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尋找李白的典故

尋找李白的典故

包含以下典故:

1,李白草莽傲岸,高力士脫靴。

2.杜甫苦詩史。

3.何張之稱李白為神仙,推薦給唐玄宗。“聖甲蟲換酒”。

4.李白流放夜郎。

《尋訪李白》是著名詩人余光中寫的壹首自由詩。這首詩選自他的詩集《對岸觀音》。這首近體詩融合了李白的許多名句,以對話的方式寫成。

原著

找李白

——喝瘋歌,白活。誰是英雄?

那雙傲嬌的靴子還留著。

高力士羞憤地舉手,人都走了。

到處安置難民和受傷的士兵

練習呼瑪和羌笛的節奏

留給杜爾去仔細哀嘆吧。

從那壹年起,他張之就已經神魂顛倒了。

認妳是墮落仙女,更顯得妳自命不凡。

用壹個小酒壺下了咒

把自己藏起來,連妳老婆都找不到妳。

抱怨長安小,鍋長。

在所有的詩中,妳預言了。

它會突然逃走,也許就在明天。

只有船破浪,才是風。

現在,果然,妳不見了。

樹敵如林,人人欲殺。

肝硬化怎麽會要妳的命?

酒入腸,七分入月色。

其余三分化作劍氣咆哮。

繡口吐,半個盛唐。

從開元到天寶,從洛陽到鹹陽

騎著皇冠的車滿路跑的噪音

比不上妳壹千年後的壹首歌。

水晶絕句輕叩我的額頭。

當地炸彈引起的回聲

足以降格天下。

再放夜郎走太尷尬了

到目前為止,妳的出生地還是個謎。

隴西還是山東,青蓮鄉還是碎葉城

妳為什麽不回妳的家鄉?

哪裏醉了,妳都說過不是異國。

錯過是天才的唯壹命運。

死後,妳去哪裏?

猿猴不會哭,但杜爾也勸妳不要哭。

壹轉身,監獄窗下的我就禿了。

七仙五友救不了妳。

匡山被大霧鎖住了,沒有辦法進去。

火完全前半粒朱砂。

如何追聶葛洪袖中的彩霞?

瓶子裏的月影,也許那就是妳的故鄉。

妳壹生都在仰望它。

不管妳出去是向東哭還是向西哭。

長安已經淪陷了。

第二十四回萬裏之行

不用驚動大鵬,也不用招鶴。

把玻璃扔向空中。

它旋轉成飛碟

神秘的綠色閃光越來越快。

帶妳回到傳說中

擴展數據

《尋找李白》這首詩選自余光中的《對岸觀音集》。曾在《連聯詩後記》中說:“緬懷過去,詠懷歷史,原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壹大主題。在這類詩歌中,整個民族的記憶無異於鏡中自省。這種歷史感是現代詩人認知傳統的方式之壹。”

《尋訪李白》外在結構自由嚴謹,句、節、篇相對自由舒展,即所謂自由詩。然而,第壹部分和第三部分各為14行,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各為10行。基本格式就像古典詩詞中的壹個延伸句對,所以在參差不齊的層次自由中不乏排列順序的趣味。

詩以李白的“消失”開始,在描述了詩人的狂唱和坎坷經歷後,以李白之風回到最後壹章,反復轉折,始終圍繞“求”字,避免線性敘述。

《尋找李白》的開篇,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的。“傲慢”和“羞憤”的人格化意外地加在了“靴子”和“手”上。《它還落在後面》、《人都走了》看似不真實,既生動地刻畫了李白狂傲不羈、不落俗套的精神,又有廣闊的藝術時空供讀者徜徉遐想。

在這首詩的第二部分,對李白和他的作品的感人力量的描述是奇妙的。經過第三節的誇張和跌宕,“是妳的籍貫至今是個謎”“不如回老家”,第四節,詩人突然突發奇想:“月亮映在瓶子裏,也許那就是妳的家鄉/妳壹輩子經常仰望。”

而余光中的《月光奏鳴曲》為讀者奏響了美妙的結局。李白的詩想象如天,天馬行空,而余光中的詩豐富而富有創造性,確實頗有“白遺風”。

余光中認為:“我敢斷言,今天很多自稱為詩的三流雜文的淘汰率不會低於60年代”,《尋訪李白》中的語言密集而富有彈性,精煉的詞句具有“清新”“新奇”的審美效果。

如“留下流民傷兵遍地/呼瑪羌地練節奏/留下杜爾悲嘆小心翼翼”這句話,由現實轉入現實,靈活、簡潔、豐富。既生動地展現了杜甫詩歌內容和風格的特點,又與李白的詩歌進行了優美的對比,同時對安史之亂和後來的回紇入侵進行了總結,篇幅寬敞,內容全面。

再比如“抱怨長安之小卻在鍋裏天長地久”。不僅“小”和“長”使用了西方詩歌常用的矛盾修辭,而且“長安之小”和“鍋裏的天長地久”都是不合理的、奇妙的反向變形,加上了“怨”,讓人感覺文字向內凝聚,含義向外多方面延伸,令人咀嚼。

比如“酒入奢腸,七分作月色/余三分作沖擊波/繡口吐時,半個唐朝盛”,這是全詩最輝煌的筆墨。“七分”、“三分”、“半個”等量詞各有各的用法,動詞“沏”、“哨”、“吐”可以說是詩中的極品。

其中“繡口吐時半唐繁華”這句話耐人尋味。知者見其俗,愚鈍者讀之悔,智者可能分享無限詩意。壹切盡在此“繡”,也在此“上”妙用。

所謂“繡口”,是好字吉祥語的由來,贊美的是英雄所見略同,而“就”這個副詞連詞動詞在這裏大有用武之地,所以要細細咀嚼:第壹,副詞“就”有十個作用,意思是“正是如此”,“恰好是盛唐的壹半”,意思是“盛唐的壹半”,可見是省了壹個”。

“就”也是連詞。字典列出的28個義中“九”的範疇是“繡口吐”,盛唐的壹半在此(詩中)。毫無疑問是決定性的,多麽有精神和張力!

“久”也是動詞,“近”“近”是其本義的來源,而“全”“確”則常見於各種“成”“剛半盛唐”也攻擊其義,說李白的成幾乎是半盛唐,這是越文學的脈動,穿越時空。

因此,這些修辭“厚”字,意境壯美,歷來為人們所欣賞,著名學者於更是將其視為“當代中國詩歌中不可多得的絕唱”。

百度百科-尋找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