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雅明認為,生活在現代城市中的人們,面對各種意想不到的、千變萬化的碎片化場景,產生了壹種被稱為“schockerfahrung”的感官體驗。習慣了城市生活的人,沒有這種享受會覺得不舒服。於是,遊蕩者出現了。他們癡迷於城市中意想不到的新景象,快速的反應,以及故意暴露在人群中以滿足他們驚心動魄的體驗。在下面的節選中,本雅明以波德萊爾的詩《致壹個路過的女人》為例,分析波德萊爾作為遊蕩者在人群中的心態。
本傑明
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
文|[德]本雅明
王譯
給壹個路過的女人。
波德萊爾
街道在我周圍震耳欲聾。
我走過壹個身材修長的女人,她穿著厚重的孝服,流露出嚴重的悲傷。
用美麗的手搖動她的蕾絲裙。
輕盈高貴,露出雕像般的小腿。
從她的眼中,像鉛天空孕育著風暴。
我像瘋子壹樣顫抖。
喝下狂喜和迷人的美麗。
壹道閃電閃過...其次是夜晚!
有了妳的壹瞥,我突然覺得自己像壹個重生又褪色的美人。
除了來世,我不能再見妳嗎?
走吧。遠遠的!太遲了!也許永遠不會!
因為,在未來,我們在想念彼此。
雖然妳已經知道我曾經愛過妳!
這首詩沒有把人群看做罪犯的避難所,而是看做詩人捕捉不到的愛情。可以說,這首詩討論的不是人群在市民生活中的作用,而是人群在充滿情欲的人的生活中的作用。乍壹看,這種效果是負面的,其實不然。詩人不僅沒有避開人群中的鬼魂,相反,這個令他著迷的鬼魂是人群帶給他的。雖然城市居民的喜悅起初不是,但最終是壹種愛。“從不”標誌著遭遇的巔峰。這時候詩人的熱情模仿的是挫折,實際上卻像火焰壹樣從他身上散發出來。他仿佛在熊熊烈火中燃燒,卻沒有鳳凰飛出。第三段描述的再生場景揭示了事物的真諦,所以也解釋了上壹段的問題。讓人抽搐痙攣的,不是每根神經都充滿圖像的人的興奮;確切地說,這是壹種震驚。在忍受這種沖擊的時候,壹種急切的欲望突然征服了壹個孤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