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魚臺書法家有王德見嗎?

魚臺書法家有王德見嗎?

從東端緊鄰微山湖的濱湖街道高莊村,到西端緊鄰金鄉縣的李哥鎮曹廟村,魚臺縣米改黨員誌願者宣講員的足跡遍布全縣;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夏表演的湖鼓《促米改革》在濟寧市第三屆曲藝匯演中獲得壹等獎。政府微信微信官方賬號“微魚臺”與“魚臺* *青年團”聯合推出“讀書聽”,發布了大學生村官知望讀書的第壹期《大米重組詩》,瞬間刷爆了朋友圈;縣老年大學書畫班的王德見老人創作了國畫《鐵女突擊隊》,受到學員們的好評...隨著“踐行米改精神,爭當創業先鋒”活動的高潮,全縣各行各業踐行米改精神的黨員模範在魚臺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通過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踐行米改精神,爭當創業先鋒”正成為魚臺社會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講講米改的故事?光輝精神永不過時。

“魚臺的米改是驚天動地的傑作。那段艱苦歲月,全縣壹盤棋,全校師生參與,建站、挖河、修渠、平整土地,到處突擊,到處紅旗飄揚……”從2017開始,75歲的退休老黨員龔恩權開始講授米改精神,僅用了幾個月。“多虧了米改,不然魚臺翻不了身……”濱湖街道高莊村村民賈聽完宣講員朱廣德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米改故事後,感慨地對記者說。“傳教士說的是‘陶昕禾’的道理,村民們都能理解。妳要常來!”朱廣德的講座結束後,賈帶他去告別。今年4月5日,清明節祭奠儀式上,李哥鎮無名英雄、70歲的老黨員、有著48年黨齡的李忠厚的話猶在耳畔。“米改精神對中學生有什麽啟示?我覺得是三件‘寶貝’。壹是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優越的學習環境,二是珍惜國家發展、渴求人才的社會背景,最後是珍惜老壹輩人傳承下來的、辛勤勞動換來的幸福生活的寶貴精神財富。”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魚臺縣開始進行米改,現在很多精力充沛的老黨員講師都只有二十多歲。那些年挖河修渠、修建排灌站的親身經歷,讓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成為壹堂精彩的講座課。他們把“弘揚米改精神”專題講座課帶進黨支部、學校課堂、農村社區、廠礦企業,做得更多。

據悉,魚臺縣黨員誌願宣講團覆蓋全縣11個鎮街。無論在項目施工現場,還是在田間地頭,宣講團所到之處都要宣講,用最接地氣、最通俗的形式送去文化、科技、衛生,倡導文明新風,讓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米改精神在魚臺生根發芽,走進黨員群眾的心裏。

用文化人和溫暖的文風唱響米改精神

筆墨要跟著時代走,文藝創作也不例外。在魚臺縣“踐行稻改精神,爭當創業先鋒”的火熱背景下,鎮太公廟村湖心鼓傳承人夏先生也在壹場比賽前夕,在思考選擇表演作品。

“我從小跟著父親學習。七歲時,我開始在舞臺上表演。十二歲開始說唱長書《大宋金鴿傳》。十七歲拜魯西南著名吊墜藝人朱詠婷為師,從事湖濱鼓、吊墜、漁鼓等戲曲說唱藝術。原來的十多首長篇傳統劇目,如《胡家將》、《回龍傳》、《薛剛反唐》也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但我這次比賽沒有演我們的傳統劇目,拿了壹等獎,用的是壹本書《推進米改》!”作為首屆魚臺文化之星、濟寧市著名曲藝藝術家,夏老談起自己獲獎的激動心情。她說的比賽是2018年4月濟寧舉辦的第三屆曲藝表演比賽。

記者問夏老選擇表演作品的初衷。滿頭銀發的她解釋道:“魚臺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任忠國老師作詞,鼓勵我用湖濱鼓唱出米改精神。獲獎證明這個創作和表演得到了大眾的認可!”在夏老自信的回答中,我們也由衷地佩服任忠國“文藝創作要與時俱進”的可嘉精神。

正逢其時的青春?用健全的網絡匯聚創業正能量

“金魚郡之交/米改/這響徹雲霄的號角/醞釀在水邊/乘舟/劃著汪洋中的黃水/馳騁/踏著泥濘/冒著風雨/經過農具廠的燈火/燎原成魯西南動人的絕唱……”

6月21日,政務微信官方賬號“微魚臺”打開,壹個小說欄目“讀聽”映入眼簾,壹股飽滿昂揚的音頻響徹耳畔。這首詩是縣文聯綜合科科長馬寫的,詩的朗讀者是鎮魯屯村黨支部書記助理、24歲的年輕黨員。

2017,大學生村官知望來到李哥鎮組織辦公室工作。在魯屯村,知望總是想為村子做點什麽。在與村黨支部書記吳體忠、駐村第壹書記李偉溝通後,知望發現可以利用自己的播音專業知識,開設壹個“識字授課”的興趣班,為路屯小學的孩子們培養自信和向外界表達自己的能力。

負責,做,按期完成。他精心編寫教材,圖文並茂,加入了語文、英語等課內知識。就這樣,《認字學課》走進了路屯小學,也走進了每壹個“小主播”的心裏。當他得知“微魚臺”即將開設“讀聽”欄目時,主動聯系縣外宣傳辦,給粉絲們壹場聽覺盛宴。“用我們的聲音呼喚每個人的聲音,讓空氣波激發每個人的內心能量,分享好聲音,凝聚精神,唱響主旋律,匯聚正能量。”“閱讀與聽力”壹欄寫在卷首。

薄國畫?隱藏壹年的辛苦和汗水

在縣老年大學書畫創作室,老黨員王德見先生正在潑墨。在他畫案的最後,壹個鐵血少女突擊隊格外引人註目。當記者問到王老的故事時,他停下了手中的筆。

“轟轟烈烈的米改,是魚臺人無法忘記的記憶。當時米潭村是米改工程的總指揮部。畫中的‘鐵姑娘’是我們米潭村的!為了讓水稻長得好,鐵女突擊隊進行了‘壓綠肥’的工作。李、柳傳誌和陳都是新婚女性,而其他人都是未婚少女。生產隊從1966開始,用撐船的方式在湖中挖泥,然後運到米潭附近的西直河。鐵女突擊隊用布袋扛下來,割雜草,撈草,收集人畜糞便,從舊墻舊屋拉土,與泥土混合,掩蓋堆積的肥料。經過米潭人的團結奮鬥,米潭村的稻麥年年豐收,公糧每年上繳壹百多萬斤,1975達到兩百萬斤!現在大家都在說‘頭雁效應’。在我看來,當時的‘鐵姑娘’都是‘頭雁’。”

近日,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斌在《集寧日報》發表理論文章《踐行米改精神爭當創業先鋒》,在全縣引起強烈反響。文章指出:“當前,魚臺縣正處於爬坡過坎、負重崛起的關鍵時期。因此,圍繞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縣委、縣政府組織開展了以“化弱為強、同心同德、奮發有為”為主題的“踐行米改精神、爭當創業先鋒”活動,進壹步激勵引導廣大幹部群眾不忘初心。

東風休新,奮進正當時。魚臺通過各種形式的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創新,把可貴的米改精神有效地傳遞到基層,讓黨員幹部真正實現真信仰、學真本領、盡本分。(劉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