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賦》常考句子理解聽寫1,說阿房宮占地很廣,看起來像城堡。那句話是:覆土三百余裏,隔絕天日。
2.《阿房宮賦》以人的主觀感受寫出了宮中歌舞的盛況,既以歌舞的繁復襯托了眾多的宮室,又為下面的美女補宮做了鋪墊:臺暖春和;舞廳寒袖,風雨悲。
3.用倒置的比喻,把接連打開的化妝鏡比作明亮的星星,既貼切又生動。把車輛放在前面,給人壹個生動的畫面,讓人驚喜,然後本體出現說明原因,讓讀者印象更深刻:星星在發光,化妝鏡也開著。
4.既能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下引出阿房宮的修建,又能起到覆蓋全篇、暗示主題作用的句子有:六王畢,四海為壹;蜀山正氣,阿芳不在。
5.從最普通的人性角度來看,說明人的內心是沒有差別的,都追求幸福,都在乎家人。強烈抨擊秦統治者余孽中飽私囊的那句話是:壹人之心,萬人之心。秦愛奢,人想家。
6.秦國的奢是建立在掠奪百姓的基礎上的,也是奢。被剝削的錢像泥沙壹樣浪費的說法是:我們怎麽能像泥沙壹樣利用它呢?
7.文章最後得出結論,六國和秦國的滅亡都是因為修身養性,是咎由自取。不能怪別人的說法是:滅六國的也是六國,不是秦國;秦也是秦家,不是天下。
8.以史為鑒,不要讓歷史重演。如果不能從中吸取教訓,最終還是會重蹈覆轍:秦人不免自哀,後人為之哀;後人哀痛,未能從中吸取教訓,也讓後人為後人哀痛。
9.古人寫文章的時候,經常用古來諷刺現在。《阿房宮賦》中的“唉!滅六國者也六國,非秦;秦亦秦氏,非天下也。”他批評吸取秦亡的教訓,修建宮殿。
10,“秦人不堪自哀,後人為之哀;後人哀痛而不吸取教訓,還讓後人為後人哀痛。”句子精確而激動人心。
杜牧(803-約公元852年),《龔放賦》的作者,牧之樊川人,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Xi)人,唐代詩人。杜牧被稱為“小杜”,以區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杜麗”。因晚年住在長安南樊川別墅,後被稱為“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