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前兩句描述的是音樂的境界,後兩句則是議論式的抒情,涉及到當時音樂改革的背景。漢魏六朝,南清音樂仍用豎琴、七弦琴。到了唐代,音樂發生了變化,“樂言”成為新壹代的聲音,樂器主要是從西域傳入的琵琶。與此同時,大眾的欣賞興趣也發生了變化。受歡迎的是能表達世俗歡快感情的新音樂。穆如松風的琴聲雖美,但畢竟成了“古曲”,很少有人能優雅地欣賞,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獨。“雖然”這個詞從贊美琴聲變成了對時尚的感受。《無人問津》中的“多”字,凸顯了鋼琴愛好者的稀缺。有人用這兩句話來說人是時髦的,不要彈老調,意在表明作者的不合時宜,說得很對。劉長卿是清朝最好的。他壹生兩次被放逐,大腹便便,有壹種超脫世俗的情調。他的詩集有《幽琴》(李雜詩八首之壹):“月色全白,琴聲應是子夜。在頭發上,松林裏的寒風。雖然我很喜歡這首古老的曲子,但今天大多數人都不彈了。為這首歌投票,很難了解妳的朋友。”其中四首是聽琴絕句。“知音難”也是這首詩的主題。“如果妳寫壹首詩,妳必須知道妳不是壹個詩人。”詩歌只是寄托壹種自戀情緒的方式。
七弦琴奏出涼爽的曲調,仔細聆聽,像翻騰的松樹。
出自唐代劉長卿的《聽琴》
七弦琴奏出涼爽的曲調,仔細聆聽,像翻騰的松樹。(七弦壹作曲:七絲)
雖然我很喜歡這首古老的曲子,但今天大多數人都不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