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參軍”這個詞很有詩意!急!急!急!急!急!急!急!

“參軍”這個詞很有詩意!急!急!急!急!急!急!急!

青海長雲暗雪山[3],孤城遠眺玉門關[4]。黃沙穿金甲[5]百戰百勝,直到破樓蘭[6]才還。

大漠塵土飛揚,紅旗半卷出轅門[7]。前軍夜間在洮河作戰[8],已有報道吐谷渾被活捉[9]。

中華書局1960印刷全唐詩

給…作註解

【1】參軍:樂府的壹個古老話題,多用於形容軍旅生活。王昌齡的《參軍》共七首,分別是第四首和第五首。[2]王昌齡(698-757),盛唐著名詩人,趙婧長安(今陜西Xi)人。他出生在壹個貧困的家庭。開元十五年(727)進士,曾任江寧丞、龍標衛。詩壹百七十余首,擅長邊塞、送別、閨情、宮怨,尤其擅長各種風格的七言絕句,後人譽為“七言大師”。青海湖上厚厚的雲層讓雪山顯得沈悶。青海:青海湖,在今青海省西寧市。[4]玉門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部,是漢代邊塞的重要關隘。【5】穿金甲:磨穿鐵甲。[6]樓蘭:漢族西域名稱,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東南部。漢武帝向大灣派遣使節時,樓蘭封鎖道路,襲擊漢朝使節。漢昭帝時,霍光將軍派傅介子破之,斬其王。見《漢賦解子傳》。這裏的“樓蘭”指的是敵人。【7】轅門:指營地。古代帝王巡視狩獵場,停在隱蔽處,四周有車,兩車在出入口相對而立,稱為轅門。後來,當地的高級政府辦公室兩邊都用柵欄圍了起來,也被稱為轅門。[8]陶濤河:黃河的壹條支流,位於甘肅省西南部。[9]吐谷渾(魚雨)匈奴:古代中國西北的壹個少數民族,鮮卑族的壹支,曾建立吐谷渾國。這裏指的是敵人的首領。

指出

這是兩首邊塞題材的絕句。第壹個講的是邊防戰士殺敵立功的決心和信念。前兩句從邊塞場景寫起,勾勒出壹幅極其遼闊的邊塞景觀,後兩句聚焦壹名普通士兵,表現他在極其艱苦的邊塞冒著生命危險,卻依然無怨無悔,發出了英雄主義的誓言。第二個是關於壹場戰爭的勝利,但沒有正面描述戰爭的場景。而是回避現實,寫大部隊出發時的雄偉景象。那麽,“報”字引出先頭部隊的勝利,就像舉重若輕,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從這兩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到王昌齡七言絕句的高度成就,以及其中所表現出來的豪邁盛世的氣息。

叢軍興青海昌雲暗雪山王長嶺

青海有壹座黑漆漆的雪山,白雲悠悠,孤城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破樓蘭不還。

關於作者:

王昌齡(698-757)是唐代著名的詩人。出身貧寒,開元十五年進士,曾遊歷西北邊塞。

註意事項:

參軍:樂府舊題《平調曲》多寫邊塞、士兵生活。青海:指青海湖壹帶,古稱西海。雪山:甘肅省祁連山。玉門關:漢武帝時期的設置,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西北,是通往西域的要道。

穿金甲:穿金甲。古城:指陽關,舊址在甘肅敦煌西南。樓蘭:古代西域的名稱,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羌縣、羅布泊地區,泛指西北邊陲的少數民族政權。

簡要分析:

這是壹首抒發邊防官兵豪情壯誌的邊塞詩。前兩句表達了駐守邊境口岸的戰士思念家鄉的悲傷,後兩句則是直接抒情。《黃沙過金甲百戰》概括了邊境戰爭的頻繁艱辛,敵軍的頑強,邊境行軍的漫長。

“不破樓蘭,永不還”是身經百戰的將士們的豪言壯語,表現了不取得全部勝利決不放棄的英雄氣概。全詩意境廣闊,氣勢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