課程以來,廣大歷史教師圍繞新理念、新課程標準組織教學,歷史課堂出現了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從形式上來看,40分鐘的課堂裏,笑聲和高潮經常反復。看來我們的歷史課堂已經進入了新課程的最佳狀態。但如果仔細審視和研究當前的歷史課堂教學,我認為對新課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膚淺的,突出的表現就是重現象輕本質、重形式輕實質,造成了課堂的虛假繁榮。其次,分析了歷史課堂實踐中的壹些教學行為。
第壹,在實現三維目標的過程中,不能忽視“知識”目標。
新課程改革反對無視學生的感受、體驗和需求,把學生當作知識容器的思想。但它並不排斥知識本身。相反,改革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基礎歷史知識包括重要史實和基本歷史線索。教師花費大量精力在如何使教學形式多樣、手段先進、方法靈活上,註重學生在課堂上的體驗和感悟。但他們在知識目標的教學上往往是抓皮毛,似乎強調基礎知識偏離了課程改革的初衷,不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例如,在設計“春秋戰國之爭”這壹課時,課前安排學生以他們喜歡的形式來表達“在篝火中扮演諸侯”、“減少廚房”等歷史故事,以及“與鮑的友誼”、“退三家”、“城濮之戰”、“圍魏救趙”等成語。課堂上,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動畫、漫畫、劇本等進行交流。形式很活潑,學生很感興趣。但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掌握、理解了多少史實呢?只懂這些故事?這個時期有什麽特點?齊桓公和晉文公成功的原因是什麽?本該在師生活動中解決的知識卻化為烏有。知識是學生發展的基礎、支撐、載體和翅膀。學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歷史線索和具體的歷史知識,才能形成歷史學習的初始潛能,真正學會學習,產生愛國情懷。
正義感和社會責任感
以及正確的人生態度、生活態度和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因此,要真正實現歷史新課程的培養目標,不僅要貶低知識的地位,而且要進壹步強化知識的作用。在教學活動中,師生的教學過程應該是壹個再創造的過程。通過師生的活動,最大限度地豐富和充實課本設計的歷史基礎知識框架,使書面知識“活”起來。能否做到這壹點,直接關系到歷史知識的質量和水平,進而關系到三維目標能否有效實現。
第二,實現課堂教學形式的多樣化,不能走“形式”
歷史課程標準提倡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給學生創造壹個有趣的學習歷史的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教師們用心探索了多種教學形式,改變了過去嚴格按照教學過程循序漸進地教學的局面,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課堂討論、組織辯論、編輯歷史劇、舉辦歷史知識競賽、成語接力賽、虛擬拍賣等都是老師們常用的教學形式。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可以直接參與教學,師生、生生相互配合完成教學任務。
但是,作為壹種教學形式,有些活動只是壹種點綴。比如歷史劇,是學生很喜歡的壹種形式,但就是老師在設計這些活動,指導學生剪輯和表演的時候,沒有充分思考自己想要達到什麽目的,學生能從中學到什麽。有時學生在表演過程中歡聲笑語,信息簡單,形式單壹。表演結束後,我們進入下壹階段。至於劇的主題,我們不知道是什麽。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再比如,討論幾乎是老師每節課都要采用的教學形式,但有些問題根本不討論。
另壹類問題,如“有哪些鞏固秦國統壹的措施”,可以找到答案。只要給學生時間看書,就能總結出來。討論確實是多余的。不僅不能打開學生的思維,還會引發紛爭,火花進進出出,久而久之,還會摧毀學生的思考熱情。所以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都要從教學和學生的需要出發,不能為了創設情境而創設情境。追求表面的形式,會遠離新課程的要求。
歷史教師教學評價4頁
有了反思,失敗可以成為成功的基石,逆境可以成為人類進步的動力,良好的環境可以為人類成長提供營養。沒有反思,失敗會擊倒人,逆境會讓人沈淪,好的環境會讓人得過且過。因為有反思,無論什麽情況,我們都不會失去目標,不會進步。因此,對本學期教學的幾點思考如下:
1,講歷史人物的趣事
歷史人物的趣聞軼事,大部分同學都不知道或者知之甚少,而且很感興趣。教師在課堂上適當佩戴這些資料,可以吸引學生的註意力,活躍課堂氣氛,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的歷史知識。比如我在講新文化運動(三種文化必修課)的時候,提到了晚清的壹個古怪天才辜鴻銘,我介紹了他為中國封建社會壹夫多妻制辯護的著名言論:中國的男人像茶壺,女人像茶杯。世界上只有壹個茶壺配幾個茶杯,同學們聽了都忍不住笑了。這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進壹步理解了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並蓄”的辦學思想。
2.用公式記憶歷史知識。
很多歷史知識很枯燥,很難記。老師不妨編壹些形象生動的公式幫助學生記憶,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中準確掌握知識,永不遺忘。我在教《天津條約》(政治禮貌必修課)教材的時候,給學生介紹了兩個助記法。《天津條約》的數據可以記為:大臣去北京丟臉,新開十口。長江港口的自主航行破壞了內河航行權。去大陸傳教,巨額賠償是樂事。十個通商口岸記憶法:壹天內再開十個左右的口岸,分別是長江南城、九漢。沿海營煙加汕頭,島上還有瓊臺燈。學生在會心的微笑中記住了這個知識點。這樣壹個重點難點知識點就這樣解決了。另外,中日《馬關條約》的數據可以編成壹廠兩億三島四口。等等,不勝枚舉。
3.采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是當今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多媒體教學,人物、表格、圖片、實物、漫畫、電影等都可以生動地展示出來。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識,還能讓歷史看得見、摸得著、摸得著,從而變得生動有趣,從而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和課堂教學質量。
4.建立壹個討論環節
對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評價是主觀的,往往會有不同的看法。這時,教師可以適當組織學生討論壹個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甚至可以不拘泥於教材的表述,既能構成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又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講太平天國運動(政治禮貌必修課)的時候,提出了壹個問題:如果太平天國運動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果會是什麽?這個問題壹提出,就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幾分鐘後,很多同學主動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說要建立農民階級控制的政權,有的說要建立工農聯合專政的政權,有的說還是要建立地主階級的政權.....最後我做了壹個結論:由於農民階級的階級局限性,革命勝利後的農民領袖會像歷史上其他農民起義領袖壹樣,成為封建地主階級的代理人,仍然建立地主階級的政權。
我要感謝學生們。是學生們的評價激勵著我,鞭策著我,鞭策著我奮進,鞭策著我在教改的道路上往前走壹步。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反思,俗話說:
在修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會忽上忽下!
歷史教師教學評價5頁
第壹,註重教學經驗的積累,提高教學水平
本人從1998開始從事高三歷史教學工作。之所以有點經驗,是因為對教材比較熟悉。教久了,自然有壹些體會和感受。這幾年的教學實踐,基本上能抓住教材的重點和難點,讓我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知識。
二、抓常規教學,認真搞好每壹節課,努力提高課堂效率。
這是對教師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對教師的最高要求。每節課都要認真備課,要把教材、教學參考書、教輔書都翻壹遍,力爭把老師理解最多的知識,教材中包含的所有重點,知識點的重點、難點、相關點都準備好,有條不紊地教給學生。抓住課堂教學的主陣地,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意向,必須抓住課堂40分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第三,做好學生知識點的海關檢查,及時反饋,做到平時有成績。
上好課,註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還要對學生的知識及時反饋,把關檢查,每節課前,教師都會對學生的舊知識進行復習提問,這不僅檢查了學生以前的知識,還起到了新舊知識之間的銜接作用。可謂壹舉兩得。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溫故而知新”。
第四,加強對招考、新課改等信息的收集和加工,關註招考命題動向,在平時課堂中滲透招考意識。
初三的教學工作就是直接應對入學考試。作為壹名初中老師,不能只盯著現在,關起門來,不去學習了解新的信息。因此,教師要多瀏覽最新的教學參考資料和雜誌,多關註有關中考的信息,以便更好地把握中考動向,努力在平時的教學中滲透中考意識,教給學生壹些基本的做題技巧和方法。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抓住時機,培養學生的綜合潛能,做到平步青雲,形成習慣。
五、教給學生壹些學習方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工作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平時的教學中,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教給學生壹些學習方法,比如概括、歸納、比較、決策等方面的綜合潛能,讓學生養成勤於復習舊知識、善於總結歸納、解題清晰規範等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些都是畢業生必備的技能。老師壹般都是訓練有素的,所以考試的時候不會顧此失彼。
最後我以荷蘭著名繪畫大師梵高的名言結尾:“相信我,在藝術的問題上,下面這句話是最好的辦法。我寧願不厭其煩地認真研究,也不願投機取巧,嘩眾取寵。”
我上過壹門課,名為《輝煌的隋唐文化(二)》——有著永恒光輝的文學藝術。這節課是按照備課中的教學設計進行的。通過創設情境,引出本節課的學習主題,再通過啟發、探究達到學習目標,最後拓展思維,檢驗標準。反思這壹課,我覺得最大的遺憾是學生的學習情緒從高漲到平靜,最後到低落。
起初,我通過壹個視聽材料引出了這節課的主題。在談到第壹個問題“詩歌的黃金時代”時,我問了壹個問題“妳對唐代詩人有哪些了解?”學生們興高采烈,爭相回答“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然後我讓他們分別欣賞了三位重點詩人的圖片和介紹,並以比賽的形式開展了背詩和畫中找詩的活動。同學們上課參與得非常專心,踴躍舉手。在談到第二個問題“散文的精彩”時,我要求學生閱讀課本,回答事先準備好的問題。學生們立刻開始平靜地閱讀這本書,並用書中的話回答問題。沒有歡快的表情,沒有爭論,沒有疑問,空氣似乎凝固了。
靜靜思考,我覺得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我組織教學活動的出發點有偏差:只想著“我應該怎麽教”,而忽略了“學生想怎麽學”。上課完全按照備課時的默認進行。雖然我在備課的時候也會考慮學生的因素,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並沒有給學生的自主活動留有余地。我只是把學生當成我預先編好的程序裏的對講機,老師和學生就像“打乒乓球”當我和教研組的負責人和其他老師交流時,他們提醒我,妳沒有讓學生在思維最活躍的時候沿著自己的思路前進,也就是妳沒有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知識到未知的知識談論自己,妳沒有給他們獨立閱讀、思考和提問的時間,所以學生的情緒壹落千丈。大家說的話讓我更加清楚這壹課的失敗。
課堂教學要給學生活動留有余地,在具體教學中要時刻把握“學生想怎麽學”。學生的思維不能被自己的問題牽著鼻子走,學生根本沒有自我思考活動的空間。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賦予學生“服務的權利”,通過學生的自學、提問、辯論,完成學習目標。學生在這種開放、輕松的環境中也非常積極、周到,提出壹些教學設計之外的問題,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這壹次不成功的歷史課讓我意識到,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中,我們真的應該轉變師生角色:如果我是學生,我想怎麽學,我想理解什麽問題而不是想著怎麽教,按照老師的預設自己問,學生能回答老師的問題就是完成了學習任務。我認為造成這種偏差的原因是我的教學理念脫離了教學實踐。雖然在教學設計中考慮了學生的因素,但在實際教學中卻不自覺地陷入了“老套”的以老師為中心的做法。這也是我以後要非常註意改正的地方,就是把新課程的理念落實到教學實踐中,而不是僅僅掛在嘴上。
通過這壹課,我領悟到壹個道理:只有當老師在課堂上停止講述,學生才能真正思考,只有在教學中給學生壹塊空間,學生才能前進,才能發現自己。
歷史教師教學評價報告相關文章:
★反思歷史教師的教學課堂
★總結歷史老師教學工作的範文
★學校歷史教師的教學反思
★總結初中歷史教師教學工作的優秀範文。
★歷史教師教學工作總結與選擇
★歷史教師的5條教學經驗(2)
★歷史教師教學工作個人總結
★2020年初中歷史教師工作總結
★對九年級歷史老師教學的反思
★歷史教師個人作品精選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