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要輕,走路要輕,動作要輕。
幹凈衛生。不要帶零食進校園,不吃零食註意衛生,主動撿不扔。
每天值班工作都要認真幹凈。
午飯全部安靜吃,不要倒掉剩飯。
要有禮貌,向團隊敬禮,打招呼。
外表整潔端莊,會說普通話。
路隊紀律嚴明回家壹隊吃飯,學校壹隊吃飯。
整個隊伍速度很快,隊伍整齊,沒有說話,秩序井然。
回家的路上,隊伍出示了班牌,老師跟著隊伍出了校門。
中間不亂逛,不插隊,安全到家。
上課紀律:早讀課,不要離開座位,不要隨便說話。
課前做好準備,上課多用腦子,發言請舉手,嚴格遵守紀律。
寫完作業認真聽講,記住要求,字跡工整,願意研究問題。
不拖延時間,獨立不抄襲。
聽身體鍛造的節奏,動作到位,練習做好,每天認真。
晨練上下樓梯,不說話,不跑步,不擁擠。
集會紀律集體活動服從命令,組織紀律要嚴。老師和學生聚精會神地聽,
看演出要文明,活動要有條不紊的做完,個個都像小戰士。
看電視,聽廣播,不說話,不寫作業,用心記。
八榮八恥的故事
“誰對國家的興衰負責?每個人壹出生,就承擔著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生活本身就是責任。責任是大禹治水三次不進家門,責任是蘇武養羊幾十年不改;責任是聞壹多生氣了,頂住了子彈。責任是勇者的責任,是有誌者的誌向。
“不管人們流浪到多遠,他們總是被故土的身影所縈繞,他們總是日日夜夜呼喚著故土的名字。為什麽我經常流淚?因為我深愛著這片土地...祖國是我身心生活的家園,是我無法割舍的靈魂之根,是我們的母親。如果妳愛她,妳會奉獻妳的靈魂和肉體去捍衛她挺拔的英姿,去創造她的偉大事業。
“服務是壹種博愛;服務是壹種良好的品質;服務,更是壹種動人的奉獻精神。地球無私地為人類孕育了豐富的谷物,沒有毀滅自己,反而讓自己的土地更加肥沃;大海無私地把自己的寶藏奉獻給人類,沒有幹涸,而是開闊了胸懷;同樣,壹個願意為社會做貢獻、服務社會的人,也絕不是失去——而是讓自己的生活更美好,讓自己的感情更高尚。
“奉獻是無私的付出,是愛的光芒,是美好的境界,是動人的歌聲。奉獻有形的物質,收獲心靈的喜悅;奉獻靈魂的甘露,獲得靈魂的提升。敬業是壹種古老而溫暖的品質,它能讓任何人都像天使壹樣發光,照亮別人,也照亮自己。看似毫不費力的支持,卻溫暖了甚至改變了別人的生活。讓我們都獻出我們的愛,綠化我們心中的沙漠,把世界變成壹個和諧美好的世界。
“壹種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的樣子;壹面鏡子,讓我們看清自己的內心。自省是自我的壹面鏡子,可以清晰地反映出自己的不足。留下壹只眼睛看世界,壹只眼睛看自己。投射世界,反省自己,擦去靈魂的塵埃,展現壹個清朗的世界。在知識中成長,在自省中超越。
“讀書說明進出法,要讀活書而不是讀死書;讀書要用批判的眼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生產勞動即實踐中去體會,獲得獨到的見解。
“‘生活在繼續,奮鬥在繼續’不僅僅是壹句豪言壯語,它需要我們講究方法,切實從小事做起。我們要記住古人的教導“不掃壹屋,何以掃天下?”我們要腳踏實地的學習工作,在奮鬥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怕吃苦怕平庸是最大的罪惡。不懈的奮鬥是生活給予我們的最高獎賞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夢想,都渴望成功,都想找到成功的捷徑。其實捷徑就在妳身邊,就是勤奮積累,腳踏實地的工作。培育成功之金的捷徑,來自汗水的誕生。腳踏實地,努力十年收集香蕉葉上3公斤的絨毛,已經是收獲‘真金’了。如果妳很勤奮,有什麽好擔心的?
“十個孩子在大哥的領導下,分工合作,相互合作,組成了壹個親密的小團體。雖然沒有父母的關愛,但在相互的關心和付出中,他們依然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團結需要強有力的核心領導,團結需要集體成員共同努力。在《十五歲男孩和他的九個兄弟姐妹》這個真實的故事中,展示了十個孩子壹天的生活。內容雖普通,但蘊含的情感真摯動人。
“手足之情,原本是想互相幫助走過對方的壹生,共同到達成功的彼岸。然而命運的玩笑,讓其中壹人單方面犧牲,讓另壹人輝煌。面對人生的成功,人們不禁感慨,沒有人能獨自成功。
“夜色中,壹個手裏拿著兩元錢的小夥子,很急很急地跑在旱橋上;秋天的壹個傍晚,為了實現彼此許下的諾言,兩個少年冒著狂風暴雨來到見面地點,兩個少年熱情地擊掌打招呼;相比之下,壹個朋友放我鴿子。三件小事,在‘守信用’和‘失信用’之間搖擺不定……”“只有誠實,我們才能建立友誼的基礎;有了誠信,才能獲得有價值的知識;有了誠實,我們就能展示我們內心的美麗。
“誠實沒有色彩,但它能讓人感到陰郁和蒼白,也能讓人感到高昂和快樂;誠實沒有體積,卻能讓人心胸狹隘,目光短淺,也能讓人心胸寬廣,目光遠大。責任沒有價碼,卻能使人的靈魂貶值,變得高尚;責任沒有重量,卻能讓人的生命輕如鴻毛,或重如泰山。——這壹點,只在於,妳如何選擇!誠信是立命之本,但誠信可以頂天,現實卻可以頂天;責任是我們生活的基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壹邊是莊嚴的法律,壹邊是親密的朋友,孰輕孰重?公法與私事,要想嚴格執法,首先要分清公私。既然是規律,就不可抗拒。守法和執法應該是壹樣的。
“官方執法,並不強大。“敕令”是光武帝賜給董璇的桂冠。這頂桂冠之下,是挺拔的身姿,潔凈的靈魂。正直讓他平易近人,潔癖讓他鶴立雞群。‘強制令’壹詞已經成為人們心中的壹座豐碑。
“昨天壹元錢花在零食上,今天兩元錢花在玩具上,明天……我們學會了花錢,才學會了賺錢。當金錢唾手可得的時候,我們無法意識到金錢的來之不易。自己掙哪怕壹元錢,也不會輕易花掉。不信?妳去試試吧
“時間不會因為回憶而增加長度,也不會因為人類的幻想而增加厚度。它最平凡卻珍貴,最容易被忽略,也最令人遺憾。壹粥壹飯,苦苦思索時;壹縷吧,很難壹直想事情。我們周圍的壹切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每壹處風景都有它獨特的美。
江西180歲老人自辦墻報宣傳“八榮八恥”。本報南昌4月18消息(記者周宇通訊員潘生)當前,“八榮八恥”宣傳教育活動正在全國廣泛開展。在江西會昌,壹位年近八旬的退休幹部成了榮辱觀教育的義務宣傳員。
79歲的蔡英凡是軍門嶺鎮下洋村人,會昌縣廣播站第壹任站長。1981退休後,在筠門嶺鎮長嶺社區市場創辦了墻報《科技星火》,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農村實用技術。胡錦濤總書記關於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講話發表後,蔡英凡又忙起來了。他壹邊自學,壹邊用毛筆抄寫相關內容。為了讓榮辱觀家喻戶曉,蔡老不分年齡,走村串戶,深入田間地頭,告訴大家,為村民詳細講解“八榮八恥”的具體內涵,提醒他們什麽言行是光榮的,什麽言行是可恥的。為了方便群眾了解時事政策,掌握最新科技知識,蔡英凡每年花400多元,自費訂閱《時事政治》、《農民日報》等8種以上報刊,並自辦墻報《星火科技》,沿八裏羊腸小道在市場上張貼。
25年來,他持之以恒,出版了298期,受到當地群眾的好評。軍門嶺鎮黃陂村村民朱洪春告訴記者:“老幹部蔡英凡,20多年來,每月出壹次黑板報。對於時事政策,科技知識,農事,每壹期都很到位,值得學習。”
“可是我們老了,總想用自己的長處為社會做點什麽。我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也是黨和軍隊領導人長期教育培養、長期積累和錘煉的結果。我們常常自嘲:寫這樣的歌詞是我們的‘絕活’。雖然只是幾句話,有些是現成的,只是幾個音符,但要真正寫好壹首歌並唱好,並不是那麽容易的。”
誠然,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壹些清高的藝術家往往不屑於創作群眾歌曲。但他們認為:“藝術來自人民,應該為人民服務;只要是對人民有利的,對人民有益的,我們就百聽不厭。政治題材更需要偉大的藝術。真正的藝術從來都是正確的政治觀點、健康的思想內容、高超的藝術技巧和完美的藝術形式的有機統壹和完全結合。我們的創作實踐充分證實了這壹點。”
生茂說:“當時我把周恩來總理為雷鋒題詞作曲成曲子《向雷鋒好榜樣學習》,參與了肖華同誌創作的長征組歌,以及石祥的《十五的月亮》、《軍德歌》(合作)等。,都不知名,唱了很久?在創作方面,我們也是‘以榮為之,以恥為之’。我們相信金錢買不到藝術,厭倦了名利,就不可能產生真正的藝術,我們的歌詞、歌曲創作既要弘揚主旋律,又要註重多樣性。我們不僅要研究如何宣傳,還要註意寫什麽。如果我們忽視社會實踐的主體,忽視‘三貼近’,沈迷於身邊的瑣事,搞個人的自我欣賞,甚至以寫‘宴飲’為榮,那麽這種所謂的‘藝術’就是為人民所不齒的。”
生茂說:“這是胡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激發了我們的創作熱情。我們認為,要把胡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恥”的重要指示變成歌曲,插上翅膀,走進千家萬戶,就必須下大力氣調動我們所有的藝術積累,使之成為佳作,使之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大眾性,使人們百唱不厭。石祥的歌詞已經寫好了,寫得很好,既介紹了文字,又把胡總書記的講話原文逐字逐句地用上了。要把兩者有機地統壹起來,需要很大的努力。其次,胡總書記講話中的16‘易’在作曲時很難處理。在此之前,石祥曾咨詢過幾位著名的作曲家,他們對此也感到非常尷尬。經過反復推敲斟酌,這個難題終於被我們攻克了。我忍不住在電話裏和石祥壹起唱歌。石祥也馬不停蹄,騎著自行車,到我家去拿回手稿。為了盡快看到報紙,他又復印了壹份稿子,騎車把這首歌送到了解放軍報社。同時,我們把歌曲印了很多份,分發給公司,讓人組織公司試聽。我們兩個還親自到連隊去教課唱歌,受到了連隊幹部戰士的歡迎和好評。”
Hogo在歌中表達了自己的心聲,宏大的歌聲帶著壹股沖勁撲面而來。兩位老作家的政治熱情,難能可貴,感人至深。當筆者懷著崇敬的心情結束對兩位老作家的采訪時,我只聽到軍營裏到處都是雄壯有力的歌聲:“什麽是榮譽,什麽是恥辱?八榮八恥大家都要知道……”
在嶽麓區西湖街道黃泥嶺社區,80歲的譚國雄老人根據八榮八恥的內容編了壹個小故事,巧妙地將鄰裏大事小事結合起來。這些小故事壹出現在社區鄰裏節上,就立刻引起了居民們的追捧。
據黃泥嶺社區主任何介紹,譚爸爸壹直非常關心社區事務。每當重陽節、兒童節等節日,譚爸爸都會邀請社區居民壹起猜燈謎,搞活動。作為羅盛教的戰友,他時刻不忘對社區的孩子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在這個鄰裏節開始的時候,身為社區關心下壹代協會主席的譚爸爸又按捺不住了。他結合“八榮八恥”的內容,根據社區裏的鄰裏事件,編了許多小故事,在社區居民中廣泛宣講。今年年初,譚爸爸在小區裏閑逛時,突然看到壹個十四五歲的男孩在砍樹。很快,小樹被砍倒在地。經詢問,譚爸爸得知,男孩是因為和家人鬧矛盾,才想到拿小樹“泄憤”。後來譚爸爸把男孩接回家,誠懇地和他的父母交流如何教育孩子。很快,解開心結的男孩在父母的幫助下重新種了壹棵小樹。譚爸爸在寫“八榮八恥”的小故事時,把這個故事編成了“恥於他人,利於己”這壹節,讓社區居民從身邊的小事中受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