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河的過程
1949年4月20日,南京國民黨政府悍然拒絕簽署國內和平協定。當晚,中國人民解放軍如期展開渡江行動。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奮勇前進,堅決、徹底、幹凈、徹底地殲滅中國壹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國人民,捍衛中國領土主權的獨立和完整?。
渡江後,粟裕在指揮所呆了壹夜。他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為了確保渡江戰役的勝利,今晚妳們誰都不能睡,我也不行,我的休息就別想了。如果有什麽事,馬上告訴我,我會守在電話旁。?
解放軍集團首先實施渡江作戰。千帆競技發展,強勢跨越?天險?僅用壹個多小時,就突破了從鹿港到銅陵的江軍防禦陣地,攻占銅陵、順安、繁昌、鄂橋等地,切斷了蔣介石的千裏防線。
由江陰至揚中渡江後,粟裕直接指揮的東集團四軍迅速突破蔣介石的防禦陣地,擊退了敵軍三個軍的多次反攻,建立了東西50公裏、縱深10公裏的灘頭陣地,繼續向縱深推進。劉伯承指揮的西線集團在江西彭澤縣至安徽貴池縣段突破敵防禦,向縱深迅速發展,切斷了唐集團與白崇禧集團的聯系。蔣介石集團苦心經營了三個多月的長江防線突然崩潰。
與此同時,在中國* * *產黨和人民解放軍的政治鬥爭和* * *地下組織的策動下,江陰要塞7000多名國民黨守軍起義,俘虜要塞司令戴榮光立即調轉炮口支持解放軍渡江;國民黨第二艦隊司令林遵率領他的25艘軍艦在南京附近起義,另有23艘軍艦在鎮江投降,其余軍艦逃往上海。蔣介石部署在長江的海軍艦隊突然崩潰了。
華東軍區海軍駐白馬,由第三野戰軍部分幹部、訓練團和駐蘇部隊組成。海軍?在海軍陸戰隊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蘇北軍區海防縱隊,國民黨海軍艦隊起義投誠。後來,4月23日被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紀念日。
粟裕率總部渡江南下,特地到江陰要塞,在那裏見到了組織起義的唐、、黨員等人。蘇羽說?妳們為軍隊渡江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為黨和人民作出了巨大貢獻。黨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妳。?
解放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壹舉渡江成功。國民黨反動派壹片混亂,倉促部署,實施總撤退。代總統李宗仁帶領部分留在南京的國民黨政府人員逃離南京。蘇羽根據各方面判斷。南京之敵大亂,是向南撤退還是向東撤退?命令各部加速渡河,堵截殲滅逃敵。粟裕的法令寫明:?如果南京之敵逃跑,35軍應立即渡河占領南京,維持秩序,保護壹切被敵人遺棄的公私財產。軍隊應該特別註意遵守政策和執行城市紀律。?
4月23日,在南京* * *黨組織和人民的支持下,第三野戰軍部隊成功入侵南京,沖進蔣介石總統府,降下國民黨右翼旗幟,宣告統治中國38年的中華民國和統治中國22年的蔣氏王朝的崩潰[2]。
解放軍突破長江天險,解放南京的消息傳到了北京。毛澤東非常激動,他寫了壹首詩:
中山風雨黃,百萬豪傑過江。
老虎的龍牌比過去好,上下顛倒,大方。
宜以殘存之勇追窮匪,不可學霸王。
天若多情必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渡江後,粟裕在散葉幹部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渡江戰役的勝利?對中國革命的發展有重大意義嗎?,?僅從軍事角度來看國民黨的崩潰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從政治角度來看。我們不僅在軍事上渡河,而且在政治上渡河?。
渡江戰役背景
國民黨軍隊的部署
三大戰役後,國民黨正規軍共有71軍,227個師,番號約為11.5萬人。加上特種部隊、政府機關、學校和地方部隊,總兵力為204萬人,其中1.46萬人可用於作戰。這些部隊大多是被消滅後新建或重建的,分布在從新疆到臺灣省的廣大地區,在戰略上無法組織有效防禦。
蔣介石為了爭取時間,依托江南山川,重整軍隊,伺機卷土重來。壹方面在1949 65438+10月21宣布退休,副總裁李宗仁任上?代理總統?,並向中國* * *生產黨提出和談;另壹方面,他仍以國民黨主席的身份掌管軍政大權,積極擴軍備戰。將京滬警備司令部擴大為京滬杭警備司令部,任命唐為總司令,統壹指揮江浙皖及贛東地區的軍事。打土匪?總司令部(4月改稱華中軍政長官公署)總司令白崇禧組織力量保衛長江。到1949年4月,國民黨軍已在長江沿岸部署了115個師約70萬兵力,距離宜昌和上海1800多公裏。其中,唐團75個師約45萬人,部署在江西湖口至上海800多公裏的路段上;白崇禧團40個師約25萬人,部署在湖口至宜昌近1000公裏的路段。與此同時,海軍海防第2艦隊和蔣芳艦隊,以26艘軍艦和56艘炮艇駐紮在安慶、蕪湖、鎮江、上海等地,有40多艘主力艦艇駐紮在宜昌、漢口、九江等地,沿江巡邏;四個空軍旅的300多架飛機分布在武漢、南京、上海等地,支援陸軍作戰。
此外,美、英等國也有軍艦停泊在上海吳淞口附近海域,威脅或伺機阻撓解放軍渡江。[3]
人民解放軍的戰略指導
晚年,在談到渡江戰役時,粟裕說:如果渡江不緊張,國民黨的渡江防禦就什麽也不是了。那時,我們的火力已經超過並壓倒了敵人。當然,我們非常重視戰術和具體部署。
粟裕取得渡江戰役勝利的信念,是建立在他對中國戰略形勢的科學分析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之上的。在抗日戰爭期間,他成功地率領部隊從南京到江陰三次渡江。1940年,率新四軍江南指揮部主力渡江北上,執行開辟蘇北、發展華中的戰略任務。1944年,他率領蘇區主力和近萬名地方幹部分兩路渡江南下,執行向江浙皖邊界發展的戰略任務。抗日戰爭勝利1945後,他帶領江浙軍區6萬多部隊和地方幹部分批渡江,進行?北拓南守?戰略方針。那三次渡河,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我們采取奇襲、避實就虛的戰術,選擇敵人的薄弱部位進行偷襲。粟裕從三次渡江的實踐中認識到,長江並不是不可逾越的防線。這是粟裕第四次率軍渡河。他心中有壹個計劃,並為此準備了十多個月。
粟裕認為,即將進行的渡江戰役是在南線戰略決戰勝利、江北殲滅蔣介石精銳部隊之後進行的,與中央1948年初設想的渡江南下有很大不同。壹是形勢任務不同。當時中央決定,渡江南下的目的是把戰爭引向國民黨的遠後方,調動中原戰場國民黨軍二三十個旅保衛長江以南,以扭轉中原戰局,發展戰略攻勢。人民解放軍發展到358萬,解放區總人口達到2億左右,取得了政治、戰略、數量、技術上的優勢。而蔣介石賴以發動內戰的精銳主力已經全軍覆沒,剩下的作戰部隊只有654.38+0.46萬。國民黨反動集團在軍事上、政治上、經濟上已經到了全面崩潰的邊緣。解放軍?全國作戰的總任務是渡江,解放全中國,消滅國民黨統治機構和殘余軍事力量?。第二,鬥爭更加復雜。這次穿越是在雙方恢復和談的政治背景下進行的。蔣介石耍了?和平?、?退休?陰謀,企圖挽救半個江南,伺機東山再起。長江特別是京滬杭地區,是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政治經濟中心,也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重要基地,對戰後新中國的建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次渡江不是簡單的軍事行動,而是軍事鬥爭與政治、經濟、外交鬥爭相結合的復雜鬥爭。它不僅要密切配合兩黨之間的和平談判,而且要準備應付帝國主義者可能的武裝幹涉;不僅要在軍事上戰勝敵人,還要在政治上戰勝敵人;不僅要打贏戰爭,還要考慮戰後的經濟恢復和建設。第三,作戰方式不同。這壹次,在解放軍優勢強大的情況下,采取了以實打實的戰術,大部隊公開、廣泛、積極渡江。戰鬥地域之廣、參戰兵力之多、作戰方式之復雜多變,不僅在解放戰爭史上是空前的,在中國乃至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僅第三野戰軍就有65萬人,擔負著700多公裏的正面和300多公裏的縱深作戰任務,包括渡河進攻、野戰追擊和殲滅戰,以及解放戰爭中最大的城市戰役,需要更加充分、紮實、科學、嚴密的準備。
渡江戰役的意義
渡江戰役,又稱京滬杭戰役,歷時42天。人民解放軍以木帆船為主要航行手段,壹舉突破國民黨軍長江防線,運動戰與城市戰相結合,圍剿殲滅其重武裝集團。在這次戰役中,人民解放軍傷亡6萬余人,殲滅國民黨軍11軍部和46個師43萬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漢等大城市,以及江蘇、安徽兩省的全部,浙江省的大部分和江西、湖北、福建等省的部分地區,為後來解放整個華東和向華南、西南進軍創造了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