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烏鎮:槳聲光影,枕夢江南

烏鎮:槳聲光影,枕夢江南

“江南好,風景似曾相識,日出江花紅勝火,春江青藍。妳能不記得江南嗎?”每每想起小時候學過的這首詩,思緒總會飄到風景如畫的江南。吳儂軟語的古樸,水鄉古色古香的婉約,總讓妳心向往之。烏鎮是江南水鄉的代表之壹。烏鎮歷史悠久。對烏鎮附近的譚家灣古文化遺址的考證表明,烏鎮的祖先大約在7000年前就在這裏繁衍生息。當時屬於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

烏鎮以內河水系為界,分為“東門、南門、西門、北門”四個街區。烏鎮在展示中國古代文化非凡魅力和東方生活傳統精髓的同時,也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和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讓我來介紹壹下這裏的著名景點。

紮西第壹西山,是烏鎮的精華。雖然是以東柵為主的景點,但是東柵沒有繁華的市區井。壹切都經過了翻新和重新設計,大街小巷的咖啡館和酒吧都充滿了文藝的感覺。晚上劃槳遊紮西是非常值得推薦的體驗,光影聲中的江南水鄉格外迷人。

茅盾第二故居,位於烏鎮觀前街與新華路拐角處,坐北朝南,是我國南方常見的傳統木結構民居建築。前後有兩間房子,前樓的三間平房是茅盾的臥室、書房和會客室。房子附近有個小花園,裏面種著棕櫚樹、天竺、冬青、沙地柏和藤蔓植物。雖然它的書房位於市區,但它是壹個安靜的地方,環境優雅。後者為二層建築,廚房、餐廳、客廳外使用。

江浙第三分署,明代江南分署,是烏鎮歷史上獨特的政府機關。他負責巡鹽、抓賊,還管理地方字訟,俗稱貳負衙門。從明嘉靖年間設立到民國初年撤銷,歷時370余年。

第四家江南民俗博物館江南民俗博物館位於江南百床博物館旁,原為東柵進士世家故居。現分為服飾習俗館、節日習俗館、婚俗館、長壽習俗館。通過蠟像、實物、照片向遊客展示了清末至民國時期烏鎮的民俗風情,如祝壽禮儀、婚育習俗、壹年四季等。

第五古戲臺,道觀附屬建築,建於清乾隆十四年(1749)。戲臺占地204平方米,北臨修真寺觀前街,南臨東石河,東臨杏花橋。平臺有兩層和壹個依山而建的屋頂。底層四周是磚石結構,有側門和前門。戲臺為歇山頂,飛檐翹角,莊嚴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