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現代詩歌 - 卡片-從書的河流到知識的溪流2

卡片-從書的河流到知識的溪流2

魔都的午後,陽光依舊耀眼。走出巴舍咖啡,街道兩旁高樓林立,妳仿佛在知識大廈的夾縫中爬行;十字路口人潮湧動。當妳過馬路時,信息的洪流撲面而來。地鐵飛馳而過,地鐵裏,光束打在面無表情的臉上,每個人都翻動著手機屏幕上的頁面,試圖和火車比速度。

妳看著對面那個焦急又急切的少年,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狼狽。內在動機、刻意練習、極小動作、紙牌神話,這些概念還在妳腦海裏湧動,仿佛絳蟲在啃食大腦皮層。

沒錯,半年前,我第壹次聽了開智部落的開幕式後,也有同樣的感覺。妳想寫漂亮的卡片,更多的卡片,妳關註如何管理卡片,如何從卡片拼接文章。妳恨不得現在就坐下來看完壹本書,寫完壹組卡片。

但是,書要壹頁壹頁看,卡片要壹張壹張寫。從來不寫的時候很難開始寫,因為妳的大腦天生就是個認知守財奴。從壹開始就刻意練習寫作也很難,因為刻意練習就是強迫妳離開自己的舒適區,進入學習區。從卡片輸入輸出文章也很難,因為卡片不僅能封裝妳最起碼的知識,還能降低妳的認知負荷。它將從內部建立妳的認知模型,從外部產生妳的知識流。

這時妳最需要的是在下面卡片的空白處填上妳覺得有趣的東西,就像小學生做填空題壹樣。當妳填寫更多的卡片時,卡片難題將被解決。正如納博科夫所說:

少年,通過經典的文字,用卡片找到知識的寶藏。

我相信妳會做得更好。讓我們攜手走向時間之源,知識之流。

附上我寫的幾張卡,供大家參考,* * *帶學習,* * *帶輸出。

比較文學(比較文學)

比較文學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民族文學相互作用的過程,以及文學與其他藝術門類和其他意識形態之間關系的比較研究,包括影響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學科研究。比較文學作為壹種跨文化、跨學科的文學研究,首先要求研究不同文化、不同學科的人通過文學進行交流的歷史、現狀和可能性。它致力於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希望對彼此有真誠的尊重和包容。

長期以來,比較文學壹直不是壹門成熟的學科。中國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法國學派最早的代表人物是梵高、卡雷和基亞。他們用實證主義的原則分析國際文學之間的關系,研究壹個國家的文學對另壹個國家的影響。建立了嚴格的比較文學學科理論。從而使這門學科有了自己獨立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然而,他們的許多研究都忽略了“文學性”,因此“美國學派”強調文學的審美特征的重要性。他們強調平行研究,比如“殺父娶母”的主題是如何在不同國家的文學中表現出來的。韋勒克、雷馬克等人還嘗試了跨學科研究,拓寬了比較文學的研究領域,使文學在心理學、宗教、建築、繪畫、音樂學中找到了歸宿。

我國比較文學學科最早是由吳宓先生創立的。當時壹批出國留學的學者回國後在高校創辦了新的學科。錢鐘書先生的《管子錐編》和《覃逸錄》是比較文學的經典之作。事實上,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花刺》也屬於比較文學的範疇。他從西方文學的角度“意境”來解讀中國古典文學。中國最早研究比較文學的大師,如梁啟超、陳寅恪、季羨林、胡適、許地山、周作人、矛盾論、魯迅等,都很成功。

宇文所安的《失去的房子》是比較文學的典型代表作。再細分的話,應該屬於比較詩學的範疇。《迷失的房子》表面上看,作者在討論壹個老話題——中西詩歌中的欲望。事實上,作者已經從那些非常普通或不普通的詩歌中敏銳地發現了新的問題,從那些看似毫無關聯、分屬不同文化和歷史時期的中西詩歌中找到了感人的聯系。他通過對與歷史沒有必然聯系的文本的比較和閱讀,創造了壹種新的閱讀體驗和研究結構,從而實現了古今中西詩學與文化的真正對話。誘惑與拒絕,希望與失望,暴露與掩飾,替代與逃避,妥協與失敗,詩歌中各種不同的欲望表達方式就像壹個迷宮,讓人眼花繚亂,迷茫,迷失,失落。作者通過引導讀者參觀這座神秘的建築來組織這本書的結構。他帶我們穿越中外古今詩學的長廊,從《伊利亞特》、《尚墨桑》到白居易、蘇東坡、裏爾克、聶魯達,從《莊子》、《禮記》到康德、尼采,走走換換風景。《失去的房子》不僅是壹部比較詩學的傑作,也是壹種獨特的詩學理論。

比較文學

比較文學-百度百科

什麽是比較文學-豆瓣

妳在比較文學方面主修什麽?-知乎

《失落的房子》宇文索安-三聯書店

坦率地說,比較文學讓我再次想起了查理·孟格運用多學科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原來他壹直都是拿著錘子的那個)。原來這個世界的套路真的是越來越雷同了。這也說明了元認知(元學科)的重要性,以及運用元認知進行學習的必要性。

翁貝托eco(意大利語:[嗯?b?RTO ko];1月5日1932–19日2016)

安伯托·艾柯(1932-2016),1932,65438+10月5日出生於伊普亞省蒙蒂市亞歷山大市。他是哲學家、象征主義者、美學家、歷史學家、文學評論家和小說家。他的學術研究非常廣泛,知識極其淵博。《劍橋意大利文學史》稱贊他是20世紀下半葉最耀眼的意大利作家,稱贊他“整個職業生涯中的調停者和綜合者意識”。Eco的世界是廣闊而多元的。除了散文、隨筆、小說,還有大量的論文、專著、匯編。研究者大致將其分為8大類52種,包括中世紀神學研究、美學研究、文學研究、大眾文化研究、符號學研究和詮釋學研究。李艾科最引人註目的地方是他能夠在多個世界之間輕松遊走,以及他既不保守也不激進的精神。正是這種能力和精神吸引了最具學者氣質的托馬斯·阿奎那和最具現代感的詹姆斯·喬伊斯。強調解釋的力量,擔心過度解釋的危害;它不僅可以使作品成為全球銷量和數千萬冊的暢銷書,還可以吸引研究人員為其撰寫數千篇論文和專著。

1964年,艾柯發表了他的論文《天啟論與整合的知識分子》(1964),並有意識地嘗試運用符號學來研究媒介文化,這表明他已經站在了意大利學術界的最前沿。此前,他曾在都靈、米蘭和佛羅倫薩的大學教授美學。

到1968年,Eco出版了《缺席的結構》,這是他多年研究建築符號學的成果,也是他的第壹部純學術的符號學著作,奠定了他在符號學領域的重要地位。20世紀70年代,經濟合作組織的成就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進壹步肯定。1971年,他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博洛尼亞大學創立了世界上第壹個符號學講座。65438-0974年,組織第壹屆國際符號學大會,並擔任學會秘書長。1975年出版了《符號學理論》(1975,英文版出版於1976),成為博洛尼亞大學符號學終身教授。1979年,《讀者的角色:文本符號學探索》( 1979)在美國以英文出版。此外,艾柯也曾在美國西北大學(1972)、耶魯大學(1977)、哥倫比亞大學(1978)等知名高校任教,是知名的象征主義者。

至今已被翻譯成35種語言,售出16萬冊《玫瑰之名》,使艾柯享譽世界,躋身壹流後現代小說家之列。同時引發了20世紀末的壹場“解釋戰”。因為Eco之前關註過“開放的作品”和“讀者的作用”,對詮釋學有很好的理解,而且他壹直關註研究者對自己作品的分析,所以不斷站出來澄清、挑戰或回應,所以他想出了<;玫瑰的名字>;備忘錄(關於玫瑰的名字的思考,1984)和解釋的限度(1990)。最著名的事件是1990年,劍橋大學坦納講座邀請艾柯與著名學者理查德·羅特裏、喬納森·卡勒、克裏斯汀·布魯克-羅斯就詮釋學展開辯論。最後的合集是《解讀與過度解讀》,發表於1992。當時洛陽紙貴。

安伯托·艾柯-維基百科

翁貝托生態百度百科

我猜想卡爾維諾在這裏寫作要面對的兩條分歧的道路,是每個作家都需要面對的道路和選擇。作為壹個寫作初學者,越讀這些經典,越能感受到寫作其實是壹個深不可測的“坑”,同時讀得越多——中毒越深——越是停不下來的節奏。我個人理解卡爾維諾所說的第壹條路,類似於《道德經》中的道,包括世俗的宇宙智慧,抽象的科學規律,自然規律,甚至神秘的玄學,當然還有人類目前未知的壹切“未知”。而第二條路對應的是我們這個世界上所有現存的、已知的、可描述的具體事物,即所有以實物形式存在的事物。兩條路都充滿了不確定性和無限性,這似乎回應了卡爾維諾對無限性和模糊性的審美享受。

此外,作者在下文中提到自己,就像壹個小學生從作業開始——描述壹只長頸鹿或星空——並試圖填充這些練習,從中整理出帕洛瑪。也許這是最值得我模仿的實際行動。就像寫日記壹樣,我們可以從處理壹些知識上的小問題,和這個世界建立關系開始。甚至仔細體會和揣摩使用沈默和言語時的喜悅和沮喪。我想每個作家壹定都有過這樣的鍛煉,而且壹定是從這樣的鍛煉開始的。腳踏實地比仰望星空更有利於我們的成長,尤其是對於我們這些小白來說。

新千年文學備忘錄【意大利】伊塔洛·卡爾維諾著。

譯自譯林出版社黃燦然。

電影創作中會用到倒敘和閃回。我們還可以在小說創作中運用倒敘、倒敘,既能解釋更多的信息,又能增加故事的時空混亂感,從而帶來壹種神奇的不真實感。更有利於用卡片寫作來描述故事設計情節。

《汙點,尼克松的影子》:在生活中,就像在文學中壹樣,我們的航行依賴於星星的細節。我們關註細節,修復印象,回憶往事。我們被困在細節裏了。

電影《萬樂之城》,壹盒過期的純牛奶,父親的眼睛:在生活中,正如在寫作中,我們的導航依賴於詳細的星星。我們關註細節,修復印象,回憶往事。我們被困在細節裏了。

壹張術語卡,壹張反常識卡,壹張名片:無論是寫作還是閱讀,我們的導航都依賴於卡片上的星星。我們用卡片來聚焦,用卡片來固定圖像和回憶。我們在卡擱淺了。

讀完《回聲》的百科全書介紹,我仍然又想起了查理·芒格,以及老陽在他的著作《談話》中寫道:

* * *今天,我們有沒有在書頁上,在電影銀幕上,或者在馬拉松賽道上,找到過自己壹直想找到的故事?我期待著找到屬於自己的故事,也許在壹本書裏,也許在壹部很久沒看的老電影裏,也許在未來的某個時刻。那壹刻,我成了自己人生故事的書寫者和體驗者。然而,生活是殘酷的,妳我都壹樣。還好,我們還有書,還有電影,還有馬拉松。