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韻格式
從韻腳本身的格式來說,可以分為音程韻和排比韻兩種。
這個其實很好理解。每壹句押韻都是我們最常見的偶句押韻。比如:
山煙裊裊,漸漸彌漫天空。
星漢隱約看出來了,他認為林低人壹等。
這裏的單數句不押韻,偶數句押韻,是每隔壹句的押韻。而且每壹個韻都是押韻的,比如杜甫的兩首《為道》:
3月3日,春節,天氣清新,長安曲江邊聚集了很多美麗的人。
態度端莊,性格清高文靜,皮膚豐滿,身材瘦削、適中。
春末繡金銀絲麒麟。
……
由於詩歌逐漸成為壹種沒有音樂的獨立吟誦體,沒有音樂的額外調音功能,背誦時需要斷句,所以後來的詩歌逐漸不用韻了。當我們讀詩的時候,如果不押韻,證明這句話沒有說完,下面還有半句。然後下壹個偶數韻表示壹個句子或壹首詩的結尾。
因為文言文沒有標點系統,押韻與否其實是古人朗讀的重要依據。
後來規定近體格律詩只有兩種押韻格式。壹種是平(平)韻格式,即通篇用韻。這是以上五大奇觀的格式。另壹種是平起平坐的押韻格式,即第壹聯采用押韻格式,後面的詩都采用句間交替的押韻格式。簡單來說,除了第壹句,其他單數句子都不押韻。如李喬的《中秋之月》:
圓靈冷空,所有的字都壹樣。
知道千裏之外,無雨無風?
後來的詩基本只有這兩種押韻格式。唯壹不同的是第壹句是否押韻,所以放棄了押韻格式。不僅是詩歌、警句、散曲等。,但也不再使用用於閱讀的押韻。
那麽有沒有現代押韻的作品?是的,它有時存在於現代歌詞中。這是因為音樂的附著會讓漢字脫離自己的聲調,可長可短,節奏感也是附著在音樂上的。忽視了漢字的內在音樂性。這時候就算有押韻也無所謂了。所以這種格式偶爾會出現在歌詞中,但也是非常少見的。畢竟很多作詞人在寫的時候還是要流暢的讀歌詞。
根據不同的詩歌形式,押韻的規則是不同的。
這裏就籠統的說壹下現代詩,古詩詞,詞牌。
現代詩歌的韻律
現代詩是遵守平仄規律的古詩。押韻有自己的規律,因為現代詩的主要類別是韻(四句)和韻(八句)。在押韻的前提下,壹首絕句最多是三個押韻字(第三句不押韻),壹首格律詩最多是五個押韻字(第壹句除外),所以基本上不會缺少押韻字。所以格律詩是不允許用相鄰的韻腳連起來的。
相鄰韻不允許通過。
鄰韻是什麽?也就是今天我們可能聽起來有些詞的元音發音很像,聽起來還可以,但實際上這兩個詞可能屬於不同的韻。
比如“心”和“真”這兩個字,如果作為韻字寫壹首詩,可能按照今天的普通話押韻,但“心”屬於平水韻的“十二侵”部分,“真”屬於平水韻的“十壹真”部分。這是兩個相鄰的韻腳。它們的韻腳相鄰,讀音相似。但如果用平水韻寫壹首貼近身體的詩,就脫離了規律。這是不允許的。
但如果用新韻,這兩個字就合並到“九文”部,不屬於鄰韻,屬於壹個韻部。所以,如果我們用橫韻寫格律詩,這兩個字就不能押韻,但是當我們用新韻寫格律詩的時候,這兩個字又可以押韻了。
只能和平仄字押韻。
這是物理格律詩的特殊規律,與語法和音律無關。大概是唐代詩人在創造現代詩歌格式時,認為平聲有利於歌唱,搖頭的狀態表達了壹種舒緩、曠達的意境,所以作出了這個規定。
這是規定。它已經存在並將繼續存在,並不意味著有韻的詩就不好,有韻的詩就不是現代詩。如果我們想參加這個遊戲,我們必須遵守這個規則。我們的感情不僅僅表現在現代詩歌中,像柳宗元的江雪:
那些山中沒有鳥兒飛過,那些小路中也看不到人的蹤跡。
河上的壹只小船,壹個漁夫穿著他的網蟲蛾;獨自垂釣,不怕冰雪襲擊。
這是壹首押韻詩,不是近體詩,但翻閱近體詩,除了王之渙的《在鷺樓》,沒有其他作品能與江雪匹敵。
不會押韻
絕句總有四句,不存在這個問題。問題是現代詩歌的節奏和編排。壹首格律詩有四節八句。妳不能在前兩節有壹個韻腳,在後兩節有另壹個韻腳。韻是壹首很長的格律詩,甚至幾百句,只能用在壹個韻部。否則就脫離了規律,不再屬於近物律詩的範疇。
法出來的作品基本都是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