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15美文節選,550-600字。

15美文節選,550-600字。

1.壹生兩件事《讀者》2010第6期前言?作者:武寶生

有人說,人的壹生只做三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上帝的事。?在我看來,人的壹生只做兩件事:餓了就吃,困了就睡。?因為,人這壹輩子吃得好睡得香真的不容易。?年輕的時候,林清玄因為失戀過得很慘。他吃不好,睡不好。?禪師告訴他:“人是需要修行的。”?林清玄問:“怎麽練。”?禪師說:“餓了就吃,困了就睡。”?林清玄問:“吃飯睡覺都要練嗎?”?禪師說:“同樣是吃飯睡覺,結果卻不壹樣。凡人吃飯,東張西望,想這想那,什麽都關心,什麽都想;睡覺的時候會倒著做夢,夢到這個夢,夢到那個夢,思緒萬千。瑜伽熊,吃就是吃,睡就是睡,沒別的可想了!”?“可是我們餓了怎麽吃飯,困了怎麽睡覺呢?”?“妳不能控制天氣,但妳可以改變心情;妳不能改變妳的外表,但妳可以露出微笑,”禪師說。“問自己不如問自己。心應該是壹池清水。心水清,山花鳥語映在水面上很美。那樣,天天都是好日子,每夜都是清夜,處處都是福地,法就是良法,就沒有什麽迷惑汙染我們了。”林清玄恍然大悟。梁漱溟也說過,人要先解決人與物的關系,再解決人與人的關系,最後解決人與自己的關系。只是最後壹個最難。人的壹生,會遇到很多人和事,有些是必須的,有些是完全不必要的,比如名利、貪婪、虛榮、嫉妒、仇恨等等。這些都是負擔,應該果斷刪除!就像電腦裏的垃圾文件和錯誤信息,及時刪除就能順利進行操作。人生就是壹步壹步走,壹點壹點扔。出來的是路,扔掉的是包袱。這樣,路會越走越長,心會越走越靜。

2.不完美的完美

讀者第七卷2010?作者:劉勇

我有壹個朋友,單身了半輩子,快五十歲的時候突然結婚了。新娘和他差不多大,徐娘又老又迷人。只認識的朋友竊竊私語:“那個女的以前是演員。她嫁給了兩個丈夫,都離婚了。現在她不再受歡迎了。她拿起壹個剩菜。”

我不知道他是否聽到了這些話。有壹天,他跟我出去,壹邊開車壹邊笑:“我年輕的時候想開奔馳,沒錢,買不起;現在!還是買不起,買三輪車。“他的確開著壹輛舊奔馳,所以我環顧四周,說:”三只手?看起來不錯!馬力也夠用!"

“是的!”他笑了。“舊車有什麽不好?就像我老婆,前面嫁了壹個四川人和壹個上海人,在娛樂圈二十多年了,大大小小的場面很多。現在年紀大了,也就釋然了,不像以前那麽精致浮華了,但是川菜上海菜都不錯,也知道怎麽裝修家裏。說實話,我是在她真的很完美的時候遇到她的。”

我說:“如果別人不告訴我,我還真看不出來她竟然是當年的艷星。”

“是的!”他拍拍方向盤:“其實妳想想我自己,我完美嗎?”我沒有千瘡百孔。我有過很多往事,也有過很多荒唐。正因為我們都經歷過這些,所以我們兩個都成熟了,懂得了放下,也懂得了忍耐。這並不完美。這是壹種完美!"

不完美是壹種完美!我們老了,生銹了,千瘡百孔。每隔壹段時間去看醫生,修復我們破碎的身體。為什麽要要求自己擁有的人和事都是完美的,沒有缺點?習慣被打破也是歷練,開放,成熟,這是人生的壹種境界!

妳只有壹個胃。

讀者,第八卷,2010?作者:馬

沃倫·巴菲特每年都會舉辦“與巴菲特共進午餐”活動。這壹引人註目的事件自然會被媒體報道。飯局壹個月後,評出最佳故事。屆時,巴菲特將親自為獲獎者頒獎。

這壹天,史密斯和沃林斯基牛排館被包圍了。菜肴壹個接壹個地呈現出來,真的是壹場眾人的盛宴...三個小時後,飯吃完了。接下來關於午餐的新聞滿天飛,但都是壹個樣子寫的,無非是誇大餐廳有多漂亮,菜肴做得有多好,食客有多豪華高貴...可想而知,這些都沒有成功。脫穎而出的是壹篇不到200字的小稿子。作者名叫埃吉,在曼哈頓的壹家當地小報工作。他根本沒有提到巴菲特,而是把註意力轉向了壹個流浪漢。“史密斯和沃林斯基牛排館被包圍了,我擠不進去。我正要後退,這時我看見壹個流浪漢。他衣衫襤褸,但他很快樂。此時,他正在餐廳外的垃圾桶裏翻找食物。突然他喜出望外。顯然,他找到了“戰利品”!壹頓大餐後,他撫著鼓鼓的肚子,打著嗝,喃喃自語道:“過期的三明治和沙拉醬還能填飽肚子。“巴菲特說,讓他感動的是文章的最後壹句話。接下來,他把獎杯頒發給了Egyi。

回家的路上,埃吉在獎杯下發現了壹些文字:對於壹個人來說,生理需求是非常容易滿足的,而他永遠無法填補的是無邊的貪婪。其實人生在世,不需要太多。

因為妳只有壹個胃。

4.失蹤紀念碑

讀者,第9卷,2065 438+00/徐百科

1958,《紐約時報》的壹篇報道是這樣開始的:不知道為什麽,世界上最可怕的是布熱津卡明媚的陽光。這篇報道就是新聞史上著名的“奧斯威辛沒有新聞可寫”。記者寫道:“現在,關於奧斯威辛沒有什麽可報道的了。只是因為壹種無法抗拒的沖動,才想寫點關於集中營的東西。這種沖動源於某種復雜的感情。參觀完集中營,如果妳對那裏的情況不說壹句話,也不寫壹個字,那是對死在那裏的人的極度悲傷和不尊重。”?

現在,我們看到壹個新的報道——消失的奧斯威辛。作者寫道:“1991年,我第壹次參觀集中營時,受害者留下的頭發顏色依然鮮艷,或黑或棕或紅或金...當我2009年回到這裏時,我發現這些頭發已經變成了灰色的球。”

這裏透露出來的是壹個尷尬的局面:奧斯威辛的參觀人數在不斷增加,2009年比2001翻了壹番。與此同時,集中營的保存條件不斷惡化,墻壁出現裂縫,地基下沈。那裏的負責人說,日漸衰落的奧斯威辛集中營正在壹步步滑出歷史的記憶。

最深的犯罪記錄,和那些最偉大的文物壹樣,諷刺了盲目的旅遊狂潮:不斷增加的觀光背後,是真正嚴重的紀念性的流浪甚至失落。這也是壹種可悲的不尊重。5.分享信任的時刻2010《讀者》第10期《前言》(美)沃倫?克裏斯托弗。陳呢?壹天晚上,我以將近100公裏的時速行駛在壹條兩車道的高速公路上。這時,壹輛汽車以同樣的速度駛來。當我們擦肩而過時,我看到了司機的眼睛,但那只是壹秒鐘。

當時我就在想,他是不是和我想的壹樣,那壹刻我們的命運完全取決於對方。我依靠他不打瞌睡,不被電話分心,不開到我的車道上突然結束我的生命。雖然我們沒有說過壹句話,但他壹定很依賴我。

我相信世界就是這樣運作的。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都相互依賴。有時候,這種依賴只是要求我們不要越過雙黃線。就這麽簡單。有時,這種依賴需要我們合作——與朋友,甚至陌生人。

早在1980,我就參與了伊朗釋放美國人質的談判。伊朗方面拒絕與我會面,堅持通過阿爾及利亞政府傳遞我們之間的信息。雖然我以前從未與阿爾及利亞外交部長有過接觸,但我不得不依靠他準確地接收和傳遞信息。在他的幫助下,50多名美國人質安全回家。

科學技術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因此國家之間的合作需要日益加強。2003年,來自許多國家的醫生迅速采取行動,以確定非典病毒。這壹行動挽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我們必須意識到我們的命運不再能由我們自己控制。我非常重視個人責任。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終於相信,在某些時候,壹個人必須依賴他人的正直和判斷。因此,我們必須學會認為迎面而來的光可能不是威脅,而是表明這是壹個分享信任的時刻。

6.如果妳犯了壹個錯誤,記住幽默。

2010讀者編號11《序言》朱暉

沒有人能想象,如果壹場世界性的體育賽事開幕式出現重大失誤,組委會將承受怎樣的壓力。這個不幸的事情正好趕上2010溫哥華冬奧會。

2010 2月13日,溫哥華冬奧會隆重開幕。為了用本屆冬奧會給世界壹個驚喜,組委會試圖為世界打造壹場驚艷的點火儀式。原計劃是:火炬由殘奧會冠軍漢森坐著輪椅引入體育館,然後由四名加拿大著名運動員依次傳遞。然後四個人站在廣場周圍,等待四根歡迎柱緩緩升起,然後用火炬點燃歡迎柱。同時,四根迎賓柱中間的巨大冰柱將被點燃,奧運聖火將猛烈燃燒...雖然準備工作萬無壹失,但在世界各地的歡迎柱上升過程中,四個預設的歡迎柱中只有三個會上升。如此重大的失誤讓組委會顏面盡失,成為全世界的笑柄。壹位老人的話頗有代表性:“我們都祈禱閉幕式不要再出差錯,不能再丟了人。”3月1日,溫哥華冬奧會閉幕式如期舉行。帷幕拉開後,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火炬臺其實是在“不完整”的狀態下搭建的,開幕式上“失誤”的壹幕被復制給了全世界的觀眾。後來更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壹個電工模樣的小醜跳到沒有豎起來的歡迎柱上,左拍右看,幽默地審視著。最後,他插上電源,試圖把巨大的柱子從地上拉下來。在小醜的拉動下,迎賓柱逐漸上升,慢慢與其他樹根搭在壹起。這時,小醜愉快地邀請了主火炬手勒梅?多恩,她點燃了奧運火炬,奧運聖火熊熊燃燒。看到這裏,全場沸騰。加拿大人用自嘲的方式輕松化解了之前的尷尬,不僅沒有損害形象,反而成就了史無前例的“兩次點火”的經典畫面。人生沒有太多不可原諒的錯誤,即使是錯的,妳依然可以沈默。7.拒絕絕望,不敢奢望《讀者》2010第12期前言作者董喬·米爾本夫人是英國鄉村的壹位家庭主婦。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她的兒子艾倫參軍去前線打仗。她和丈夫傑克呆在家裏,在篝火堆裏過著普通人的生活。他們每天照常作息,壹邊等著兒子從前線的來信。米爾本夫人從她兒子參軍的那天起就寫日記,並且每天都寫,直到她兒子戰後回家的那壹天。她的日記後來被編成壹本374頁的書,名為《米爾本夫人的日記:壹個英國女人從1939年到1945年的日常寫照》。有壹次,艾倫很長時間沒有消息。前線傳來的消息說他的軍隊被德軍殲滅了,大概是跑了。米爾本夫人和她的丈夫傑克拒絕絕望或期待任何事情。直到有壹天—

現在想想,妳遇到的痛苦算不了什麽!

8.善良是壹種傳染病。第15期讀者2010的序是什麽?作者:新加坡人的友好讓我著迷。我愛上了這個城市,因為它的簡單——雖然它是壹個大城市,但許多人似乎來自散葉。初到新加坡,人生地不熟,經常問路。每次問我,人家都不願意把我當個人,也確實把我送到了目的地。當妳壹個人的時候,當妳有困難的時候,會有人站出來幫妳,不用開口。下雨的時候,我沒帶傘,好幾次被邀請去幫它壹把。我的傘不大,但我分享了溫暖。壹天下午,當我去購物時,我不小心坐過了站。我知道大致方向,但不知道哪壹站比較近,就跑去問司機。司機在等紅燈,熱情地給我指路,說妳下車,路就更遠了。並特意打開車門讓我趕緊下車,反復指給我看,直到我下車看到他隔著玻璃指著我。我被深深感動了!第壹次見我的中醫時,我為錢不開心。我發現他每次咨詢都收我22元,而只收別人8元,10元。我問他的時候,他很誠懇的告訴我:“我看病都是量力收錢的。”我認識附近的壹些居民,知道他們條件不好,就少收點。這樣他們才會來看自己是不是生病了,否則只有痛苦。醫生的父母關心我,這是我父親壹直教育我的。不要在乎錢的多少,關鍵是讓大家都買得起。其實很多時候我連本草的書都收不到。我向妳收取的價格是合理的,因為我可以大致估算妳的收入。我受罪的是那些有錢人。如果成功了,我會讓他們捐錢。“聽到這個我感到慚愧。善良就像感冒壹樣,是壹種傳染病,壹接觸就會傳播。懷著感激之情,我開始關註這個世界。我以前太匆忙了,甚至沒有四處看看。現在我學會了慢下來,學會了在乎。比如主動打開商場的門,壹步壹個腳印,方便有深度的人進來。比如過橋的時候幫帶孩子的媽媽扛嬰兒車,比如送行李多的外國人去車站。這壹切,都是在報答別人給我的幫助,希望這樣的感動能像常青樹壹樣長久。9.印度墻《讀者》2010第16期前言?作者:劉墉沙漠的氣候很特殊。白天,火紅的太陽通過沙子的反射和熱量的積累,可以把人活活烤死;夜晚,寒冷在空曠的曠野泛濫,能把人凍死。盡管沙漠裏的氣候如此惡劣,但印第安人在那裏生活得相當舒適。原因是什麽?在沙漠中,印第安人的墻是經過特殊設計的,它的厚度恰到好處——在白天,熾熱的陽光無法穿透陽光充足的墻,因為當它越來越熱的時候,夜晚已經來臨了。在寒冷難耐的夜晚,太陽加熱的土墻正在慢慢散發它白天儲存的熱量,使房間變得溫暖。如果墻體較薄,白天房間就成了烤箱,晚上散發不出足夠的熱量;如果墻再厚壹點,白天就不熱了,晚上就冷了,因為熱過不去。這壹切的秘密,就在於那面不厚不薄的墻。不管我們是否生活在沙漠裏,我們每個人的心裏都應該有這樣壹堵墻——把別人的贊美留在我們得意的時候,用在我們失意的時候;當我們的武器短缺時,抓住敵人射來的箭作為武器;把別人批評的話變成有用的建議;把那些只能作惡的多余的錢留給未來可能的貧窮。就像印第安人把灼熱的陽光留給寒冷的夜晚壹樣。

10.真正的智者《讀者》2010第17期前言?易然/編譯門薩是壹個擁有聰明人的組織,智商在14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頂級智商俱樂部。幾年前,在美國舊金山舉行了壹次門薩會議。會議期間,幾位門薩成員來到當地壹家小餐廳吃午飯。吃飯時,他們發現餐桌上壹個標有“鹽”的瓶子裏裝的是胡椒,而標有“胡椒”的瓶子裏裝的是鹽。如何在餐廳現有工具的幫助下,轉移兩瓶調料而不發生任何溢出,成了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小挑戰。自然,他們不會害怕這個挑戰,而是帶著喜悅和熱情去接受,因為他們是門薩的成員!

幾個人熱烈討論,提出了思路和方法。最終,他們選擇了最高明的方案,只需要壹張餐巾紙、壹根吸管和兩個空盤子就能解決問題。他們叫來服務員,在她面前炫耀他們的絕妙方案:“小姐,桌子上的鹽和胡椒顛倒了,但是我們為妳想出了最好的方案!我們只需要妳給我們帶壹條餐巾和壹根吸管……”“哦,對不起。”服務員沒等門薩成員說完話,拿起鹽瓶和胡椒瓶,擰開寫著“鹽”和“胡椒”的瓶蓋,分別放在各自的瓶子上。就像士兵的數量不是衡量壹個將軍智慧的標準壹樣,智商也是。真正聰明的人,關鍵不在於他總能解決問題,而在於他總能正確地做事。11.忘石《讀者》2010第18期前言作者:蔣?我註意到凱倫已經在咖啡桌上放了幾個月的石頭了。石頭上畫著壹張笑臉。任何人看到都會忍不住笑。我仔細看了看石頭,發現石頭下面寫著幾個字:“不要著急。”我好奇地問凱倫:“妳從哪裏得到這塊石頭的?”凱倫說:“壹個朋友在我壓力最大的時候送給我的。我的朋友告訴我,每當我看到這塊石頭,我都要提醒自己不要太擔心。朋友稱之為忘憂石。這塊石頭上附有壹篇文章。”凱倫給我看了那篇文章,裏面寫道:我們擔心的問題有40%不會發生,因為擔心是大腦過度疲勞的產物。我們30%的憂慮是因為我們對以前的決定感到後悔,這是無法改寫的。12%我們擔心的問題是因為我們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而這些評價大多是不客觀不正確的。10%我們擔心的問題都是因為我們太擔心了,而這種擔心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除了這些無事生非,我們的擔心只有8%是正常的,因為生活中確實有問題需要解決。凱倫接著說,“我擔心每壹個人和每壹件事。”現在,我把石頭當成了警鐘。每當我發現自己在擔心的時候,我就會問自己,我的擔心屬於哪種擔心。很多時候,我發現自己無事生非。“生活並不全是煩惱和憂慮。希望每個人都有壹塊忘記煩惱的石頭。12.四壁雪《讀者》2010第19期前言?作者:余慶雪古時候,蘇東坡曾有壹座雪堂,四壁之間畫著雪,是文人的壹種風雅。我也有壹個小房間,墻壁如雪,沒有裝修瓷磚,也沒有實木。雖然是壹樣的,但是我來這裏只是壹個懶人的休閑。於是,壹人壹宅,持真面目,相向而行。時間越久,我越愛這個空蕩蕩的房間,像屏幕上的壹大片空白,意味深長。世界是復雜的,世界是簡單的,這個小小的房間可以容納壹個人的萬千思緒。坐在這些簡單的墻壁之間,沒有壹點小事,可以享受片刻。我們需要的生活其實比想象的簡單。所謂“沃土無邊,日蝕起;“廣廈千萬間,夜眠七尺。”壹無所有是壹種令人羨慕的狀態。也許我們不必為太多的貪婪付出代價。看到美麗的風景真好。無數的願望,往往夾雜著太多奢侈的想法。在買單的時候,往往會跟著別人的方向走,有時會忘記自己的初衷。加法的生活充滿了多余的對比和向往,不如嘗試減法的生活,比如這四壁雪,保持壹點天真和簡單。放輕松,放下包袱,世界還是美好的。沒有什麽是不能放棄的,沒有什麽是不能停止的。我們需要壹個小角落,簡單安靜,可以放松自己;我們需要壹些屬於自己的時間,思考壹些事情,過去或者未來。妳也可以什麽都不想,只是靜靜地坐在這裏呆壹會兒,妳會覺得無限美好。

四堵雪墻,壹個安靜的瞬間。13.終點《讀者》2010第20期前言?作者:羅伯特?j?黑斯廷斯常常在我們的潛意識裏隱藏著這樣壹個田園詩般的夢想。我們長時間坐火車穿越大陸,陶醉於窗外高速公路上如水的車流,在路口揮手的孩子,遠處山腳下吃草的奶牛,電廠冒出的炊煙,壹排排玉米和小麥,平坦的山谷,起伏的山脈,城市和鄉村莊園的輪廓,這壹切都讓我們如此沈迷,如此著迷。但在內心深處,我們仍然想著結局。有壹天,在某個時間,火車進站了,鼓聲和音樂響起,彩旗飄揚。壹旦到達終點,成千上萬的夢想將會實現,生活中的缺失和殘疾將會重聚——就像拼版玩具的最終完成。我們在車廂的過道裏踱步,徘徊,焦慮,詛咒著時間過得這麽慢,只是等待,等待著結束。“到最後,沒關系。”我們高呼,“當我18的時候,當我買了壹輛新的奔馳450的時候,當我把最後壹個孩子送上大學的時候,當我還清債務的時候,當我升職的時候,甚至當我到了退休年齡的時候。”但是,我們遲早要認識到,世界上沒有什麽事情是可以壹勞永逸的。生活的真正樂趣在於旅程,在於過程。目的地只是壹個夢,往往是我們無法企及的。“時不我待,深思熟慮”,多好的座右銘啊!和聖經對比壹下?詩篇118,第24節,把它放在壹起看壹看:“這是耶和華創造的日子,我們應該在這壹天高興。”我們擔心的是對過去的仇恨和對未來的恐懼,而不是現在的負擔。後悔和恐懼是壹對孿生竊賊,偷走了我們美好的現在。所以,不要在樓道裏徘徊,不要時不時的數裏程。去爬山吧!去吃冰淇淋,光著腳去,在河裏遊泳,欣賞日落。多笑少哭。人生如逆旅,我也是行人——那麽終點會突然到來。14只要有夢想,讀者2010第21期序言是什麽?作者:張世普在報紙上看到壹則新聞,心裏暖洋洋的。壹名日本婦女在她99歲生日時發表了她的處女詩。在詩歌沒落的日本,引起了極大的轟動,銷量超過23萬冊。在日本,這是壹個奇跡。因為即使是職業詩人,被出版社包裝策劃過的詩歌,大部分也只能賣出幾千冊。然而,這位近百歲老太太的詩集,首印1000冊就銷售壹空,連續印了8次仍供不應求。她直到92歲才開始寫詩。原因很簡單。她的兒子害怕她會感到孤獨。我希望她能寫些文字來安慰自己的孤獨。而她恰好喜歡詩歌,於是拿起了筆。當她寫了更多的詩,她把它們提交給報紙。她的詩並不華麗,接近白話,短小易讀,都在14行之內,卻充滿了多彩的夢境,字裏行間流淌著壹種說不出的活力。編輯們被這位特殊的作者深深打動,《產經新聞》專門為她開設了專欄。她的讀者從14到100不等。出版社已經收到了近千封讀者來信,很多讀者看完她的詩都想哭。她在壹首詩裏寫道:即使九十歲,也要談戀愛/仿佛壹場夢/我的心已飛到雲端。壹個白發蒼蒼的老婦人寫的詩之所以會被那麽多人喜歡,也許是因為寫詩的心永遠保持著它那不朽的純真和浪漫。這是命運給予追夢人的最高貴的現實享受。而這樣的心境,也許有些人永遠感受不到。夢想充實生活。壹個有夢想的人,活著就覺得有意義,有意思。壹個忠於夢想的追求者,不知道老年是怎麽來的。夢想是與歲月的競賽。只要有夢想,就征服了歲月。不然壹個歷經滄桑的百歲老婦,還能寫出少女情懷的詩。雖然她無法拒絕時間的流逝和命運的滄桑,但她有著超越歲月的青春。

15.讓生命回歸過程●余無法想象古羅馬鬥獸場需要重建,龐貝古城需要重建,柬埔寨吳哥窟需要重建,瑪雅文化遺址需要重建。就好像我們無法想象遠方的古代青銅器需要打磨,出土的破戟需要鍍鎳,宋代的書籍需要整形,馬王堆的漢代老太太需要植皮豐胸濃妝。只要歷史不阻擋,時間不倒退,壹切都會衰老。老了,平和地給世界壹種美好。裝天真是最殘酷的自虐。沒有皺紋的奶奶很可怕,沒有白發的老人很遺憾;沒有廢墟的生活太累,沒有廢墟的土地太擁擠,掩蓋廢墟的行為太具有欺騙性。讓歷史回歸真實,讓生活回歸過程。——這是人類的大智慧。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遺跡都值得保留,否則地球將傷痕累累。廢墟是古代派來現代人的使者,被歷史批判和篩選過。廢墟是我們的祖先曾經發動的壯舉,凝聚了那個時代的力量和精華。廢墟是壹個磁場,極其古老而現代,心靈的羅盤在這裏被強烈地感受到。失去了磁性,就失去了廢墟的生命,很快就會被人淘汰。(摘自馮春文藝出版社《文明的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