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隋朝亡國就是因為這條河,但現在它仍在流淌,南北船只也因此暢通無阻。
如果沒有水寺龍船,* * *余的理論是不多的。
據說隋朝就是因為這條河滅亡的,但是現在還在流,所以南北船只暢通無阻。如果不是江都的龍舟巡邏,楊迪的功績可以和大禹平分秋色。
做出贊賞的評論
隋朝楊迪時,河南淮北人開鑿了壹條大運河,名為同濟渠。羅爾從洛陽西苑入黃河,再經黃河入汴水,再循春秋時吳王夫差開的古運河引汴水入汜水到達淮水。所以運河的主幹在汴水段,習慣上也叫汴河。楊迪開通了大運河,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唐詩中的許多作品都是關於這壹歷史主題的,其中大多數都聲稱隋死於大運河。皮日休生活在壹個政治腐敗的時代,已經走上了隋朝滅亡的老路。壹般人對歷史學習的感覺已經很慢了,但作者打算用詩歌的形式重溫這壹課。
第壹首詩中的“萬龍龍”指的是楊迪皇帝的船隊。全詩描寫了楊迪巡視揚州的豪華船隊和大運河的地理環境,暗示了楊迪被宇文化及部將殺害的史實。詩中說當年的盛況已不復存在,實質是當時的大唐帝國已經無法與楊迪相比。這對www.sLKj.org的當權者來說是壹個有意義的警告。
第二首第壹句以隋死於大運河的說法開篇,卻用第二句的反義詞來反駁。詩中說:許多研究隋朝滅亡原因的人,都將此歸咎於運河,視之為壹大禍根。但大運河的開鑿,顯著改善了南北交通,對經濟聯系和政治統壹大有裨益,具有深遠的歷史作用。用“至今”這個詞來表示它造福了後人多久;說“千裏”,看從中受益的廣大區域;“賴”字,說明國計民生不可或缺,更令人贊賞。這句話強調了大運河的百年好處,令人耳目壹新。這是唐人詠史惜古詩常用的“逆序法”。翻案法則可以讓論點新穎,但要讓論點合理並不容易。大運河對後代是有益的,但楊迪皇帝的暴行仍然是暴行。皮日休從兩個不同的角度看待這件事。運河建成時,楊迪率領20萬人出行,乘坐的是四層樓高的“龍船”,還有九座三層樓高的“水神廟”,稱為浮景,此外還有眾多雜船。船長300余裏,持大船者近萬人,皆身著彩衣,水陸通明。所謂“春風全國裁宮錦,半為障,半為帆”(李商隱《隋宮》),其鋪張浪費,真是歷史上聞所未聞。第三句“水寺龍船”指的就是這個。
作者對楊迪皇帝的批評是非常明顯的。但是,他沒有直接說出來。第四句突然引用大禹治水的功績,甚至用反問句強調:“* * *禹的貢獻不多?”意思是:論功過,煬帝不是比大禹談治水更談水嗎?這簡直荒誕離奇,但因為詩人的評論,就水利工程造福子孫後代而言,是建立在“龍舟寺若無水”的前提下的,確實具有可比性。但是“如果沒有所謂的雲”這個假設條件,事實上是不存在的。畢竟,耗盡了“水殿龍船”奢靡的煬帝,比不上壹心治水、“過家家三不進”的大禹,將永垂不朽。所以,雖然作者用了翻案的方法,實際上為大運河洗清了虛假的“罪名”,但煬帝的罪名更實際。這種把歷史上暴虐無情的昏君和傳說中德高望重的聖人並置,是壹種抓住過去的方式。說煬帝“* * *禹沒多大貢獻”似乎是對他最大的褒獎,但“無水則龍舟出”的限制卻是徹頭徹尾的剝奪。“* * * *余論功”舉起來,“不多”又舉起來了,而且是高高舉起,把重量重重地放回“水寺龍舟事件”上,使得對煬帝的批評更加嚴厲,譴責更加激烈。這種技巧的運用比壹般的正面表達要好。
這首詩以議論為主,在意象思維和用韻上略遜於李商隱的《隋宮》。但在立意新穎、論述精辟、巧妙運用“翻案”等方面有其獨到之處,至今仍是晚唐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