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巴塔哥尼亞快報
作者:保羅·索魯
“讀這本書比無聊的旅行有趣多了。很有個性,很有活力。它能讓妳興奮,激勵妳壹路追隨他。這是壹次難得的閱讀體驗。”
30多年前,結束了非洲之旅的保羅·索盧開始了對拉丁美洲的訪問,而拉丁美洲至今仍是神秘而封閉的。旅程從通勤地鐵開始,隨後是各種列車的接力。那時候老歐洲的背影黯淡而厚重,美國的笑容曖昧而難以理解;壹個大國和壹個小國奮力擺脫,東撞西撞,前途壹片迷霧。旅程從通勤地鐵開始,隨後是各種列車的接力。從美國馬薩諸塞州的梅德福德,靠近波斯頓,我搬到了阿根廷巴塔哥尼亞高原的小鎮埃斯克爾。壹個季節之間,寒暑和天地都在車輪和鐵軌上隆隆作響。安第斯山脈,印加故土,素未謀面的遠親,晚年的博爾赫斯...那是壹個沒有互聯網,沒有移動通訊,沒有數碼相機的時代。八卦,風土人情,風景都在旅行者的眼裏。
作者用了大量的筆墨描繪了這條路上的形形色色的人,無論是同車的陌生人,還是熱情或騙人的火車乘務員,抑或是沿途各站打交道的各行各業的人。他們的故事能讓人大聲而激情地閱讀。
他說“旅行不是壹個人的假期”,而“壹點點冒險,壹些危險,壹些突發事件,身臨其境的不適,和自己在壹起的體驗”才是他想要的。
他的旅行是去發現世界。看完這本書,總讓人有下手的沖動。
旅行者的早餐
作者:三原萬裏
“在俄羅斯開心地吃魚子醬,在捷克愁眉苦臉地吃炸鯉魚,童年去歐洲尋找美味的土耳其蜂蜜,駐紮西伯利亞時吃新鮮的冰魚刨花……”
《旅行者的早餐》是萬裏三原寫的美食散文集。
總有壹對生活在人類舌尖上的好鄰居,文化深厚,笑話有趣。萬裏三原作為俄羅斯知名翻譯家,也是出了名的“毒舌美女”。她在歐亞大陸自由漫步,用爆笑的言論記錄著舌尖之旅。
開心地吃著俄羅斯的魚子醬,愁眉苦臉地吃著捷克的炸鯉魚,童年去歐洲尋找美味的土耳其蜂蜜,駐紮西伯利亞時吃著新鮮的冰魚刨花...三原萬裏追隨著未滿足的味蕾,徜徉在飲食文化的浩瀚版圖上。食物滿足了饑餓的胃,撫慰了漂泊的靈魂,所有的美食和煩惱壹掃而光!
作者三原萬裏跟隨未滿足的味蕾,行走在飲食文化的地圖上。食物既能滿足饑餓的胃,又能撫慰漂泊的靈魂,用搞笑的文筆記錄下這些由食物引發的故事。
萬裏三原說,“很多人喜歡把人按血型分類,但我先把人分為‘為活而吃’和‘為吃而活’。前者多為悲觀的哲學家,喜歡幻想,後者多為快樂的現實主義者,謳歌人生。”
吃了好吃的,不吃就死了。反正死了,不吃就浪費了!
遠處的鼓聲
作者:村上春樹
“有壹天早上醒來,突然聽了這首歌。遠處有壹面鼓。鼓聲來自很遠很遠,來自很遠很遠,很少。聽著,反正我要去遠行了。”
準確的說,這是壹篇關於村上春樹在歐洲生活的隨筆。書中幾乎沒有知名的名勝古跡,更多的人融入了當地的普通居民,從最平凡的生活出發,用精妙的筆觸記錄下這個異國他鄉的異同。
《遠方的鼓聲》記錄了1986年秋至1989年秋,村上春樹夫婦在希臘、意大利及周邊國家的生活。在這三年中,他們遊歷了歐洲不同的國家、島嶼和城市,品嘗了當地的美食和美酒,體驗了不同的民俗和文化差異。正是在這個時期,他創作了《挪威的森林與舞蹈》!跳舞!跳舞!”兩部小說,還記錄了《遠方的鼓聲》中那三年的生活。
在流暢幽默的文檔中,妳總能感受到作者淡泊流暢的人生態度;字裏行間,隨處可見對生活細節的描寫。
這些都讓人心平氣和,也讓人明白,旅行,盡管有最初的新奇和刺激,但也無非是靜下心來之後的生活。
夢想後的成長
作者:葉武濱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我們很容易用自己的感覺或者想象來放大難度。如果不堅持核對事實,很容易受限於自己的主觀經驗而選擇退縮。這讓我想起了那句話:做是解決當下焦慮的最好方法。”
《追夢成長,用夢想成就自己和世界》記錄了作者七年“環遊世界”夢想的歷程,以及在此期間的經歷和思考,強調“通過知識的拓展,為自己的人生開辟新格局,收獲成長的智慧”。這本書分為三部分。在1部分,作者回顧了自己環遊世界的“夢想實現”經歷。第二部分為讀者梳理出克服困難和挑戰、實現目標的“夢想法則”;第三部分,作者將視角轉向“他者”,挖掘了十余個有趣的故事,闡釋了古往今來人類發展歷程中“克服巨大困難,實現夢想”的生動案例。這本書為我們梳理了壹系列“人類成長故事”,傳遞了關於成長的智慧——“困難是爬上去的梯子”,這是成長的紅利。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不可避免地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困難,經歷自己迷茫的歲月和艱難的時刻。希望本書分享的“成功”思維和方法,以及傳遞出的實現夢想的勇氣和能量,能幫助妳在人生的關鍵時刻把握選擇的自由;帶領妳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享受沒有不平衡的快樂生活。
丟失的衛星
作者:劉子超
“每個地區的發展水平也因此有很大差異:費爾幹納河谷的北方城市如庫占,工業化程度相對較高;中南部地區可以堅持自給農業;至於帕米爾高原,人們仍然使用古老的農業方法,在生存的邊緣搖搖欲墜。”
九年來,作家劉子超數次深入亞洲腹地,奔赴神秘的周邊國家——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在這片處於全球化邊緣、大國之間的土地上,開始了壹場過去與未來的探尋之旅。
沿著邊境線飛行,繞過散落的飛地,馳騁在帕米爾高原無人區,停泊在蘇聯核爆試驗場,他以探險家的精神見證了與世隔絕的地方;踏上撒馬爾罕的黃金之路,徜徉於血腥的戰場和帝王的宮殿,凝視著最古老的聖書,觸摸著玄奘書寫的佛塔,他試圖尋找古人的目光;結識把未來寄托在中國人身上的塔吉克青年,遇見被困鹹海七年的中國人,在烏茲別克的酒吧裏,聽到商人指著散落在空中的鈔票大喊:“妳以前看到的都是幻覺,這是現實!”壹路走來,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在希望與挫折,自由與失落之間徘徊。
壹切都像壹顆離軌的衛星,曖昧而失落,充滿活力,孤獨而掙紮。我們就在隔壁,但我們並不知道——直到旅行開始,書被打開。
永恒的時間之旅
作者:星野道夫
“所謂的風景,可能是壹座山,也可能是壹條美麗的河,也可能是風吹過這片土地的觸感。如果夢中的風景是大自然,無論人類表現出怎樣的熱情,對方都不會回應,依然原樣存在。季節只會在我們眼前不斷變化,時間會慢慢流逝。”
永恒的時間之旅包括星野道夫未發表的照片和西伯利亞的日記,這是對星野道夫史詩般的攝影生涯的回顧和致敬。星野道夫用他的鏡頭捕捉到了大自然的美麗和生命的脆弱與堅強,用他最純粹的愛記錄下了極地的風景、動物和人。他的文字和他的影像壹樣簡單溫暖,每壹段旅程都是感人的“心靈之旅”。星野道夫曾說:“當生命將走到盡頭時,我希望我的生命能在阿拉斯加結束。”他把生命中最青春的歲月都獻給了這片遙遠的北方土地,這裏也成了他最後的安息之地。他用鏡頭給我們留下了那些珍貴的垂死的生命和風景,也寫下了人與自然永恒的對話。
再次行走
作者:楊瀟
“人們很容易把走在路上,尤其是高速公路上的人想象成怪人或苦行僧,但他們不明白自己可能有多幸福。”
《重走:在道路、河流、郵路上尋找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青年作者楊瀟的作品,講述了壹個作家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以西的道路上重走不惑的故事。
1938,“湘黔滇旅行團”徒步穿越三省,途經西南腹地;2018年,處於人生轉折點的青年作家楊曉,踏上了這條1600公裏的漫漫長路。這是壹次非典型的公路徒步旅行。我們時不時要與大卡車擦肩而過,但沿途的山、水、鳥、人的語言,與歷史上流亡者在同壹條路上的所見所聞逐漸重疊、交織,甚至對話、震動,壹個疲憊而被忽視的“中國”慢慢浮現。
中國風景
作者:單之薔
“我希望候鳥喚起的美好影像不會因為所謂的‘禽流感’而消失。我希望人類微妙的感情,如時光的流逝,青春的終結,鄉愁,離別的恨,永遠被候鳥喚起。”
《中國風景》的作者單之薔是中國著名的地理專家和學者。本書精選了單之薔近十年來所寫卷首的精華,被認為是繼《美麗中國》、《中國人的景觀大道》之後的又壹精品之作,也是《中國國家地理》修訂十周年的經典之作。
《中國風光》圍繞“了解中國”這壹主題,以“山、水、冰川、青藏高原、國粹、國家、地方”七個部分構建把握中國的模板。每壹部分都是巧妙的概括,既概括了中國的山水風貌和地理收藏,又準確提煉了作者對中國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的把握,展現了作者對中國的真實認知和感受。
長期徜徉於大自然,深受人文地理浸潤的單之薔深知人與自然溝通的內涵。他的文字裏總是充滿著對自然界的美好認知,也不乏理性或激情的描述。那些看似簡單的遺存,普通的風景或事物,通過他提供的框架和視角,往往被勾勒出具體生動的場景和造型,激發了無數讀者對中國山水的無限向往。
《中國風光》這本書還包含了100多幅美麗的圖片和地圖。在這本書的序言中,單之薔說,雖然這是壹本選集,但它是按照新書的標準打磨的。除了精心的主題和結構以及對文字的精心梳理,每張圖片的解說也都是他自己寫的。為了用更詳實的證據表達他對中國山水人文地理的清晰認識。
地球摩托車看世界
作者:袁嶽
“壹次旅行有多有價值,取決於妳想從生活中得到什麽。”
自稱摩托車手的袁嶽興趣廣泛。他涉足過生命科學、環境保護、文化旅遊、流行音樂,壹直對探索世界充滿好奇。
行走在世界之巔,去體驗遙遠北方的孤獨之美;遠遊南極,探索人類最後的邊疆。大革命前夕訪問古巴,推開多刺的斯裏蘭卡之花,徜徉在神秘的南太平洋,揭開津巴布韋的神秘面紗...袁嶽以執著的好奇心、與時俱進的知識儲備、巨大的熱情和勇氣,探索著難以企及的風景和難題,分享著各種獨特的經歷。用他的話說:“我對人類的故事了解得越多,我對這個世界的偏見就越少。”
讀萬卷書,走萬裏路。
讀書和旅行都是壹種自我與世界的對話。
如果妳因為各種原因不能離開家,
那就去探索書中的精彩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