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古詩詞鑒賞方法

古詩詞鑒賞方法

欣賞方法:

第壹,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詩意的眼睛”或“刻字的眼睛”。比如李清照的《如夢》“昨夜雨驟風驟,酣睡不用殘酒。問快門人,海棠依舊。妳知道嗎?妳知道嗎?應該是綠肥瘦瘦的。”整個詞“詩眼”就是“青、肥、紅、瘦”,很有表現力。它的表現力體現在它的生動性和恰當性。比如用“肥”字寫葉子,不僅表示越來越多,還可以聯想到潤澤明亮的造型,非常準確簡潔;這也反映在情感筆記中。比如用“瘦”字來寫花,不僅小巧,而且能感受到憐惜之情,用整個字來表達感傷的情緒。再比如賈島的《李寧居幽》,“居幽鄰少,草徑入空寂園。/小鳥在池邊樹上停留,和尚敲門。/過橋分色,搬石移雲根。/我會暫時回到這裏,在平靜期我會不辜負我的話。”題目中的“遊”字是“眼”,是理解全詩的關鍵。全詩每壹副對聯都與“隱居”二字緊密相連,第壹副對聯寫的是居所的“隱居”:住在壹隅,無人,草徑幽靜,空寂的花園稀疏。駢文、頸聯描寫環境的“靜”:駢文襯聲,池邊樹上鳥鳴,皎潔的月光下老僧輕輕敲門,無不表現出環境的靜謐;項鏈寫作從黑夜到白天,還是從環境的角度出發,但視野要開闊得多,跨過小橋,繞過巨石,壹路上,處處寧靜,充滿野趣,詩人內心的喜悅油然而生。對聯流露出詩人對隱居的向往。可見,讀詩的關鍵在於把握“詩眼”和“題眼”。第二,分析詩歌的思想內容。要正確理解古詩詞的思想內容,最根本的還是要學會識人論世,正如魯迅先生所說:“要寫論文,最好是把全篇、作者及其社會狀態都考慮進去,這樣比較有定論。”比如李清照的《夢》,就要聯系當時的背景:李清照與趙明誠深情相守,卻“久不結婚遠行,易安舒不忍離”(劉壹生的宋詞),我們就抓住壹問壹答來分析,就不難理解這個詞的感傷情懷,既愛花又惜春。所以評價古詩詞,學會識人論世,從整體上把握詩詞的基調和主題是必不可少的。第三,探索規範句的妙用。古詩經常引用典故,並將其轉化為詩句,與豐富的內涵相聯系。欣賞古詩詞,必須了解典故和詩詞的來源和意義,探索典故和詩詞在古詩詞中的妙用。比如姜夔的《揚州慢》裏的“過了春風十裏,麥綠了”。也就是說,用了杜牧的詩《春風揚州路十裏》。它在這裏的運用,讓揚州城昔日的繁華與現在的蕭條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傷害了往日的記憶。探索規範語句的妙用,是準確理解古詩詞的基礎。第四,體驗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在古詩詞中,出於形象和抒情的需要,往往采用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其中最主要的有比喻、喚起、擬人、誇張、對偶、重復和襯托。如果把握好這些手法的表達效果,就能更好地理解詩歌的意象,理解作者的感情。如何的《唱柳》,“碧玉扮作壹樹,萬縷青絲掛毯垂。不知是誰剪開了薄葉,二月的春風如剪刀。”作者摒棄了簡單直觀的描寫方法,打破了傳統的贊美事物、抒發抱負的思維,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比喻為我們塑造了壹個具有獨特浪漫色彩的小說形象。第壹句用“碧玉”(指樂府《碧玉歌》中壹位名叫碧玉的美少女)作比喻,使詩在開頭就以嶄新的形象引人入勝。第二句,寫楊柳嫩枝低垂,猶如少女身上的綠絲帶,用絲帶描繪柳條,突出了溫柔飄飄的特點,生動地刻畫了春柳如絲的形象,給人以生氣勃勃的美感。壹問壹答最後兩句,用巧妙的比喻再次贊美春柳。壹個“瘦”,壹個“切”,細致地描繪著新柳纖細、柔軟、清新、可愛的葉片,透露著作者的驚喜與贊嘆。“二月的春風就像剪刀”,把春風比作碧玉巧手裏的剪刀,化虛為實,想象力奇特。何把柳樹比作壹個亭亭玉立的少女,描繪了壹幅生機勃勃的春景,表現了他對春天生機勃勃的贊美。因此,欣賞古詩詞,必須了解其中的修辭手法及其所指的具體意象,才能正確理解和把握詩詞的深刻內涵。第五,了解古詩詞的意境。意境是作品的藝術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畫面的和諧統壹。理解古詩詞的意境是欣賞的最高境界,它能使欣賞者獲得美的享受,陶冶情感,凈化心靈,從而積極自覺地創造和拓寬古詩詞的藝術境界。理解意境要註意比較、創新、聯想。比如陸遊的《蔔祖望》和範成大的《霜降小角梅》,都是以虛寫為主,以梅為喻,抒發人的感情,但意境不同。從環境上看,魯詞選擇了風雨飄搖的黃昏,突出了環境的苦澀,奠定了梅花的“孤獨”形象;模詞為梅花選擇了壹個雪後月夜的環境,襯托出梅花孤獨的意象。從作者的情感寄托來看,陸詞在寫出了梅花的孤獨意象後,以“孤獨”和“壹如既往”兩層含義,深化了梅花不邀寵、諂媚、獨自承受風雨、獨自承受狐悲的主觀精神。“無心爭春,人皆妒。”作者根據梅花居花之首的特點,孕育了梅花的精神境界。她不追求春天開放,是為了不與花爭妍,不與花爭艷,不與花爭艷,不與花爭艷,不與花爭艷,給梅花壹種不求榮的高貴情操。《壹如既往》進壹步歌頌了梅花高尚堅強的品格,始終保持節操。“散盡”“化成泥”“碾成塵”壹步步承擔起梅花的悲劇命運,跌出“唯香依舊”的珍貴。作者用詠梅來表達他的抱負,花卉產品的個性是壹體的。典範詞中的梅花不具備陸詞中梅花的多層次性。詩人用“勝不驕,敗不餒”來表達梅花的魅力:美到了極致,悲也到了極致,倚在畫地板上的人的形象與梅花相映成趣,渲染著憂郁。梅花的形象既悲傷又動人。壹旦對比,兩個詞的意境就充滿了深度。古詩詞鑒賞是壹項創造性的復雜的精神活動。“不僅作家在創作,讀者也在創作。他們是創作的夥伴,讀者往往更像詩人而不是詩人。”(易蔔生)因此,真正的理解必須建立在對古詩透徹理解的基礎上。如:王之渙的《蒼鷺居》,山遮白日,海泄金河。但是妳只要爬上壹層樓梯,就能開闊三百英裏的視野。“壹般人對這首詩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對大自然壯麗景色的成功描寫上,當然遠遠談不上欣賞。有些讀者可以進壹步看出,這首詩並不局限於對壯麗景色的描寫,而是註入了詩人昂揚的激情。然而,這仍然不是這首詩的“詩性無知”和意義。鑒賞能力強的讀者,可以透過瑰麗的畫面和開闊的意境,看到這首詩從感性到理性的升華,理解這首詩蘊含的耐人尋味的哲理:只有爬得高才能看得遠,成功在於追求,事業無止境。由此可見,沒有對作品的透徹理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欣賞。”有經驗的人用兩只眼睛看書,壹只眼睛看到紙上的字,另壹只眼睛看到紙的背面。”歌德的名言道出了古詩詞鑒賞的真諦。

解決方法:

壹、主觀解題法

主觀題包括分題,如填空、簡答、品鑒。在總結填空、簡答、口味分析的表達方式時,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關鍵詞,如把握詩的主體,把握動詞和顏色詞的意義和作用,鑒賞答案。

(2)從關鍵詩句(主題句、情感句)入手,分析概括,推斷答題出發點。

③從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和表達方式(小品、議論)分析其意義,探討其功能。

④從作品和作家的相關背景信息入手,準確把握作品主旨、作者情感傾向和詩詞原意。

⑤從詩歌的具體內容出發,把握各類詩歌(如送別詩、懷古詩、愛國詩、哲理詩、詠物詩等)的思想內容。,並根據各自的類別提取和總結他們的思想和感受)。

⑤從作家的風格(豪放婉約、沈郁失意)和語言特征(凝練含蓄、凝練)理解詩意,表達情感。

(3)詩歌鑒賞的整體解題方法:

欣賞詩歌的遣詞造句,要從詩歌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傳神性三個方面考慮詞語的精妙。

②欣賞詩歌的意象(意境)。所謂“意”,是作者的主觀感受;所謂“意象”和“環境”,就是詩中的自然景物和生活畫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細欣賞詩歌中的意象,借助想象和聯想,把握詩歌中表達的感情。

③欣賞詩歌所表達的情感主旨、情感之美、事物之美、意蘊之精妙。

(4)體會試題要求,把握答案出發點,抓住試題重點。

此外,還要借助筆記、提示,結合作者的人生經歷、自身的知識儲備以及已經形成的能力,對給定的詩詞歌賦進行仔細的閱讀和品味,找準答題的角度,在反復比較分析的基礎上推斷答案。

對詩歌的特點也要有壹個全面的認識。

二、常見問題分析:

詩歌鑒賞題具有壹定的開放性,鼓勵考生創造性表達,但也只能根據題型和要求有針對性。在考試中,常見的類型有:

(壹)“詩意的眼睛”型

主題形式

(1)妳覺得詩裏的壹個字或者壹句話寫得好嗎?為什麽?

(2)從哪壹句話中,妳能找到壹個最能體現詩人感情的詞?

(3)此詩壹句中的壹個字,有些版本作為壹個字。妳認為哪壹個更好?為什麽?

(4)詞語在表達中的作用是什麽?

題目解讀古代人寫詩往往追求壹個詞來抒發自己的感情。這種題型需要品味詩人煉字之美。回答的時候,不能逐字逐句。妳要把它們放回句子裏,用全詩的主題、意境和詩人的思想感情來分析。

答題要點

1.肯定“好”還是肯定哪個更好。

2.解釋這個詞的大概意思和它在句子中的意思。

3.展開想象和聯想,把妳認為好的詞語還原到句子中,再現詩人描述的場景。

4.說這個詞表達了什麽樣的感情或者烘托了什麽樣的意境。

唐代王琬《北堡山下壹泊》中的第二聯“直到低潮時兩岸變寬”,有的版本叫“潮平兩岸失”。妳認為哪個詞更好,為什麽?

示例(1)

答:“寬”字比較好。原因:

(1)“廣”是開放、寬廣的意思;

(2)“闊”字直接表達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潮使江面無邊,兩岸特別寬闊;

(3)“寬廣”二字直接表達了詩人開闊眼界的強烈感受。

(4)“廣”字聽起來像“掛”字,聲調似乎更響亮。

示例(2)

答:“失去”這個詞更好。原因:

(1)“失”字更好地代表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讓河流壹望無際,看不到河的兩邊;

(2)“失落”二字形象地描繪了河堤因春潮高漲而與水平面齊平,似已消失的主觀視覺形象。

(二)名句鑒賞

主題形式

(1)描述名句展示的畫面,揭示詩詞的含義。

(2)解釋壹副對聯的含義,分析情感與景物的關系。

(3)解釋詩歌的含義,並告訴他們如何表達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名句解讀是全詩(詞)的精髓。它們常常被人們從風景、情感和意義上加以贊美。根據具體的句子,可以三個都說,也可以重點說壹個方面。

回答分1。明確詩中具體的景物意象;

2.拓展想象和聯想,用自己的語言再現場景形象。

3.總結詩人描述的風景的特點。

4.這首詩表達了什麽樣的思想感情或者給人什麽樣的啟示和思考。

問題類型示例1。請描述“千帆路過沈船,萬木春在病樹前”這幅畫,並揭示這首詩的含義。

答:環顧四周,我們可以看到這樣壹個場景:大江之上,仍有千帆在沈舟岸邊爭奇鬥艷,而在大自然中,雖有病樹,但所有的樹依然爭春。它告訴我們新事物將取代舊事物。

2.“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圓”的“直”“圓”二字,歷來為人稱道。說說為什麽這兩個詞用得好?

答:“直”和“圓”準確地描述了沙漠的景象,表現了作者的深厚感情。“直”字在蒼涼寂寞中顯得高大雄偉,“圓”字在遼闊壯闊中顯得柔和溫暖。

表達技能

主題形式

(1)這首詩用了什麽表達方式?

(2)這首詩運用了什麽藝術手法(表現技巧)?如何表達詩人的感情?有什麽作用?

古典詩詞的解讀非常註重表達技巧。它是詩人用來表達情感和主題的壹種手段。常見的表達技巧有:

(1)抒情方式:直接抒懷和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包括借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抒情、托物抒情。

(2)表現手法:以小見大,化虛為實,虛實結合,以理養事,動靜結合,聲情結合,多角度描寫,喜憂參半,對比鮮明。

(3)修辭手法:如對偶、比喻、擬人、誇張、雙關等。

當然,在分析技巧時,要綜合分析修辭手法在詩歌中的意義和作用,分析詩歌的表現方式,如景物描寫、抒情性、借物吟頌、象征主義等等。

答題要點

1.準確指出抒情方式、表達方式或修辭手法。

2.分析詩歌和具體的單詞。

3.這種表達技巧表達了什麽樣的內容和感情或者揭示了什麽樣的道理。

問題類型示例

江南春

杜牧

江南,綠紅花開的聲音,山麓村落的水邊村落。

南朝留下了480多座古老的寺廟,無數的塔籠罩在風雨中。

1.詩人筆下的江南春色,栩栩如生,生動傳神。用什麽寫作手法來產生這種效果?

答:動靜結合,視覺聽覺多角度描寫(或聲色結合),點面結合等方法。

2.明朝的楊慎在《盛安詩話》裏講過這首詩。認為“千裏”的“千”字應改為“十”。理由是:“千裏鶯啼,誰能聽?千裏綠映紅,誰看得見?“這個說法已經被很多學者反駁了。妳覺得楊慎的觀點有什麽問題?

答:錯就錯在不知道《壹千裏》是虛寫而不是實寫。既然寫的是江南春色,題目也是由“千裏”來演繹的。

語言特點

主題形式

(1)談談這首詩的語言特點。

(2)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

對這類題目的解讀,重點不在於個別詞語的巧妙運用,而在於對全詩語言風格的品味。詩歌有豪放、婉約、沈郁、恬淡等多種風格。另外,要用壹些術語來準確評價詩歌。如:言簡意賅,形象生動,壹字生動,對峙穩重,詞近情遠,等等。

答題要點

1.用壹兩個詞或壹兩句話概括語言特點。

2.結合詩中的句子,詳細分析了這壹特點。

3.詩中的文字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比如請分析陶淵明的飲酒,“蓋房子是在壹個人的環境裏,但是沒有車馬。問妳能做什麽,妳的心遠沒有自我偏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越來越好了,鳥也回來了。這裏面有真意,我都忘了想說什麽了。”這首詩的語言特色。

答:(1)全詩語言質樸無華,似無意為詩,但詩情自然流露,韻味雋永。

(2)前四句寫我的心境,寫我隱居生活的真諦。“遠離我心”強調詩人內心的平靜。

(3)後四句詳細描述了這種隱居生活。情景交融,言不盡,意無窮。

(5)情感欣賞

答題要點

古詩鑒賞中經常涉及到詩歌情感的鑒賞。從作家風格(豪放、婉約、沈郁、失意)入手,發掘詩歌中蘊含的作者情懷,並進行分類。情緒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類:激情、抑郁、昂揚、安靜、悠閑。再具體壹點,我們把初中學過的詩詞分類,大致有以下幾種常見的:離別之情、友情、愛情、熱愛自然、愛國、鄉愁、關註民生。

問題類型示例

請讀下面的詩,試著談談詩人在詩中表達了什麽感情。

滁州西溝

韋應物

獨自壹人,小草長在溪邊,樹上有黃鸝鳴唱。

春潮帶來雨來的晚來的急,野渡上沒有船。

1.詩中哪兩句描述了詩人寧靜的心境?

2.請說說作者在詩中的感受。

回答1:春潮帶來雨來得晚,來得急,野外無人渡舟。

答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寧靜閑適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