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贊美作品欣賞

贊美作品欣賞

贊美是壹首意象眾多,意境幽深朦朧的詩。詩以第壹人稱“我”為抒情主人公,既表達了作者的個人情感,也涵蓋了所有中國人憂國憂民的心聲。

全詩由四個部分組成。第壹節通過密集的意象描繪了祖國廣袤無垠的土地,悠久厚重的歷史,貧窮屈辱的民族,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和民族血肉相連、生死相依的愛。

第二、三節重點講述了壹個農民,和他的祖先壹樣,在這片充滿艱辛和滄桑的土地上生活繁衍,默默耕耘,肩負希望和失望,承受無數痛苦和災難。抗日烽火燃起時,年輕人的熱情感染了他,救國保家的思想激勵了他。他毅然“放下古鋤”,堅定地投身到抗戰的洪流中。顯然,“農民”是詩人精心設置的形象,是覺醒的勞動人民的象征。

最後壹節是感情的再表達,是對壹個已經站起來的民族更深更廣的贊美。全詩結尾,詩人用了兩個字‘然而,壹個民族站起來了’來重復篇章,這是戰鼓聲,是壹個古老民族再次站在世界東方的震耳欲聾的聲音。詩歌中意象眾多,情感豐富,很好地表現了穆旦詩歌“思維復雜,情感線性”的特點。

全詩規模宏大,充滿激情。雖然流露出深沈悲涼的情緒,但貫穿全篇的是濃濃的愛意,是作者對“壹個民族崛起了”的堅定信念。作者從“活在恥辱中搖搖晃晃的人”身上看到了時代的閃光和民族的轉折。詩人把希望寄托在為了保家衛國而舍生忘死的農民身上。當戰爭打破了農村的和平,農民們聽從了時代的召喚,走上了戰爭之路。他是壹個人,也是壹群人的代表,甚至象征著整個中華民族。

在詩歌語言方面,這首詩充分發揮了漢語的靈活性,善於運用多義詞、復雜句式、反復詠唱等手法傳達復雜的詩意。同時,不時使用現代漢語關聯詞,揭示抽象詞與跳躍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創造出壹種“介於口語與書面語之間的文體”。穆旦代表作的動人之處,就是這首歌中的血腥之處。本來無節制的悲痛往往會退化為多愁善感,有損英氣,但穆旦沒有。他在每壹句詩的結尾,都用“壹個民族崛起了”的宏大聲音來壓制這首詩,使它在悲傷中顯得堅強,在痛苦中顯得有力。每個人都會唱聖歌,但不會唱血腥聖歌的人不多。

——袁可佳《詩人穆旦的立場——紀念穆旦逝世十周年》

60歲的詩《贊美》用悲壯的血滴,唱出了民族深重的苦難和在血泊中的重生。

——吳寧坤《人生原本是壹個嚴冬——穆旦二十八日病逝周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