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浪子回家》的創作背景

《浪子回家》的創作背景

從65438年到60年代,倫勃朗的視力逐漸下降。他完全放棄了銅版畫的創作,但肖像畫、裸體畫和動物素描直到生命的最後壹天都沒有停止過。大概完成了壹批表現人物復雜心理特征的作品(如Assour Oman和Esfair,1660,西藏普希金造型藝術博物館;索爾和大衛,1665,馬裏克·海斯美術館,海牙;阿曼出秋,1665,西藏列寧格勒;後猶太未婚妻,1668,阿姆斯特丹等。),他開始進入自己油畫創作的老年期。悲劇人物經常出現在他的畫中,或者用尖銳的戲劇沖突來表現生活的宗教故事。《浪子回家》是他晚期的代表作,也是他壹生中最後壹部作品。

畫家用驚艷奔放的油畫筆法描繪這壹傳統題材,人物塑造表現出極大的概括性。光線來自左側,人物關系簡潔,蘊含著巨大的情感力量。當時他的油畫技巧已經很完美了,善於從色彩層次的渲染來處理光線和空間的關系。這戲劇性的壹幕是這樣的:浪子跪在父親面前懺悔。父親壹臉慈祥,用手安慰兒子。他身邊的幾個令人同情的人物都是在陰影和半陰影中處理的,人物之間有壹定的空間深度,被光的氛圍包裹著。倫勃朗說:當我談到光時,我指的是空氣。我想真正解釋的是壹個房間的空間,壹個院子的空間,整個世界的空間。這些文字表現了畫家對油畫中光線和色彩的看法。他認為油畫的特點是描繪光線;亮光和深光是有壹定距離的空間。比如他的《夜巡》,畫中所有的人物都集中在空中,人物的空間位置通過壹層霧狀的光線展現出來。倫勃朗的光色觀對後世畫家有很大啟發。他的油畫意境描寫法,從黑暗層透出壹點光亮,被後世許多畫家模仿。

他所指的油畫空間,其實是壹個不可預測的東西。當他用油畫色彩表達時,事物的具體性就是空間的確定性。倫勃朗也說過:我先畫畫,然後努力找出我畫了什麽,怎麽畫的。魯本斯從來沒有這樣畫過,哈爾斯更接近,勃魯蓋爾真的很神奇,我還聽說貝拉斯克斯也是這樣畫的,大眾並不關註我是怎麽畫的。也許400年後,我有什麽畫會流傳下來,人們會說:倫勃朗做得對,他摸索到了正確的方向。這是壹個有趣的實驗,也是壹個令人驚訝的誘惑。這些創作經驗有助於我們理解他後期油畫在空間描寫上的經驗。雖然它們晦澀難懂,但對繪畫研究者來說卻具有深刻的學術價值。他油畫中的空間感絕不是自然光和空氣。觀眾可以從他的畫中看到壹些深化的藝術形象,理解他所指的光和空間。浪子回頭似乎更豐滿,如果是彩圖的話。

(2)

浪子回家了。

類別油畫,名畫

日期是1670-1674。

作者穆裏略

規格為236×261 cm。

從屬塞維利亞

簡介

17世紀六七十年代,熱情追求理想美的塞維利亞畫家穆裏略開始進入創作期。此時,除了教堂祭壇和裝飾畫,他還為塞維利亞的教堂和修道院作了許多畫,如為托缽僧修道院作了20幅油畫,為卡裏達德禮拜堂作了11幅油畫。《浪子回家》就是這些畫中的壹幅。穆裏略喜歡用自己熟悉甚至當代的生活背景來做宗教畫。聖經中的人物在安達盧西亞變成了農民,聖母、聖嬰、施洗約翰的生活就是普通人的普通家庭生活。雖然他也努力美化,但他心目中的美是壹種世俗的美。這壹點從《浪子回家》中的所有人物都可以看出來。

懲惡揚善是宗教教義中常見的內容。基督教中浪子回頭也是中世紀常見的主題。丟勒畫了壹張銅版(見本書中丟勒的條目),倫勃朗也畫了它。穆裏略比倫勃朗晚畫了大約兩年。故事講的是壹個家族的兄弟分家後的另壹條路。哥哥努力工作,變得富有,浪跡天涯,遊手好閑,揮霍無度,最後以乞討告終。後來受到神的感召,他後悔了,羞於回家。根據聖經,這幅畫展現了浪子回到慈愛的父親身邊的那壹刻的情節。

穆裏略給每個角色都畫了素描,非常細致。衣衫襤褸的浪子正跪在他的老父親面前,他寬厚的長袍和愛撫的姿態反映了他善良的心。整個作品體現了古典主義的藝術傾向。左邊的哥哥剛從地裏回來,牽著壹頭牛,後面跟著他的小兒子。右邊是在門外迎接的大批家屬。壹個仆人拿來了替換下來的衣服鞋帽,讓浪子替換。這壹幕只是和左角哥哥歸來的劇情對比。距離被雲朵模糊,背景上的建築正確地展現了透視中的深度空間。穆裏略擅長使用和諧的銀灰色和淺棕黃色。很多學者認為,穆裏羅的油畫風格預示著18世紀古典繪畫的誕生。他是具有極高寫實能力的繪畫先驅,贏得了後來學院派畫家的尊重。他繼承了拉斯凱茲、範·代克等大師的教育,主張繪畫造型應以寫生為主。因此,當他在塞維利亞開辦少年素描學校(後來的塞維利亞美術學院)時,他主張學生不要模仿別人和外國的風格,而要以自己向自然寫生的能力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