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特點是用白話文寫作,表達科學民主的時代新內容,打破舊詩舊韻的束縛,形式靈活自由。
新詩誕生於五四新文化運動。最早嘗試和倡導新詩的雜誌是《新青年》,隨後是《新趨勢》、《中國青年》、《每周評論》。其倡導者和早期作家主要有胡適、劉半農、沈、周作人、俞平伯、劉大白等。
主要詩人和詩歌的合集
胡適的《嘗試集》;劉半農的《隔著壹層紙與徒弟幽怨》;劉大白的《賣布謠》;郭沫若的《女神》代表了新詩創始時期的最高成就;蔣光慈、馮誌等。,他們的作品反映了追求光明的進步青年的思想感情。瞿秋白和蔣光慈也寫了壹些政治抒情詩。聞壹多的《紅燭》、《死水》,徐誌摩的《誌摩詩》;李金發的《小雨》和《為幸福歌唱》;穆、馮乃超等。,具有與李金發相似的詩歌風格;戴望舒的《雨巷》;馮乃超、、、胡也頻、洪、殷夫、蒲風等作家熱情謳歌了無產階級及其鬥爭;臧克家的《烙印妻子》;字段“給戰士”;艾青的《大研河——我的保姆》;何其芳、卞、柯、袁水排、廣等人的詩歌,表現了抗戰詩歌的嚴肅性、力量性和真誠性;李記的《王貴與李祥祥》、阮的《趕車傳(上)》、張靜的《陷阱》、張誌敏的《死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