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送別詩的常用技巧

送別詩的常用技巧

1,直接抒情

壹般有兩種情況:①描寫離別時蕭瑟寒冷的景色,既說明了離別地點和季節天氣特點,又暗示了人物悲傷的心情,渲染了悲傷的氣氛,奠定了全詩的情感基調。(2)形容美麗熱鬧的景色,所謂樂景,烘托出悲傷。如高適《見東大》中的“莫愁不知前路,天下人皆知君?”用兩句話表達自己的心聲,“借別人的杯子,澆自己的街區”,表達自己雖不驕傲卻有自信和力量。

2,以景抒情,以景融情,以景融景。

壹個詩人觸動和傷害他感情的客觀意象,無非是夕陽的余暉,流過浪花的流水,河風畫雨,平沙滾滾,雲過秦嶺,路繞蜀山。這些意象壹旦帶著作者的離別之情進入詩中,就成為“人化的自然”,構成了荒涼、悲涼、空寂、深邃的審美場景。如魏的《把暮雨給》著重渲染煙雨、黃昏、重帆、晚鳥、海門、樸樹,交織在壹起形成離別時沈重陰郁壓抑的氣氛,抒發離別傷感的感情。比如柳永的詩《林玉令》中的那句“我想它,又在千裏之外,黃昏沈沈。”從表面上看,我寫的是迷蒙迷茫的路,這條路就是修遠。其實我想表達的是離開悲傷的想法,場景中的感受是含蓄的。

3、對比:不直接寫人的分離感,而是通過寫事物在他們眼中的意義,意思是“事情都這樣了,人為什麽還能尷尬?”這種寫法可以深化主題,富有韻味。比如容閎的《歸家湖上亭》,通過寫柳條藤蘿、黃鸝的離愁別緒來抒發人的情懷。杜牧《兩別》(下)“蠟炬成灰心別,為他人泣至天明。”

流了壹夜的眼淚,是為男女主人公的離別而悲傷,表現了詩人不忍分離的真摯情感。

4、用音樂場景襯托悲傷

告別的環境千差萬別,有淒風苦雨中的告別,也有美景中的告別。寫淒風苦雨固然能襯托離別之痛,但寫它的美好瞬間卻襯托不了人的煩惱。風景越美,相聚離別越尷尬,美麗的風景成了增添哀怨和仇恨的因素。如許渾的《謝挺送別》,“老哥曲解舟時,紅葉青山奔騰”。歐陽修《玉樓春》“洛陽正值方菲節之時,馥郁芬芳。”

5.想象(虛):送別詩中除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外,還經常運用想象和聯想。這種現實與現實的結合。送別詩往往是在作者感情的基礎上推斷出來的,壹般是想象朋友離別後在旅行中的孤獨,以及在這種孤獨環境中的傷感情緒。更重要的是,我表達了對朋友的懷念和關心。

比如劉長卿的《送顏師元》第三聯寫道:“落霞河上孤帆綠,湖南萬裏草青。”詩人從眼前的夕陽中揚帆而去,認為顏師元聽的地方應該是萬裏曹青。這是現實與虛構相結合的筆法,使現實與虛構的結合拓寬了詩的意境,充分表現了詩人離別和思念朋友的感情。這種手法在欣賞中很難把握,需要我們有壹雙想象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