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新體詩的概念:
永明是南朝齊武帝的稱號。永明體又叫“新體詩”,要求嚴格四聲八病,強調聲韻格律。這種詩風的出現,對糾正晉宋以來文人詩歌語言的弊端,使創作轉向清新流暢起到了壹定的作用。它對“現代詩”的形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二、新詩的歷史地位:
在“永明體”之前,“古體詩”又稱“古體詩”、“古風”,流行於詩壇。每句有四字、五字、六字、七字、雜字,偶字、韻字自由使用。唐代以後,形成了格律詩和絕句,稱為“近體詩”、“近體詩”。
這與“古體詩”形成對比,在句數、字數、層次、押韻上都有嚴格的規定。這種“現代詩”的雛形是“新詩”,即“永明詩”。“永明體”的出現,標誌著古體詩暫時告壹段落,預示著“現代體詩”即將出現。
因此,即使後人對“永明體”詩有這樣或那樣的批評,也應該肯定“永明體”詩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並給予應有的評價。
新詩的特點和代表詩人
壹、新體詩的特點:
1,講究節奏,押韻已經相當考究了,其主要表現就是大部分人押韻,押韻非常嚴格。至於韻腳,很多都接近唐朝。
2.詩的篇幅大大縮短,句式逐漸定型,以五言四句、五言八句為主,也有五言十句的。
3.註意寫作技巧,排比,對仗。法律和句子大量出現,壹些典故自然融入詩歌。
4.擺脫劉宋時期元嘉體詩的刻板風格,追求圓潤易懂的詩風。
5.註意詩的開頭和結尾的整體性,構思的巧妙性,追求詩的意境,寫景和抒情的有機結合。
二、新詩派的代表詩人:
、陳、條、瑯琊用氣推易、汝勇善解音韻,等等。均用宮商,四聲平上,不可增減,世稱“永明體”。
除上述三人外,範蠡、等人也寫了不少好詩,其詩風接近謝、沈。何遜、吳筠、劉蕓、劉曉卓,這些在梁朝才成名的人,也分別結了婚。
何遜的詩風也接近謝朓,吳筠更古雅,更有特色。竟陵八友之壹、後來成為梁朝開國皇帝的蕭炎也寫了壹些優美易讀的詩,但他並不認同“四聲八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