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論中國詩歌的音樂美

論中國詩歌的音樂美

本文論述了中國詩歌的音樂美,包括節奏美、音調美、結構美和聲音美。

中國詩歌導論:

字面意思是中國詩歌,這個概念主要用在華人世界之外。中國的壹些周邊國家,如朝鮮、日本、越南等,由於使用漢字作為書面語,自然深受中國詩歌的影響。隨著禪宗在這些國家的傳播,中國詩歌成為禪宗文學最重要的形式。

社會影響:

1.日本詩歌文化是中國以外最發達的國家。在日本,從奈良時代開始,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學者們開始以中國詩歌的形式創作日本詩歌。

日本漢詩和日本本土的歌、俳句最明顯的區別是,壹首漢詩有四句(絕句)或八句(格律詩),每句通常有五七個字,而歌、俳句有五、七、五、七、五、七、七等長短句,更像是漢語的字。

751年,日本最早的漢詩《懷風藻》問世。之後在平安時期達到鼎盛,淩、集、集的詩歌不斷出現,其流行被稱為“國風黑暗期”。此後,鐮倉時代和室町時代的日本漢詩不斷得到發展。比如《瘋狂的聚會》裏收錄了大量壹休宗淳寫的中文詩。

中國詩歌的發展在江戶時代達到頂峰。明治維新時期,幾乎每個在日本受過教育的人都能寫出或好或壞的漢詩。明治維新後,日本漢詩的影響力開始下降,迅速下降的是昭和時期。但初中以上的古文教育,仍然包括漢詩和語文的背誦、解讀和創作。

2.高麗時期,漢詩逐漸在韓國流行。崔沖、李奎報、鄭等朝鮮詩人都有大量漢詩傳世。此外,朝鮮文人用漢字記錄朝鮮古代民歌,形成壹種新的詩歌形式,後被稱為“別曲體”,又稱“京畿體歌”,壹般采用334的格式。

比如韓國著名民謠《阿裏郎》,或者電視劇《大長今》的古代開場曲《Call》。從高麗中期開始發展具有朝鮮語言特色的曲調,壹直到朝鮮王朝?這個時期達到了頂峰。《石調》是朝鮮的俚語民歌。但由於它是由中國詩人編纂和記錄的,而且許多《詩調》是由中國詩人創作的,所以《詩調》在發展過程中很自然地融入了中國詩歌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