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體裁之壹,名散文,隨著文學的發展,其含義和範圍也在不斷演變。在中國古代,散文相對於韻文、駢文而言,被稱為“散文”,即所有的作品,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非文學作品,都被稱為“散文”。現代散文是指詩歌、戲劇、小說以外的文學作品,包括散文、隨筆、遊記、傳記、傳記、回憶錄、報告文學等。近年來,傳記、報告文學和散文發展成獨特的風格,因此人們傾向於縮小散文的範圍。
(3)散文的分類:
根據散文的內容和性質,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敘事散文:以寫人物筆記為主的散文。這類散文對人和事進行具體而突出的描述和刻畫,同時表達作者的認識和感受,也帶有很強的抒情成分,字裏行間感情飽滿。敘事散文重在從敘述人物、事件的發展變化來反映事物的本質,具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因素,從壹個角度選取主題,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魯迅的《藤野先生》,吳伯簫的《記住壹個紡車》,朱德的《記住母親》。
抒情散文:以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為重點的散文。這類散文敘述和描寫具體的事物,但通常不會貫穿整個故事。其突出特點是強烈的抒情性。它或直白,或情景感人,充滿了濃濃的詩情畫意,即使描寫自然風光,也賦予了深刻的社會內容和思想感情。優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摯,語言生動,常運用象征、類比等手法將思想形象化,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比如茅盾的《白楊禮贊》,韋唯的《真誠的告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櫻花禮贊》。
風景散文:主要描寫風景的散文。這類文章多是在描寫景物的同時抒發自己的感情,或借景物抒發自己的感情,或沈湎於景物,把握景物的特點,運用按空間變換的順序變換景物的方法,以觀察的變化作為全文的脈絡。生動的景物描寫不僅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氣氛,還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達主題。比如劉的《長江三峽》。
哲學散文:哲學是感悟的滲透,是思想的火花,是思想的凝結,是智慧的結晶。它貫穿古今,跨越中外,擁抱世界,穿透生活的社會,停留在生活的父母,閃現在思維的領域。聰明的作者善於抓住哲理的閃光,采取筆墨的形式,寫出豐富的、發人深省的優美文章。經常背誦這樣優美的散文,自然能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啟迪、熏陶、洗禮、升華,這種內化無疑是偉大的。哲學散文以各種意象參與生活的真實,從而揭示萬物之間永恒的相似性。因其深刻性和精神穿透力,給我們壹種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內幕和思想的震撼性審美效果。把握哲理散文所體現的思維方式,體會哲理散文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內涵和積澱。1.哲學散文中的象征思維:哲學散文構成了本體論的象征表達,因為它超越了日常經驗的意義和自身的自然物理屬性。它拋棄的是淺薄,卻達到了與人的思想同理心,與生命和氣場共鳴的境界。我們從符號中獲得理性的覺醒和精神的無憂無慮,從心靈的平靜到靈魂的震顫,超越了壹般的情感反應,停留在精神的頂端。2.哲學散文的聯想思維:因為哲學散文是壹個立體的、綜合的思維體系,經過聯想,文章的內涵更加豐富,不顯得單薄,將自然、社會、生活融為壹體。3.哲學散文的情感思維:哲學散文本質上是思想表達對情感的壹種依賴。因為作者在認識生命的過程中有情感的參與,認識的結果是情感和想象的融合,所以哲學散文中的思想不是壹般的幹巴巴的討論,而是蘊含著生命情感,充滿審美情感汁液的思想。從哲學散文的字裏行間去解讀心靈的深度,去理解生命的本義。這就是哲理散文的藝術美。
/view/1136.htm
如何寫好壹篇文章
(壹)善於構思
“壹切以意義為基礎”。散文的“意義”存在於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要得到它,必須依靠我們對生活的深入觀察、感受和理解。所以,只要散文是從生活的實際出發構思的,有鮮明的感情,敏銳的觀察能力,人民同時代人的脈搏,深厚的感情,豐富的想象,深刻的思考,我們就會覺得我們的生活充滿了詩意。這首詩是觸動我們心靈的東西,是讓我們眼前豁然開朗的東西,是讓我們的思想豁然升華的東西,是讓我們的感情更加純粹的東西,這就是詩的靈感。如果我們想理解我們的文章,我們必須快速理解它。因為有內心的震顫,有思想的閃現。劉說:“即使是微弱的閃光也比沒有閃光好。這不是普通的攝影。這就是文學。”
比如壹個作家去看山茶花,品種很多,美麗的山茶花引起他的思考:“山茶花很美。生活中美好的壹切都是勞動創造的。是誰日日夜夜用自己的汗水澆花,像養育自己的孩子壹樣養育花苗,最終培育出如此美麗的花朵?我們應該感謝美化我們生活的人。”這是思想的光輝,作家非常珍惜,所以及時把這個意思寫下來。後來他聽壹個園丁介紹壹種山茶花,說:“這叫童子面。它開花晚,剛開骨朵,顏色深紅,卻是最好看的。”這並沒有引起思考,但他記住了這種山茶花的名字。過了壹會兒,正好壹群小朋友也來看茶花,引起了作家的註意。他看到孩子們鮮紅的臉仰著,甜甜地笑著,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心裏頓時壹顫,忍不住脫口而出:“男孩的面茶開了。”園丁意識到這壹點,說:“真的,沒有比這種男孩的臉更漂亮的山茶花了。”這讓他腦子裏突然蹦出壹個想法。他說,“我有了壹幅畫的想法。如果用最厚最艷的朱砂畫壹朵大山茶花,配上壹個男孩的臉,豈不是象征著祖國的臉?”於是,作家把看茶花所引發的感受和思考,寫成了壹篇散文《茶花賦》。這個作家就是楊朔。讀者和評論家可以通過閱讀理解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意圖:歌頌絢麗的祖國,榮耀祖國的勞動人民。
(二)善於構思
構思是作家對生活素材由粗到細、由假到真、由壹而二、由表及裏的加工提煉過程。作家應在構思中為散文的思想性尋求完美的藝術形式,以達到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和諧統壹。因此,立意要解決立意、選材、意境創造、體裁確定、基本技法、布局等問題。這裏著重討論三個問題:確定體裁、尋找線索、營造意境。
首先,確定體裁。散文的體裁靈活多樣。我們有壹個很好的意義(思想),並且已經選擇了表達這個意義(思想)的材料,那麽我們就要考慮:是寫在書信裏還是日記裏?是作為隨筆寫的,還是作為偶然的感悟寫的?是遊記還是回憶錄?是寫序言還是後記,還是寫評論?確定具體體裁的原則是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比如去蘇州旅遊後,覺得需要向父母匯報自己的旅行和印象,可以寫信;在遊玩過程中遇到壹些讓妳感動的人或事,可以寫隨筆,漫談;逛完虎丘、獅子林、寒山寺、西苑、柳園,妳覺得寒山寺的鐘特別吸引人,引起妳的遐想,於是妳就可以寫壹篇像《鄉村祭壇上的抒情》壹樣詩意的抒情文章。如果是故地重遊,吃壹些蘇州的土特產,回憶往事,可以以回憶為主,寫壹篇類似《回憶小米》的回憶散文...簡而言之,表現特定體裁的形式要根據立意的內容來確定。
第二,尋找線索。散文的素材應該是零散的,每壹個素材都是壹顆珍珠,但這些珍珠之間是有內在聯系的。我們作家要找壹根線,用筆當針,把這些散落的珍珠穿成壹串耀眼的珠子項鏈。那麽,有什麽可以作為線索呢?
壹個是情感線索。當我們的感情在生活中發生變化時,比如從厭惡到喜歡,或者從喜歡到厭惡,我們可以用這個情感線索把壹些看似不相關的材料聯系起來。比如楊朔寫《荔枝蜜》的時候,用情感的線索,把童年的回憶,從化的療養,荔枝樹林,蘇軾的詩,愛嘗蜜,逛蜂場,贊美蜜蜂,農民的勞動,夜晚的夢蜂。
二是事情的線索。比如,曹靖華在日常生活中感到,今天我們仍然需要發揚延安時期“小米帶槍”的艱苦奮鬥精神,於是他收集了記憶中關於小米的往事,用小米來組合發生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不同情況下的事件。很多供養對象、吟詠誌向的散文也是以對象為題材,比如茅盾的《白楊禮贊》。
三是人物線索。如果寫某個人物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活動,可以用這個人物作為壹個線索,也可以用另壹個人物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人物、不同內容的事情聯系起來。這個人物也可以是作家本人——“我”。
第四是思想的線索。比如,面對某件事或某個場景,我沈思、遐想,“我傾向於遊萬仞”,“我在壹瞬間看過去和現在,我在壹瞬間愛撫整個世界”,“我在形式中籠天地,在筆端挫萬物”。通過聯想和想象,可以將相關材料組織在壹起,表達原始主題。如秦牧的《土地》,楊朔的《海城》,賈平凹的《醜石》。
五是風景線索。“所有的風景詞都是感傷的詞”。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將作家的思想感情融入景物之中。比如天山風光,西湖風光。
六是動作線索。比如遊記,以旅行路線為線索。劉以奔跑為主線寫下了《長江三日遊》。當然,全文還有壹條哲學線索:“戰鬥——航行——熬過黑夜到黎明”。
散文的線索很多,以上六條線索比較常用。
第三,創造意境。散文的意境是情與景的交融,意與境的統壹,是作者的主觀感情、意誌、自然環境和浸透了時代精神的社會環境的統壹。意思是靈魂,環境是血肉之軀。高的意思是深層環境,低的意思是淺層環境。散文的這種意境,應該就是詩的意境,也就是所謂的“詩意”。它是無形的,可感的,物質的,生動的,但卻是感人的,震撼靈魂的,精神的,靈性的。比如朱自清寫《荷塘月色》,全篇以“光味”為主,順著沿路而來、站在沈思中的線索,通過描寫,小路、荷塘、花姿、月光、樹影、霧氣、燈光等。被發現和腐爛,可見和可感知的,而樹葉,青蛙和蟬可以聞到。多情感的表達,巧妙的比喻,營造出壹種優雅、寧靜、情景交融的意境。這種優美的意境,正是散文作家應該努力追求和刻意營造的。
立意方法可以借鑒前人,需要自身創新。過去有壹位青年作者發明了壹種“散文快速構思法”,受到《青年》、《采石》等刊物編輯的重視。
(3)布局巧妙。散文壹般篇幅較短,布局方便,但由於篇幅較短,很難做好布局。這就像壹座山堆了壹小堆石頭,往往不會破壞山的雄偉。但是小花園裏有壹堆石頭,很容易破壞花園的美觀。因此,散文的布局結構非常重要。參觀蘇州園林,可以從其精美的建築布局中獲得靈感,也可以借鑒其園林建築布局來考慮散文的布局。葉聖陶在《蘇州園林》中寫道,蘇州園林建築的設計者和工匠“註重亭閣布局、假山池塘的搭配、花木的襯托、近景視覺的層次。總之,壹切都必須存在,才能形成完美的畫面,不能有損美的失敗。”至於散文寫作,也要註意材料的布局、協調、對比、層次。蘇州園林不講究對稱,但散文布局有時需要講究對稱或對比。葉聖陶補充道:“蘇州園林註重每個角度的畫面美。”那麽,散文的整體布局要講究藝術性,其局部布局不也同樣具有藝術性嗎?至於布局的具體方法有很多,前面提到的線索問題也和布局有關。這裏可以強調的是,很多作文的版面設計要巧妙。開頭往往似談深意,結尾要深入,畫龍點睛,“卒章表意”,自始至終呼應,前後壹致,有機結合。散文寫作初學者不妨學習壹下這種布局的方法。
(4)比斷斷續續更清晰。散文要“散”,除了選材,還要註意敘事中的斷續技巧。只有明確了間斷性,散文才能寫得自如。賈平凹說:“記住:知道的越多,越不想寫或寫不出來;空白,這正是妳要寫的地方。”他認為,“註意‘空白’的處理,第壹,散文可以散,可以間歇,可以間歇,文字可以‘飛’,神秘感就會明顯。第二,散文可以含蓄。古人也說:用心為先,所以妳要隨性而為。看似廢話,骨子裏卻有分數。“要多讀古人的優秀散文作品,學習別人的斷斷續續的技巧。在寫作練習中多次使用後,熟能生巧。
如何寫散文
a、感受生活,感受幸福
——散文寫作要有豐富的感情。
這是壹個真實的故事。有壹個十歲的胖乎乎的男人,突然對著滿桌的美食大喊:“我想死。我把所有的菜都吃完了。活著有什麽意義?”我媽聽了很震驚,就去咨詢心理醫生。醫生開了壹貼藥“簡茶淡飯”,說:“這是心理障礙——我感知不到快樂。現在還有很多人得這個病。”看完這個故事,我們不禁感慨,媽媽的心是偉大的,只是她的偉大被壹些過度的關心和愛護給湮沒了。做兒子的,做女人的,習慣了這種關心和愛護,這是壹種可怕的麻木。小胖胖天生不知福,根本不懂母愛,更談不上幸福。同學中有胖乎乎的現象嗎?要寫好作文,首先要有壹顆敏感的心。現在,中學生的生活似乎很無聊。3: 01,家屬(宿舍)-老師-食堂。再加上應試教育的沈重壓力,很容易陷入機械麻木的狀態。同學們可能會說,有什麽好感覺的?但是,如果妳能仔細觀察,仔細感受,在學習和生活的汪洋大海中,有很多美好的感覺波。重要的是如何敏感地捕捉到它。“師生之間”是學校生活中壹個永恒的話題。課內外師生之間那麽多事,日積月累師生情誼那麽深厚,可為什麽不能“淡然處之,言傳身教”呢?因為已經習以為常,視而不見,所以從來沒有細細品味過。同學們壹定還記得魏巍寫的《我的老師》中的幾個細節,作者的感情是多麽細膩。他真的寫到了孩子們的心理,覺得蔡老師愛他們,於是蔡老師把鞭子高高舉起,最後輕輕落在石板上。其實壹個老師的壹個手勢,對壹個特定場景的投入,都會給學生壹種獨特的感覺,只是妳平時沒有註意到而已。
“父母之愛”也是壹個經久不衰的寫作母題。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成為關於親情的經典,是因為作者通過父子間的普通交流,表達了自己長久以來對父愛的感受,感人至深。列夫·托爾斯泰說:“作者所經歷的感情感染了觀眾和聽眾,這就是藝術”同學們,當妳們出去旅遊學習,離開家的時候,妳們的父母,他們不願意說再見,忙著這忙那,唯恐妳們欠考慮,也許妳們會覺得不耐煩或者多余。我們壹定不能像小胖壹樣麻木。我們父母所做的壹切,都是因為他們深愛著妳。也許妳要等到在外面生活不方便的時候,才能體會到父母的良苦用心。想想妳為那些沒有父母的孩子感到多麽幸福。生活中的壹個眼神,壹句問候,壹份禮物,壹件裝飾品,都包含著自己獨特的意義。如果妳用心去感受,妳的心會引導妳的行動。
怎樣才能豐富自己的感情?
(1)激發對身邊事物的興趣,註意觀察,用心感受。觀察可以豐富妳的感情。生活是平淡的,甚至是乏味的,但如果妳能仔細觀察,仔細感受,妳會發現,多彩的世界就是在這平淡中誕生的。寫日記可以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波瀾,使心靈敏感,情緒細膩。
(2)喚醒慈悲心。因為同情是心靈震顫的重錘,同情是壹種天性,是所有人感情的起點。不僅僅是針對弱者,本質上是對美好事物的關註和憐憫。雪萊曾經幫助過壹個盲人。壹個瞎子乞討時說:“我從小就是瞎子,日子過得很苦。”結果我得到的很少。謝莉給他換的。“春天來了,我卻看不見它。”給予者就像壹朵雲。因為雪萊設身處地,想象如果用眼睛看不見會有多痛苦,這是壹種感覺,雪萊用自己的感覺激發了人們的同情。同學們,當妳們為希望工程捐款的時候,有沒有覺得幫助別人是壹種幸福?細細品味生活,心中的漣漪才會蕩漾。人生的長河可以無風無浪無咆哮,但不能沒有細小的漣漪。讓他們永遠在妳生活的河流中跳躍,感受生活,感知快樂,這是構思散文的前提。
b、誰在帶著色彩訓練跳舞?
——散文寫作的內在線索
夏雨過後,烏雲飛走,太陽重新出現,天空中經常出現美麗的彩虹。彩虹是太陽光在空氣中反射折射成水滴形成的。下雨時或雨後,空氣中充滿了無數能折射陽光的小水滴。當陽光穿過水滴時,不僅改變了前進的方向,還分解成紅、橙、黃、綠、青、藍、紫光。如果角度合適,就成了“長橋臥波”的彩虹。空氣中水滴的大小決定了彩虹的鮮艷顏色。空氣中的水滴越大,彩虹越亮;水滴越小,如果像霧滴那麽大,紅色越淡,就會形成白紅。
散文寫作與彩虹的形成何其相似。當情感的陽光高亢而強烈,或真摯的話語纏綿,或熱烈而明亮,或陰郁而婉轉,都會在生活的水滴中得到體現和折射。如果切入角度合適,壹定能寫出彩虹般美麗的作文。當然,生活中的水滴指的是能體現思想感情的人、事、物、景,否則只能是白鴻那樣蒼白無力的文章。壹篇優秀的散文都是感性的,而這種感性的陽光——抒情性,可以說是散文的內在線索。沒有這份情感陽光,生活中的水滴再多再大,也只能是水滴。
情感陽光是指真摯、自然、豐富的感情。散文作家林飛說:“散文創作是壹種註重表達內心體驗、抒發情感的文學樣式……”真情實感是散文的靈魂。趙說:“每個人心中都有壹根情感的弦,時不時會被生活中的動人場景所觸動。妳能用自己的語言真實生動地記錄下妳內心的琴弦的振動,那將是壹篇成功的散文。巴金的《隨想錄》是壹篇充滿無限生命力的優秀散文,這是作者從內心流淌出來的真情實感所體現的。看看學生選文中的優秀作品,無論是《金色的草原》、《祝福》、《張珍貴的壹張照片》,更不用說《紅楓》和《往事如花》,都浸透了深厚的情感。足以說明任何壹篇散文都必須有壹條內在的情感線索。當然要做到內在線索和外在線索的統壹。外部線索是寫作線索(時間或空間的流逝,情節發展等。),受內部線索制約,始終緊緊扣住內部線索。比如在習題《爸爸媽媽》中,青年作者以自己的成長經歷為外在線索,以對父母的敬仰和熱愛為內在線索構思文章,是壹篇感情真摯的敘事散文。
同學們,用妳們的真情去穿透花草樹木、蟲魚鳥獸、人與物,選擇合適的角度,用合適的語言去表現妳們的真情,那麽妳們就可以“手握五彩的習題,在空中起舞。”
條條大路通羅馬
——論文寫作要形式靈活
學生們永遠不會忘記那些在球場上飛奔的足球運動員。他們都身懷絕技,身手不凡,他們的目標就是把小足球踢進網窩。其中,1.90米的阿根廷隊巴蒂斯圖塔高高躍起,頭球入網;意大利的維埃拉,他遠射,把球踢進網窩;卡洛斯,巴西黃金左腳,閃電般近距離射門;有羅馬尼亞隊哈吉四米開外淩空將球射入網內;還有英格蘭的歐文,輕輕的把球推到了網底。球星們能頂著頭打球,能踢著腳打球,能遠射,能近攻,有實力,有智謀。條條大路通羅馬。
散文創作也像踢足球,形式自由靈活。正如著名作家淩克所說:“散文是所有文學樣式中最自由、最活潑、最不受約束的。可以是匕首標槍,可以是精妙的世界風俗畫,也可以是給人愉悅和休息的小夜曲。它可以歡呼,可以歌頌,可以吶喊,可以攻擊,可以漫談,可以絮絮叨叨,可以輕歌輕語,也可以嬉笑怒罵,可以妙語連珠進行解釋。可以是令人心動的風景,也可以像月光下的大河壹樣靜靜流淌。在散文的花園裏,最適合百花齊放的現象。”
但無論采用何種結構或表達方式,其目的都是明確的,即文章要“思想鮮明”、“更有感情”,要像壹扇窗戶。“通過它,人們可以看得更遠、更高,看到更多的東西,引發更深層次的思考和遐想。”散文可以用記敘文、描寫文、抒情文、議論文、解釋文來表現,壹篇文章可以圍繞其中的任意壹兩種。比如宗璞的紫藤瀑布,就是綜合利用的典範。
散文的結構、體裁、主題也是靈活多樣的。如魯迅的《藤野先生》、巴金的《我們遇見彭司令》和冰心的《小桔燈》都采用了隨時間推移和地點變換的連貫敘事結構;再比如韋唯的《誰是最可愛的人》,秦牧的《鄉村祭壇上的抒情》,劉的《燈》,都是用生命的珍珠串壹根紅線的組合結構,但都很好地表達了主旨。新時期,人們稱之為“散文藝術的春天”,散文突破了“物-情-理”的創作模式。近年來,散文是受“意識流”小說影響的壹種意識流結構。即客觀事物或情境引起的“自由聯想”和“抒情獨白”。比如的《在雨中,我看見蒲公英》,什麽《東京夜話》,趙的《詩魂》等等。曹明華發起的“青春獨白”尤其受到青年學生的歡迎。就題材而言,是自己人生經歷的真實流露,如選曲《紅棕色的美》《青春的來臨》。作者探索了自我的多極化,包括生活的歡樂,氣質的表達,以及人生的頓悟和哲學的演繹。這種隨筆風格正如特級教師黃玉峰所說:“隨筆的特點和寫法,就在於壹個“遂”字。壹時興起就放壹支筆,就此打住。不管有沒有主題,不管結構是否完整,不管語言是否準確,讓妳的內心情感自由流淌……”,是否可以說“有法可造,無法可寫?”朋友們,在生活的細節中聚集滿滿的激情,用真誠的語氣描述生活的悲傷和苦難。吸取前人創作的精華,創造自己獨特的寫作思路,像明星壹樣展示自己的才華和精神,那麽妳壹定能寫出感動自己,打動讀者的文章,堅信條條大路通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